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顺的不行 第218节(2 / 2)

加入书签

即使是阴庭所在,但有真龙气运盘踞,皇庭之城上方的气息也多是宏伟庄重。可此刻的吴城上方,大团黑到极致的雾气四散扩散,等覆盖完了整个吴城上空后,那尊气运化形的草头神彻彻底底显露出真容。

“怎么会这样?”李鸿武都满目惊愕。

众人就见那无面无目的草头神缓缓动了起来。

一会儿后,它略微垂下脑袋,像是低头俯视整个皇朝阴庭所在。伴随着它的动作,更有一道道鬼神之音不断传出扩散。

“生祭万民,予尔国祚。”

“奉上血食,武运昌隆。”

“鬼神为上,气运悠长。”

“神差鬼使显人间,佑尔愚弱黎民。”

“……”

鬼神之音时而夹杂蛊惑血腥之言,时而又仿若神明能撼人心神。

到了此时,历朝各个皇帝哪里还不能觉察出事情变故,李鸿武暴脾气直接喝道:“赵寰,速来见朕!”

第一次朱渊跟李鸿武同仇敌忾,也是怒道:“赵寰,你赵氏竟然敢沟通鬼神以祭祀之道窃取天下!?”

朱渊的脾气更暴裂,而且对比其他皇帝,他是真正从泥腿子爬上来的皇帝,知道百姓之苦。对于听话本本分分种地的百姓,他向来对其十分体恤跟怜悯。

因而话音一落,他就恼怒地手一挥,一道气运长龙顿时咆哮着划破吴城上空的黑色云雾俯冲进去。

——轰隆。

顿时,整个阴庭震动起来。

李鸿武也面色不善,当即也准备动手。

只在此刻,吴城之中几道身影急速飞出,同时传来焦急声音,“诸位且慢动手,且慢!”

话音刚落下,众人就看到赵寰被他儿子赵裔搀扶着,整个人的灵性竟然在不断消散之中。

“你……”辽国太祖刘律刚好在赵寰附近,一时大惊。不过他还好说些话,竟发现才立国不足三年的楚国阴庭轰然震荡,开始了盖棺定论!

众人略微分了几分心神看去,楚国亡国,如今阳世势力有望天下一统的也就只剩下李氏明朝跟赵氏吴城了。

此时随着楚国开国皇帝登基时的天地祷文响起,有关楚国功绩的锦绣文章也在千万黎民祷告之音的见证下,陈列在楚城上空。

“坚甲利刃,锐气逼人,勇者无惧,所向披靡。”

这是徐侑从微末小兵而起,逐渐在幽州起家,而后打遍幽州无敌手。他虽造就了大量杀孽,却也是对内剿灭盗匪,对外抗击外族,使混乱的幽州有了暂时的安宁,给了当时还是梁朝治下的幽州普通百姓一个喘息的余地。

“泰阿之主,念生民劳苦,故减其税,免其差徭,以表皇恩。”

原先徐侑贪财,最喜敛财,各种苛捐杂税太多。而徐启登基之后,虽然还在丧期,整个楚国也风雨飘飖。可他登基后最先处理的事,就是楚国治下进行降税与减少百姓服劳役的时间。

锦绣文章之中,一道道生民的祷告之音响起,听着楚国立国以来的这些功绩,徐侑定定看了许久,忍不住长长一叹。

锦绣文章后,也跟当初的梁国亡国一样,随后就是大股颓败之气骤然升起。

徐侑身为贪狼星将,一生所造杀戮无边,虽有功绩相抵,到底因为楚国立国时间不长,万民生望之运差了许多。

最后,楚国国运开始不断崩散,不断重新凝聚,可每凝聚一次就丧失一部分真龙相。

已经灵性归阴庭的徐启焦急地看着楚国气运。

若气运再也无法凝聚,那楚国就会跟祝阿史的齐国一样,阴庭在虚无之地不过昙花一现,随着皇朝阴庭崩塌,灵性也就彻底失去了。

徐侑死了一次,脾气竟然好了很多。

此刻他反而平静地拍了拍徐启肩膀,淡然道:“你小子做得很好,不枉费朕把皇位传给你。就是死得憋屈了点,要是老子,怎么也是守到弹尽粮绝,让那赵义狠狠喝他一壶,恶心死他!”

徐侑就是这种人。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事,真逼到绝境了他一定会干!最后城里就是弹尽粮绝,要吃人肉了他都要守!

徐启只是摇头不说话。

徐侑也没再逼他,反正这个儿子从小就仁善宽厚。虽然徐侑有时也觉得他缺少几分狠辣手段,这样的皇帝容易被臣子拿捏,不是一件好事。

可也是他的仁善宽厚跟孝心,让徐侑当皇帝的时候很放心他。至少,这不是一个会被权力迷住心眼朝老父亲动手的人。

终于,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在最后一次气运真龙崩散后,终究那气运缓缓凝聚成了一头夔龙。

夔龙虽然也带了龙字,但它不是龙。

它大概只有一头牛的大小,跟庞大的气运真龙比,估计一尾巴就能抽飞。另外它无角无足,更像是一个头大而身躯长一些的怪异长蛇。

唯一跟龙有相像的地方就是它的嗓音很大,开口的吼声像是闷雷。如果入水,也能搅动水泽附近的风雨。

有此夔龙,总算是勉强保住了楚国阴庭,徐启忍不住大大松了口气。

此刻,诸多皇帝见楚国已然盖棺定论,说明阳世间的楚国没有三代皇帝了,那刘律当即道:“李氏明朝气运不曾有大变动,亡楚者必是你赵寰后人。你阳世后代应该是百姓声望最为强盛之时,怎么会跟鬼神扯上关系!?你赵寰还灵性将失?”

徐侑当即飞来道:“赵氏卑鄙小人罢了!虽说天下争龙,本就各凭本事。可自古争龙,都数我人间之事,你赵氏竟然敢借助鬼神杀我后人,亡我楚国,真是卑劣至极!”

被一个后来的皇帝破口大骂,赵氏皇帝一个个顿时气得不行。

要是以往,赵寰必然要动手,今日反而按捺住了脾气,还向诸朝皇帝拱了下手,“是朕管教不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