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921节(2 / 2)
皇上不耐烦的挥手,等老狐狸走了,皇上拿出文章,真没想到杨氏对教育还这么有见解,这还只是试水的文章,可见杨氏的确有才能。
太子起身,“父皇?”
皇上放下文章,“你弟弟要是有大格局,朕将书院交给他也放心,可惜。”
太子一听知道二弟干的事父皇都清楚,他并没有打压二弟,他至少时不时给些压力,静静看着二弟犯蠢就好。
说来,同样的排行,二弟比齐王差远了,说来还是爷爷和父皇管理的朝局不同,二弟成长环境过于幸福。
晚上,周书仁听着昌义说为了明瑞花多少心思,很耐心的听完,开口道:“你来暗示我对你不够好?”
昌义,“……”
周书仁又道:“还是想让我帮你谋划?”
昌义吓得想跪了,“爹,您误会儿子了。”
竹兰看不过去眼了,“你儿子都多大了还欺负他。”
周书仁哼了一声,“多大也是我儿子。”
昌义,“……”
竹兰噗呲笑着,“行了,你有功夫和我们说,不如多和明瑞说说。”
昌义摸着鼻子,“儿子不好意思。”
为儿子谋划应该的,他脸皮再厚不好意思当儿子面说。
周书仁,“所以好意思向你爹我说?”
“您为儿子付出许多,儿子想与您分享,您一定感同身受。”
周书仁不想继续这个话题,问着,“你确认工匠心甘情愿给的手札?我可不想明日在朝堂上被人参一本。”
古代传承手札是宝贝,关乎一个家的未来,能进入工部的都是大师级别,更重视传承了!
昌义,“儿子保证对方心甘情愿。”
“那就好,行了,你也回吧。”
昌义,“!!”
他还有话和爹说的!
周书仁见儿子憋屈的离开,眼底都是笑,等昌义出门,对着媳妇道:“现在知道当爹多不容易了。”
“是,是,孩子们都知道你最不容易。”
周书仁摸着胡子,“明瑞对于教育的确有天赋。”
竹兰也笑了,“是啊,这孩子很适合做教育。”
周书仁也是俗人,他也期望后背能在史书上留名,想一想,小老头更高兴了,还哼起了小曲。
次日,竹兰带着玉宜去礼佛,坐在马车内,竹兰拿过孙女的手帕,“你的绣工越来越好了。”
帕子上的兰花跟真的一样。
玉宜见奶奶喜欢,“孙女也给奶奶绣几条手帕。”
“不用,绣多了伤眼睛,奶奶不缺帕子。”
她喜欢也不会让孙女绣,府内养着绣娘,哪里用孙女给她绣。
玉宜,“奶奶,您真好。”
竹兰笑着,“你们也好,都是有孝心的好姑娘。”
几个孙女各有特色,孝心却是一样的。
说话间与陶氏汇合,陶氏带了消息,“我儿媳妇回京住一阵子。”
“回来尽孝?”
陶氏点头,“儿子惦记老爷子,让儿媳妇回来看看。”
竹兰问,“你不高兴?”
陶氏的确不高兴,“儿子写信回来说在外任职孤单。”
竹兰反应一会,“所以你长媳还带着任务回来的?”
陶氏,“嗯,濯平是汪蔚的长子,所以不会离开京城,儿子意思将濯清送过去。”
她也心疼儿子,儿子只有汪蔚一个孩子,儿子后院女人不少缺孩子,儿子想念孙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没有孩子的府宅太安静。
竹兰压下心里的不舒服,问道:“老爷子怎么说?”
陶氏道:“公爹不同意。”
两个孩子,濯平是长需要严格教导,濯清为次被宠的活泼可爱,那是府中开心果,她都舍不得。
竹兰心想回去问问玉露,“老爷子身子好些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