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九个碗儿(2 / 2)
在传统意义上,九大碗主要是九个蒸菜,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九个蒸菜,每一道菜都能让那些年肠子干涩的人们大打出手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条件变好了,菜品也有了变化,但是基本的蒸肉、蒸鸡鸭,肘子,夹沙肉,烧白是没有变的,有的增加了蒸鱼,有的换上了红烧牛肉,还有糯米饭,酥肉等,根据各家的条件不同,菜品不同,条件差的主要以原有的肉食为主,条件好的,直接换上海鲜一类的,当整体的形式没有改变。
也有主人家比较大方或者地区条件好,直接把九个碗演变成二十多个碗,排场十足,一般乡里人吃过后,都会回到家里吹嘘今天吃的九大碗如何如何。
但是,如果遇到某家办九大碗出现不够吃的情况,那最多不超过三天,整个镇子,甚至整个县城的人都知道。
所以,一般办九大碗的主人家都会尽量多的预算食材,就算是全部剩着,也只能咬着牙巴硬撑。
不过,每一种宴席的九大碗都不一样,这一点在婚宴和满月宴上体现的尤为重要,一般喜宴的九个碗要喜庆很多,在九大主菜的同时,会摆放一些喜庆的硬软糖,红鸡蛋等。
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中午十二点,时间正好,所有餐桌也摆放得差不多了。
这时,老村长拿着一个平日里村上开会用的扩音喇叭,啪啪拍了两下,音效很不错,这才拿起喇叭喊起来。
“喂喂喂......楼上的客,楼下的客,还有在外面游玩儿的客人,听到我办交涉啊!现在是中午十二点了,准备开席啦,准备开席啦,大家都赶紧找位置坐下,找位置坐下,今天只有一排哈,只有一排哈,够赶紧回来,马上开始上菜啦!”老村长本来的声音就比较洪亮,再加上扩音器,整个秦家坳全是回音。
村民和工人习惯了吃九大碗的环境,都纷纷按照之前办的交涉各自领着人把一张又一张的圆桌坐满。
而还在田间游走的富二代们则是慢腾腾的从田间走上来,一路上还不忘东看看,西瞧瞧,一点儿也没有吃九大碗的紧迫感。
在农村吃九大碗,尤其是在晚上,一般不会留夜,所以所有人都基本上会抢着做第一排酒席,吃完趁着天还亮着赶路回家,至于第二排,那要等将近一个小时后,等第一排的客人吃完饭,把桌子碗筷重新收拾赶紧后才开始。
所以,农村吃酒,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大家都比较积极的坐第一排。
不一会儿,打盆上菜的村们就端着一个木制的长方形大盘子走过来,在木盘上面,堆放着一摞碟子,一应的全是凉菜,瓜子花生一叠,凉拌牛肉一叠,卤猪耳朵一叠,一桌三个碟子,四桌就是十二个碟子,在木盘上摞着。
打盆,这也是九大碗的特色,用城里饭店的说法,那就是传菜服务员。
这些人都是自愿帮忙的村民。
在农村,红白喜事干活的都是村里的人,一般会由男的帮忙做体力活,女的帮忙负责厨房锅碗瓢盆一摊子事儿。
等到他们自己家有红白喜事的时候,被他们帮过忙的主人家也会很积极的去回帮。
这也算是农村的一大特色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