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第14节(1 / 2)

加入书签

等到了栽地瓜的时候,明子选告诉了顾向北要翻地的事儿,他之前就说过了,他就在家里的园子里种。这几年他家的园子一直都荒着没种,正好用上了。栽地瓜那天,明子和小哥老姐一起背着地瓜苗到顾向北的家的时候,园子里地已经翻好了,还有顾五儿老爷子也在家里等着了。明显是不放心几个孩子瞎折腾。

哎哟,那个小土房那个小啊。真的是半间啊。不到两米宽的一小铺炕,也没有墙,直接接着灶台。地上有一个不大的地窖,再加上两个矮缸,一个酸菜缸一个是酱缸,再加上一个不大的油坛子,一个破水桶,就是全部的摆设了。屋里连个柜子都没有。被子都是真在放在炕边儿上的。炕上也没有炕度,就是一层草垫子。

这可真是家徒四壁了,连窗户纸都坏了好几个窟窿,直漏风了。

虽然很简陋,但是收拾得很干净。

十岁的孩子,很不容易了。

第30章 爷爷退休了

有顾家叔爷爷帮忙,地瓜栽得就很顺利了。一千棵苗,一个大人带着四个孩子忙活,不过大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

地瓜是很皮实的作物,一点儿不娇贵。不用多么仔细的侍弄它自己就能茁壮的成长了。只要除除草就行。

那之后,明子跟小文哥一起,隔上几天,就得去顾向北家里看看地瓜长什么样儿了。这半园子地瓜可就是他们几个的自留地了,收成全算他们的,当然得精心了。顾向北也精心,明子看得清楚,那地里可干净了,一点儿草都没有,一定是他每天都看着拔草才能那么干净。

等地瓜叶子长出来的时候,明子告诉顾向北,那叶子也能吃,别都吃了就行,一棵秧上摘个一两片叶子不会影响啥的。到了七月份,又告诉他,那地瓜已经长出来了,可以吃了。

但是顾向北到底没舍得早早把地瓜挖出来吃,只是靠着野菜玉米面粥维生。

学年结束之后,再开学,明子又要跳级了,直接上六年级,跟老姐做同学,要当小文哥的学姐啦。

学校已经习惯了明子的升学速度,连之前的吃瓜群众们都习惯了明子的升学速度,对她花三年时间上到六年级的速度已经能够平常心面对了。

小文哥暑假的时候都快玩疯了,开学了也乐呵得不行,以为自己终于自由了呢,结果娘一声令下,放学后,家庭作业,继续。小文哥果断悲剧了。谁让明子给补了一年的课,他都没啥进步呢,只是从后五名前过到了后十名。

这一年的夏天,省里下了令,要统一里修引松水坝,引松花江水到各地,以方便灌溉农田。各生产队要出民工。

出民工的活儿是大家都抢着干的,因为一天能挣八毛钱,还供吃住。各个大队能被选出去出民工的,那都得是平时表现得相当好的才有机会,像是高官屯从家那样有地主成分的,表现再好都白搭。

高屯官给了十个民工的名额,高队长家四个儿子就占了差不点儿一半,再加上他两个弟弟,一个堂弟,一个妹夫这就占去了八个名额,剩下的两个,本来应该有于家二姑父一个的,人家是老兵,该是人家的谁也不敢抢。还有一个,就是明子爹了,明子爹是在生产队里赶头车的,也算在生产队里有些威信了,再加上明子娘的人缘,明子爹占一个名额谁也不会有异义。

后来,于家二姑父为了给单家他大舅子让一个名额出来,自己去大队里格外要了一个名额。单家的才算是挤进了民工名单。

明子爹他们出民工去的地方可远了,也是赶巧了,正好在江弯屯,离明子三姨家不远的地方。去的时候,明子爹和二姨家的四个儿子就带着不少东西走的。除了自己的被子,还给三姨家带去了上百斤的粮食,地瓜粉,辣椒、大蒜啥的,反正家里有什么能拿出来的,就给带一点儿。

三姨家里五个儿子,江边儿上地还总被淹,十年里得有三四年颗粒无收,只能靠野菜和江里的鱼虾活命。也是穷得不行。拿这些东西,也能帮着他家缓一缓。再说了,这又是大姐夫又是外甥的,三姨家免不了得破费请吃吃饭啥的,别给人家添负担。

明子爹出民工一共走了两个多月,期间一直没回家。二姨家的三哥和四哥倒是都回来过,年轻,精力旺盛,在当地借个自行车,骑上几个小时回家也不觉得累。第二天一大早再赶回去,还不能耽误工。

两人回来都拿了不少鱼回来。都是三姨父和他家大小子打的,在家里用木桶养了好几天攒够数了,就让他们送回来。

那鱼肯定是给明子家和二姨家准备的。

三哥回来那次,给明子家送来了满满一筐鱼,有大有小,还有蛤蜊啥的。四哥回来那次,给了大半筐,一斤以上的鱼基本没见着,蛤蜊得占了一半。

明子娘也没说什么,都是人家的心意。

明子就觉得,这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得还真对。后来再想想,也是啊,三哥性子像二姨,老实本分,心善到有些软弱。四哥嘛,除了长得像二姨,别的,还真没有像的地方。要说起来四哥那长相,还真是,明子活了两辈子了,上辈子资讯爆炸,什么样儿的帅哥没见过啊。那在明子看来,四哥也绝对算得上帅哥了,还是大帅哥,长的是真精神啊。

至于是不是相由心生啥的,明子就呵呵了……

明子爹不在家,家里的活儿就是爷爷和二姐是主力了。爷爷今年六十六了,身体特别硬朗,但是毕竟年岁摆在那里了。好在,夏天也算是农闲时间,并没有多少农活儿要干,就是园子里瓜果蔬菜除除草浇浇水啥的。地里也是锄草,但是并不用每天都去。平常爷爷干得最多的活儿还是捡粪肥。

高官屯小,整个屯子范围内的坝长也不到五百米,几天就修完了。高官屯的引松坝就修在明子家的门前,跟明子家的园子只隔了中间一条两米多宽的土路。其实严格说起来,修也都不能叫坝,只是挖了个宽四五米,深七八米的大水沟罢了。每天有几百个民工在干活儿,都是外地过来的,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不让民工在当地干活儿。

水沟挖完了,两边儿的土啥的,收拾得实在算不上太干净,这些事儿人家修坝的可不会管。只能生产队自己处理了,生产队要求全部社员都要参加劳动,收拾沟边儿的废土。明子爹不在家,就剩下二姐和爷爷是社员了。爷爷原本只是看看库房喂喂猪的,这回也得跟着一起干活儿。

有一天上午,爷爷正在挑土,突然身边停下个人,叫住他。那人看穿着就是个干部,四十岁上下,慈眉善目的,推着自行车,“老爷子,跟您打听个道儿,三道沟怎么走啊?”

“沿着这条大坝沟一直往东走,过了两个屯子,你再打听,往北去就是了。”爷爷很热心的给他指路。

“你今年多大岁数啦?怎么还在干这些活呢?”那人没有马上就走,反而跟明子爷爷攀谈起来。

“六十六啦。生产队统一出工,不干不行啊。”

“您都六十六了,还在生产队呢啊?”

“家里就一个儿子,劳力少。”

“啊,这样吧,大爷,您老今儿个帮我指了路,我得谢谢您哪,今天晌午我请您吃饭吧?等我去三道沟办完事儿回来,咱们还在这儿汇合,中不?”

“啊?”爷爷有点懵,不过是指个路,一句话的事儿,这是要闹哪样啊?

“那咱们就说好啦,我在这儿等您老哈。咱们晌午见。”那人说完,也不给明子爷爷拒绝的机会,上了自行车就走了。

爷爷被这莫名其妙的善意弄得心里没底了,明子爹就不在家,他也没人能商量。就去问高队长。“他二姨父,你说可咋整啊?”

“他请你吃饭,那就去呗。怕什么呀,咱也不图他什么,也没啥让他惦记的东西。”二姨父倒是干脆。

爷爷一想,也是,自己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小老头儿,人家能图他啥,那就去呗。反正不吃白不吃。

于是那天中午,爷爷就去了跟那人约好的地方。

那人也没带爷爷去哪吃饭,也是,这年头儿连个饭馆子都不带有的,又是农村,上哪吃饭去啊。他是自带了几包点心来的,就坐在路边儿上,跟爷爷一边儿吃一边唠嗑。

晚上爷爷回来的时候,还带回来好几包点心。那人买了那么多,他俩一顿才能吃多少了。明显就是特意给爷爷买的。又是槽子糕又是蛋糕的,还有油茶面,炉果。这是恨不能把兴隆镇里大供销社能买到的点心每样都买了吧?

爷爷说,那人是县里的干部,到三道沟找引松工程的现场指挥汇报工作,遇到爷爷,觉得他这么大的年纪挺不容易的,这才给爷爷买了这些吃的。

明子娘听爷爷说过之后,当时没说什么。等明子爹出民工回来,到底跟爹说,让给爷爷退社,不干了。都让人笑话了……

这一年暑假的时候,三姐士敏再一次以一分之差落榜。终于决定不考了。跟士安大哥一起上高中。这一年,她十八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