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颠覆西班牙(1 / 2)

加入书签

虽然在上一次的战争当中惨败,但俄国依旧是当之无愧的大国之一。在英法两国的支持下,俄国也开始了扩军备战。俄国的常备陆军,将再一次恢复到一百五十万人左右。这对于有着六千万人口的俄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不过,要把这些军队装备起来,可就比较麻烦了。

好在,同盟成立之后,英国和法国,向俄国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大量的武器装备通过海运运到俄国,使得俄国的陆军能够迅速的装备起来。并且,一旦战争爆发之后,俄国将进一步的扩编陆军。以俄国的人口基数,只要武器装备充足的话,就算是将兵力扩充到三百万人,也没有多大的问题的。

英法两国要求,一旦战争爆发,俄国在抵挡住中华帝国的进攻的同时,要把其余的兵力投入到对普鲁士王国的进攻当中,和法国一起夹击普鲁士王国。这样的话,整个欧洲都将陷入北大西洋军事同盟的掌控之中。到时候,就能够集结整个西方世界的力量来同中华帝国对抗了。

实力大损的美国,同样在尽最大的可能扩军备战。一旦战争爆发,美国陆军的总兵力将提高到一百万人左右。只不过,美国的主要任务是在北美作战。

北大西洋军事同盟拼命的扩充军队,而亚欧同盟也没有闲着。中华帝国就不用说了,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动员机制了。亚欧同盟的另外几个同盟,同样开始扩充军备。

作为亚欧同盟当中仅次于中华帝国的强国。统一了德意志北部之后,普鲁士王国实力大增。一旦开战,普鲁士王国可以动员上百万的军队参战。比利时王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有强大的工业实力支撑,加上中华帝国的支持。比利时王国的军事实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了。一旦战争爆发,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比利时王国,将能够动员二十万人参战。当然。和其他的几个强国比起来,这显得不算什么。

西班牙王国。作为中华帝国在欧洲的代言人。他们更是清楚,一旦战败,西班牙王国将再一次回到被其他列强压迫的地步。因此,西班牙王国也在积极备战。一旦战争爆发,西班牙王国将把陆军扩大到一百万人。而西班牙王国和海军,将主要用在地中海方向。在中国海军赶到之前,他们将努力控制住地中海的航线。当然,以西班牙海军的实力。这有些困难。一旦战争爆发,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肯定会第一时间掌控地中海,阻止中华帝国出兵欧洲的。

1851年2月2日,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宣布,撒丁王国分别同中华帝国、普鲁士王国、西班牙王国和比利时王国签署条约,撒丁王国将加入亚欧同盟,成为亚欧同盟的第五个成员国。

撒丁王国已经基本统一了意大利了,实力颇为不弱。加入到亚欧同盟之后,无疑使得亚欧同盟的实力再一次的提高了。至少。占据着教皇国和意大利北部的法国,将成为撒丁王国的主要敌人。这使得法国陷入了极大的危机当中。毕竟,一旦战争爆发。法国将遭到普鲁士王国、比利时王国、西班牙王国和撒丁王国的围攻。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还在观望。不过,随着亚欧同盟的实力越来越强,他们加入亚欧同盟,似乎也已经成为了定局了。

世界局势的变化,使得北大西洋军事同盟似乎陷入了不利的境地。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境地,英法两国,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了。

1851年2月10日,英国外交大臣格兰维尔伯爵抵达巴黎。秘密访问法国。格兰维尔伯爵得到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接见,随后。格兰维尔伯爵和法国外交大臣瓦莱夫斯基伯爵展开了秘密会晤。

“瓦莱夫斯基伯爵阁下,现在的局势似乎对我们非常不妙啊!”格兰维尔伯爵一脸的担忧。撒丁王国加入亚欧同盟。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立场也在向亚欧同盟转变,这无疑使得法国陷入了极大的危机当中。一旦法国在战争当中被击败,北大西洋军事同盟就等于是崩塌了一根支柱了,这对于北大西洋军事同盟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是的,格兰维尔伯爵阁下。撒丁王国向来敌视法国,他们和普鲁士王国勾结,已经成为了法国的主要威胁了!”瓦莱夫斯基伯爵说道。至于西班牙王国和比利时王国,法国似乎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格兰维尔伯爵点了点头,实际上,这根本就是法国人自己造成的。为了自己的利益,法国人固执的阻挠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这使得普鲁士王国和撒丁王国同法国之间的仇恨,无法化解。毕竟,他们两国想要统一的话,就必须要击败法国才行。除了战争手段之外,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格兰维尔伯爵阁下,我国希望,一旦战争爆发,英国能够向法国派遣一支远征军,帮助我们作战。否则的话,在遭到围攻的情况下,法国很可能会抵挡不住的。”瓦莱夫斯基伯爵说道。现在的法国,已经不是他父亲拿破仑大帝统治时期那个横扫整个欧洲大陆的强大国家了。

“瓦莱夫斯基伯爵阁下,英法两国是盟友,我们会向你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格兰维尔伯爵郑重的说道。尽管,英国和法国之间充满了矛盾,但是现在,那些矛盾都已经暂时放下了,首要的任务是确保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战争当中获胜才行。

瓦莱夫斯基伯爵阁下:“战争爆发之后,法国希望俄国能够对普鲁士王国发起攻击,牵制住普鲁士王国的实力,为法国击败其他的几个国家创造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