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1 / 2)

加入书签

武襄侯府和安远将军府撕破了脸。

这是上京官场中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据说是在灵觉寺里出了事, 但是所有知情人都讳莫如深。

众人只知道,其后, 武襄侯府发了丧, 人人都去,但安远将军府中无人去。

殷明鸾身穿素服,头上没有钗饰, 脸上没有一丝颜色, 苍白虚弱,她乘着马车远远地在武襄侯府经过。

她的马车悬挂着白绢, 她伸了手指, 挑开车帷一角, 看见卫陵穿着麻衣站在武襄侯府大门前, 目光漠然。

殷明鸾挑开车帷的手指微微颤抖, 在卫陵转脸看过来的时候, 她顿然放下了车帷。

卫陵捏紧了手指,低头,然后决然转身。

他明白, 他和殷明鸾再无可能。

他们两人之间横亘着许多, 再也回不去了。

马车里, 嫣儿问道:“姑娘, 你穿白是为了过来吊唁吗?”

殷明鸾微微摇了摇头。

她陡然得知当年父母的变故, 当然是为了父母除服, 但是不知为何, 她却忽然想要看看卫陵。

或许,她亏欠了卫陵,卫陵也亏欠着她。

可是, 他们两人并没有做错什么。

“走吧。”殷明鸾轻轻叹了一口气。

大周官员遇父母丧事, 都要斩衰三年,辞官离任回到老家守孝。但是如今国朝重臣多行“夺情”,以国家多事为由,夺情起复,留任官职,不必回原籍丁忧守制。

朝中众人都以为卫陵也会夺情留在京中,没有想到,他却直接了当地吩咐了家中仆从收拾回卫季的山东老家。

百官遇到父母丧事,不必收到朝廷的许可,就可以去官离任,因此殷衢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也略有错愕。

他沉吟道:“由他去吧,提点着沿路官员,路上与他行些方便。”

张福山低头应是,未免在心里叹息了一回,本也是王公贵胄,到底是造化弄人。

武襄侯府后厨柴房中,廖阿水被捆绑着手脚扔在柴垛里,门吱呀一声被缓缓地推开了,卫陵站在门口,他逆着光,看不清究竟,只是浑身阴沉沉的。

廖阿水眼中开始流泪,可是她笑了:“卫陵,你想杀我吗?想杀便动手啊。”

她又抽噎了一下:“可是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要让顾家人知道当年的秘密,我没有想到伯父会寻死……”

“闭嘴!”卫陵突然暴怒,他将手中的长剑横在廖阿水脖颈上。

廖阿水仰头闭眼:“也好,死在你手里,活着也就这样,死也没什么。就是……不要让我父亲知道我死了,哎,让他以为我过得很好吧,便宜他了。”

卫陵将剑柄握得很紧,然后他将剑丢开了,寒声道:“滚吧,不要让我再看见你。”

卫陵的思绪开始飘得很远,他想起了幼时待他极好的廖长老,又想到了卫季的面容。

曾经,卫季坐在山头上,看着还是小不点的卫陵和廖阿水打趣道:“我原本想要养一个女儿的,却养着你这个小子。”

说着,他却叹息:“我是罪人,我不配。”

但是卫陵明白,卫季待从小看大的廖阿水,也是疼惜得如同女儿一般。

卫季奄奄一息的时候,看着廖阿水,然后看了一眼卫陵,对他摇了摇头。

卫陵明白,义父是让他不要怪罪廖阿水。

他上半生做恶人,下半生却铁心做圣人。

卫陵眼眶红了,回想起他的义父,不知是要哭还是要笑。

卫陵踉踉跄跄走了。

廖阿水看着卫陵离开,阳光照在他的身上太过刺眼,在黑暗的柴房中的廖阿水被刺.激得不住流泪,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等她擦干了泪,她就看不见卫陵了。

她再也看不到卫陵了。

廖阿水挨到长剑边上,将手上的绳索割断了,她拿起剑,将剑横在自己脖子上,手却顿住了。

她将长剑跌落在地,然后捂住脸,开始失声痛哭起来。

卫陵离京那一天有人过来送他。

李贵太妃从马车上下来,揭开了帷帽,极目却看不见人影。宋吉坐在马上,远远地朝着车队望过去。

但是卫陵并没有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的小厮驾着马,带着卫陵的行李箱笼还有武襄侯府不多的一些仆从,慢悠悠地向南行。

而卫陵,或许是一人策马先行离去了吧。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好天气。

前朝后宫之人渐渐发现了新景象,长春宫的赵太后不再韬光养晦,她开始走出来,站在众人眼前,两宫太后之间隐约有了对峙的苗头。

这对峙的关键处,自然就是在立后这一件事上。

立后一事,从冬天吵到了春天都没有个结果,不光是后宫,朝臣也急得不行。

许太后将许家幼女许苑娘接到宫中小住,这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后来,又准备着召萧松月,萧林月,以陪嘉阳公主读书的名头进宫。

至于赵太后这边,她将她兄长赵将军家的小女儿赵瑾召进宫中,另外又准备让富平侯府的李缨入宫。

可是李家心疼女儿,竟然是托了李贵太妃给赵太后写了信,倒是不敢直接拒绝,只说缓些时日,为李缨预备些进宫的东西。

赵太后哪里不知道这是李家的推脱之语,想来想去,觉得在赵妗在宫中势单力薄,于是她想到了平凉府的那个齐蓁蓁。

赵太后沉吟:“那孩子对皇帝似乎有些情谊,皇帝应该也会照顾她的,让她收拾了,快些到上京来。”

徐嬷嬷应了,差人吩咐下去,她又想到了些什么,说道:“太后娘娘,还有那个顾府的小女儿,陛下似乎很是喜欢,如今,她又没有了和卫将军的婚约。”

赵太后颔首:“说得是,只是不晓得为何,皇帝却迟疑了,想来是觉得那女子和卫将军牵扯过甚,惹他不快了吧,听说那顾氏女在断了卫家的婚约之后很是伤心了一阵。”

徐嬷嬷“哎呦”了一声,说道:“那倒是可惜了。”

赵太后却笑:“可惜什么,却是正好。不管谁家女子入宫,只是为了抗衡许家,皇帝对她不挂心,也能免除哀家的忧虑,之前皇帝为她实在是胡闹了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