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家小吃店赚钱养娃[美食] 第56节(1 / 2)
用发酵好的酸汤炖鱼,鱼的鲜味融入酸汤中,鲜嫩爽口又开胃。
过春节吃得比平时油腻一些,吃酸汤鱼是又解腻,又爽口。
将米线烫熟后,舀一勺炖好的酸汤鱼汤浇在米线上,面上摆上几片鱼片,喜欢吃辣的还会专门做一个蘸碟。
蘸碟里放半块腐乳,加一点贵州胡辣椒面、盐、酱油和木姜子油。
把米线从酸汤里捞出来,在蘸酱里蘸一下,酸汤鱼的酸鲜配着腐乳的咸鲜,那叫一个滋味无穷。
白雪要减肥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这股又酸又鲜的味道吸引了,算了,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
她捞起袖子,“老板,请给我一个大碗加肉。”
晓虎在一旁上蹿下跳,“我要吃肉饼,我好多天没吃肉饼了,就馋这一口。”
伊凡舀起一口番茄红的酸汤喂到他嘴边,“你先尝尝这汤看是不是你喜欢的。”
晓虎闻了一下,“酸酸的。”
“尝一尝。”伊凡鼓励他。
他先伸出小舌头舔了一下,砸吧砸吧嘴巴,好像还不错,又就着伊凡的手咕咚咕咚喝下鱼汤。
鲜得吊起两条小粗眉,“酸汤好像也不错。”
白雪这碗酸汤米线还真是大碗加肉,吃羊杂汤的大海碗,半碗米线半碗鱼肉,满满一碗红澄澄的红酸汤。
嗦一口又酸又鲜的粉,白雪感动得只想流眼泪,这世界上有一种酸是能让你一边吃一边流口水的。
伊凡先给方老头留了一份出来,这才端着自己的一碗酸汤米粉走到餐桌旁坐下。
独特的酸辣味道混合着木姜子油的香气钻进鼻孔,把胃里的馋虫都勾了出来。
她在仙界的时候专门研究过少数名族的饮食,这“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川川”就是说的黔东南地区的侗族苗族的饮食习惯。
三天不吃点酸的,走路都打颤。
一碗热气腾腾的酸汤米线下肚,身上的困乏一扫而光,浑身上下都舒坦了。
中午的时候,店里的客人多了起来。
新年七天假,也有好多企业只放三天的,大年初三就逐渐复工了。
“小老板,今天没有红烧排骨?”
伊凡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一抬头,是曲老师回来了。
“曲老师回来了?新年吉祥啊!”伊凡放下手里切鱼片的刀,笑盈盈地看向他,“年初三是“猪日”,今天没有猪肉的菜,新上了鱼羊鲜您要不要来一点尝尝?”
伊凡看到曲老师转身向他身后的一个小老太太低声说着什么。
再回头的时候,他说,“行,那就来一份鱼羊鲜。”
江萍从厨房走出来,招呼他们去位置上坐,听到那个小老太太问曲部长,“这鱼和羊弄到一起能好吃啊?”
“好吃。”曲部长笃定,“您别看这家店小,做啥都好。”
老太天瘪瘪嘴,又摇了摇头,表示不相信。
蒋老师说,“妈,您三十那天吃到的四喜丸子、四川腊肉、口水鸡和那桂花糕就是人这家店给做的。”
春节前伊凡给老顾客们都邮寄了礼盒,用的包装都是《食色》提供的,快递也是《食色》统一发的,倒是也没花多少钱成本。
曲老师的母亲一开始对这种大老远邮几份菜的行为嗤之以鼻,但吃过以后,那鲜香的味道至今难忘。
这会儿听到这店就是那个做神仙小菜的店,老太太便不说话了。
蒋老师又叫住江萍,递给她一个黑色的大袋子,“江老板,这是我们从东北老家带的一些土特产,有冻梨,还有东北酸菜,你们别嫌弃啊。”
江萍忙双手捧住,沉甸甸的一个大黑口袋,东北到曼城,这一路上又是飞机又是汽车的,难为这份心意了。
鱼羊鲜端上桌,江萍点燃小瓦斯炉,一揭开铜锅盖子,浓白的羊肉汤翻滚着,带出一浪浪浓郁的鲜香。
旁边一盘子冰上铺着薄如蝉翼的鱼片。
每人面前一个带盖子的小瓷盅,江萍给他们示范,先往瓷盅里放两片鱼片,再用滚烫的羊肉汤一浇。
羊肉汤把鱼片瞬间烫熟,此时的羊汤里也有了鱼肉的鲜味,闻起来鲜香扑鼻。
老太太眼睛都看直了,“讲究,太讲究了,这南方人做菜就是精致,俺们东北银做啥都是一锅乱炖。”
伊凡出来帮着上菜,听到老太太的话,笑着回答,“奶奶,东北菜好吃份量又大,小鸡炖蘑菇,锅包肉,想起来都要流口水。”
老太太爽朗地笑起来,“这姑娘不光长得俊,还会说话,明后天儿奶奶给你们烧一桌正宗东北菜。”
江萍提醒她,“阿姨,羊汤不烫了,您先喝汤。”
这鱼羊汤竟是一点膻腥味都没有,又鲜又滑,顺着喉咙就滑了下去,只留下满嘴的鲜香。
鱼肉嫩得入口即化,鲜味十足。
曲老师给老太太科普,“妈,这鱼羊鲜可是有“天仙配”也有“天下第一鲜”的说法,您觉得怎么样?”
老太太竖起大拇指,气势十足地喊了一声,“鲜!”
外面吃得热火朝天,小胖师傅忙完厨房里的事后拖着小拖车出去了,不一会儿,拖回来一麻袋萝卜。
他一边往外捡萝卜,一边给伊凡解释,“这大白萝卜是我我专门去批发的,这会儿卖蔬菜的老板刚送过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