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拨乱反正高举宋旗(1 / 2)
实际上,大武六年,还有一件大事,大武是当做大事的。但是大明没有任何记录。因为这件大事发生得太快,消失也太快。
安徽是朱家的龙兴之地,但是浙江却不是。浙江在胡大海还在世的时候,确实是经营得比较好。胡大海死后,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若是大明强大,那自然无话可说,若是大明有个一星半点的不详,谢再成等人立刻就会动起来。
一个乞丐头子能够成事,他们未必不能成嘛!
当然了,现在的关键还在于,当初的开国大将已经死得差不多了。若是徐达常遇春等人都还活着,他们未必有这个胆子。如今,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他们也算是出头了。
两广地区白莲教起事,而且攻占广东大部的时候。谢再成立刻举起大旗反了!他举起的大旗就是宋!号称是归复华夏正统。
谢再成的反旗一举起来,整日稳坐钓鱼台的朱棣顿时大怒。
“这等杀才!当初看他们还算老实,没有动他们,竟然也敢反叛大明?”朱棣恨声不绝。
皇后徐氏端庄的吩咐人送来一杯养心茶。“陛下,这不是当初就已经定下的计策么?就是不动,要看看还有谁跳出来。咱们关宁铁骑四十万大军在,这天就翻不了!”
朱棣怒不可遏。“朕生气的不是收复不了浙江,也不是说可惜浙江这些年的赋税。而是气那谢再成等人的不识好歹,忘恩负义。父皇在的时候,对他们也算不薄。朕动来动去,也没有动他们几个。却没有料到,这几个人却已经是自觉功高盖住了!他们不想想,朕可是和蒙古铁骑打出来的,他们算什么?不过是和一群民兵打了一阵,就以为自己多了不起了?”
“叫朕最不舒服的是,朱权!朱权竟敢坏朕的名声!他以为朕不动他是怕了他?还是他以为先帝的眷顾还能留在现在?朕不动他,是因为朕念及他是朕的兄弟!亲兄弟!”
徐氏道:“曾听说,皇叔他去求道了。却不想,竟然是这么一个求道!”
她微微皱眉,有些不高兴,也有些叹息。当初宁王之所以能够安全去往江西,是徐家在保他!可没想到,宁王终究还是没有忍住,依然想着当年的划江而治!这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如果宁王当初没有听从京城的意思,离开他的封地,去往江西。那么或许天下还真有可能变化。毕竟当时最有实力的就是他的关宁铁骑和朱棣的燕军。
只是既然朱权放弃了关宁,按照京师的说法去了江西,就等于是放弃了天下。等于是忘了划江而治的盟约!如今再放出这个谣言,就有点食言而肥的意思。不但朱棣这么想,皇后这么想。其实很多人都这么想。
为何宁王朱权,还有他的四世孙都失败了?很明显,就是因为天下英雄没有一个看得起宁王的,为何如此?因为正统?不是的,是因为宁王的诚信出了问题。
现在,钟元给放出的谣言完美的解决的这个问题。
第一,宁王出走的缘故是担心大明天下再次落入动荡,天下百姓没有了安宁。
第二,是因为当初看在兄弟的份上,借兵给朱棣,却没有想到,人家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第三,当年的太祖确确实实是在朱允炆和朱棣中间犹豫过。而正是因为念着太祖的心思,所以勉强忍了下来。但是,宁王作为吃亏的一方可以忘了这个仇怨,这叫打落门牙肚里吞。可是作为得利的朱棣,不应该出尔反尔,将自己说的划江而治当做一句梦话就算了!
所以,真正失信的人是朱棣,而不是朱权,是燕王,而不是宁王。
最重要的是,不管朱允炆是不是真的那么蠢,他毕竟是太祖亲自点名的皇帝。你这样直接杀上去,将皇帝弄死,自己做了皇帝,人品如何,还用说么?
天下人原本就喜欢听这些天潢贵胄的八卦,如今这个包含着各种仇杀,利益的谣言出来,能不叫天下人津津乐道么?
朱棣对此很懊恼。朱权对此很开心。但是不管他们开心不开心,浙江金华的谢再成很是苦恼了。
“大王!我们是冤枉的!”
“大王!他们不是冤枉的!我们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