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风华 第26节(1 / 2)
这番话说得铿锵有力,情感真挚,倒是叫顾九不由地怀疑起自己之前的猜测了。
顾九和沈时砚对视一眼,看样子暂时是问不出什么有用的线索了。
待沈时砚把碎瓷片放回李河手中的木匣里时,顾九余光浅浅掠过地面,那片斑驳错落的石蜡滴极其醒目。
“你燃蜡烛,放在地上?”顾九好奇道。
李河正要关上木匣的手一顿,低眉弯腰:“小人在夜里眼神不太好,有时候掉了东西,需要贴在地面上找,所以会先把蜡烛放在地上。”
顾九却抓住了前半句:“你既是在夜间看不清东西,为何如此笃定昨夜你没在东侧门见过王常景和李氏?”
李河似有无奈道:“小人眼神再不济,也不至于会看不见两个大活人。”
顾九一噎。
也有道理。
离开张家村后,顾九回头望了一眼李河的住处,提议道:“王爷,既然现在没有头绪,不如我们从那批瓷土下手?”
王常景和邵贾的争执是因瓷土一事,邵贾不远千里前往江南西路也是因瓷土一事,或许这就是个突破口。
三人来到修内司,楚安连同流衡早已在此处等候多时,见他们来,楚安连忙跑过去道:“都查了,修内司无一人染病,其中有些人的家眷生病,也都是之前便患的旧疾。汴京城内的百姓,现在还在排查中,不过我觉得应该无人染上。”
和邵贾接触最密切的两处地方都安然无恙,更不要说整座偌大的汴京城了。
高方清道:“有无可能是误判?邵贾压根没患上痨症。”
楚安现在看见他就来气,于是将今日仵作验尸时发现的异样说了遍,然后怼道:“正常人谁肺上烂几个洞。”
高方清也不气,眯了眯眼,浑身上下透露着“不与你计较”的懒散劲儿。
顾九垂下眼,凝思片刻道:“我以前听我外祖父说过,并非所有痨症都有可传人,也许邵副使得的恰好是这不会传染人的一种罢。”
沈时砚找来张监督,让他领着前去查看年初那批瓷土,四人中除了沈时砚对这些略知一二,其余三人,皆是一窍不通。张监督说,当初邵副使怀疑瓷土有问题时,便来来回回查了好几次,都没找出异常。
“不过这么多瓷土,”张监督道,“谁也不能保证和确定里面有无掺些别的杂质。”
沈时砚捻起一点瓷土,用指腹摩擦,问道:“京城即可开掘瓷土,为何要去南方购置?”
“南方那边去年烧制出了一种影青釉,青白交融,莹润如玉,皇宫里的贵人们很喜欢。咱们北方窑口没出过这种瓷器,所以年初时王总领才决定南下,想看看那边的瓷土和工艺。”
沈时砚道:“邵副使之前所说那些成色不对的瓷器呢?可送进了宫?”
“邵副使说它们有问题后,便都单独放着呢。”
张监督带几人来到堆放那批残瓷的地方,却没想到本应该出现在众人眼前的瓷器,全都不翼而飞。
张监督眼前一黑,脑门冒汗,慌忙叫来人询问,但无一人知晓这些东西是何时不见的。
“王爷,下官、下官失职。”张监督赶忙请罪。
现场处理的很干净,连一块碎瓷也未曾留下。
沈时砚神情淡然:“无人看守?”
“本以为都是些、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便也没让人专门守着......”张监督的声音越来越小,直到最后,硬是连呼吸也不敢大声。
顾九挠了挠眉梢,对这些当官的简直槽多无口。
阁楼走水,巡兵未察一事已是失职,眼下又出了这事,修内司众人怕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沈时砚阔步离开,淡雅白袍迎风扬起一角,长身如雪松。
“去找来王常景的账目。”
顾九正要跟上去,高方清忽然凑了过来,望着沈时砚远去的背影悠悠道:“瞧瞧,咱们这位宁王殿下的脾气不太好。”
楚安已经往前走了几步,闻言,又立马往后退,刚要反唇相讥,却见顾九不太友善地斜高方清一眼,唇瓣无声地张了张。
楚安眼睛一亮,读出来了。
顾娘子说,有病。
堂内,沈时砚坐在条案左侧,翻阅账目,找到那批瓷土所在地:江南东路柳家湾。
“邵副使半月前去柳家湾时,可有人陪同?”
张监督小心翼翼道:“这事起初邵副使是瞒着众人的,只知道修内司无人陪同,至于有无其他人下官就不清楚了。”
沈时砚命流衡回府衙带来王常景来修内司问话。
“你何时发现邵副使在查瓷土一事?”
“二月初,”王常景道,“那会儿邵副使正准备要去柳家湾,李河要陪他一起,被他拒绝了。当时下官刚从李氏那回来,碰巧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后来的事,便是之前下官所言。”
吃了酒,起了争执,差点动手。
“他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应该是......五六日前。”
顾九沉思。
这样说的话,结合药铺郎中所言,邵副使从柳家村回来时染了风寒,回来后无意过渡给邵母,结果邵母喝了药痊愈,而邵副使本人却不见好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