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第99节(1 / 2)
隗状终于图穷匕见:“除了诸多情理之中的限制之外,还可加上一条:户中有犯贪腐罪者,不得报考。”
周邈眼睛一亮:这他听过!直系三代以内有犯罪记录的,考公政审不通过。
但随即,司法断狱的廷尉李斯先是夸赞:“左丞相此法甚妙。”
然后再提补充意见:“只是未免不成体系。不若这般,陛下发旨昭告天下:因首届科举,特别恩赦,除犯谋逆、杀人等重罪之人,其余有志之士皆可报名科举。”
秦律乃一国律法,不可轻改,修订也非一日之功。在此之前,可以先通过大赦、赐爵等手段,进行缓解。
也免得六国遗民动辄诽谤:秦法严苛!
李斯当下是廷尉,又是法家大家,骂秦之律法,就等同于骂他。
于是被称酷吏的李斯,近来竟然
多有仁慈之行。
“但特别注明,如左丞相之言:户中有贪腐者,不得报考。”
周邈不由得向李斯竖起大拇指!
妙啊!
“……”李斯可疑地停顿一瞬,才接着说:“如此一来,即使曾经触犯秦律,现在前事不究,既能体现陛下的宽宏,又能让更多六国士人报名参考。”
“可以擢选更多官吏不说,也能让六国士人为了晋身前途,而管束自身及其家人不得贪腐。”
而六国故地当官者,又多是出自六国士人,只是为了自家人的前途,也会清廉收敛。
嬴政赞道:“左丞相及廷尉议是。”
但接着李斯又试探提出:“或许,首届科举的应试者,还可放宽至郡县吏员。”
如果也能参加科举,于数目庞大的吏员来说,便多了步上通天大道的可能。
吏员数目庞大,贪腐之害更甚官员,若是吏员也可科举。那摆在他们面前的,便是:选科举进身?选贪污几许粮布?
但凡有点见识的,都会选择科举进身。
只是吏员已是朝廷官府之人,担当公务,若是备考科举,对这期间的公务运转恐怕会有所影响……
李斯又道:“若是吏员中有如萧何者,也能通过科举擢选出来,予以栽培和托付重任。”
萧何如今在治粟内史干得风生水起,历练上几年,如无意外,即可接任治粟内史左丞之位,再升右丞。
“且言明吏员应试,是首届科举的特别恩典,以后吏员将不得应试。”
如此一来,影响运转也只在一年之内。
加以引导管理,影响也能降低。
何况大秦总人口两千万,均摊至各县人口更少,吏员需要处理的公务也就不算繁重了。
多的像是泗水亭长刘季一样,平日里游手好闲者。
与赋予吏员科举带来的多重好处相比,这点影响也就不足为重了。
殿中在思索李斯的提议时,周邈再次在袖口向李斯竖起大拇指!
妙啊!不愧是你李斯,虽然历史上晚节不保,但能干是真能干啊!
至于吏员备考影响公务,他倒不太担心。
现代也不缺在职考
公的政府临聘工、企业职工啊,还不是照常运转。
观察周邈神情,发现竟然是真心称赞。
李斯:啧。不习惯。
嬴政沉吟片刻,没多做犹豫,当机立断:“廷尉议是。”
“即如所言,恩赦天下,允许除谋逆及杀人重罪之列的有志之士应试科举,然户中有贪腐者除外。”
“另,首届科举,恩准有志吏员应试。此后废除此条。”
如此一来,就从内部、从根本上,掘断了六国故地官吏贪腐这株巨树的主根。
但也难免还有细根散根,会继续吸食土壤中的养分。
所谓治标不治本。
现在却是反过来了,已经治了本,只差治标。
御史大夫冯劫开口道:“之后的贪腐隐患,就该由御史尽职担责了。”
向嬴政建议道:“陛下,臣从仙使的异地为官制得到启发,现请允调动各郡监御史,异地监督他郡。如此可避免监御史与本地郡守、郡尉勾连结党。”
大秦各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察御史,分管政、军和监察,三足鼎立,三方制衡。
但皆是本地为官,长年共事,三方制衡的初衷恐怕早已名存实亡,勾连结党才更有可能。
但如果调动监御史,异地监察,效果就会立竿见影。
“另,臣请允率御史中丞及侍御史众,出咸阳巡察地方。”
御史大夫相当于最高检察官,在中央,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