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39节(1 / 2)
在会议室听到了孙医生的诊断后,小林丰几乎是在瞬间就作出了决定。不管这个孙医生对于自己儿子病因的诊断是否正确,他都要在第四中心医院搞一个自己理想中的诊断中心。
众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罕见病,等同于数据库和巨大市场。而背靠宁远医学院的第四中心医院则更适合用来复制传播孙医生的诊断思路,以及武田制药的“综合式诊断中心”模式。以周秀芳的名字和半身像来邀名,打消中国人对于“武田”这个日本名的顾虑。以诊断促进治疗,以治疗推动诊断发展。小林丰瞄准的不光是一个地区的药物市场,他要的是改变整个医疗体系对于罕见病的诊治方案。
这就是小林丰的目的。
一切都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只要第四中心医院和他们的上级领导部门同意捐献,那夏尔制药就不可能再有任何挣扎——来自中国的罕见病例汇报,以及巨大的市场是夏尔制药不可能拒绝的。至于阿斯特拉斯嘛……小林丰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狡黠的微笑。等到自己在中国市场大张旗鼓的开始布局,阿斯特拉斯一定会放松警惕,转而专注于处理国内丑闻。股价下跌后要是进行突击收购,说不定这个老对手最后也会成为武田的一部分。
而这一切的基础,居然只是建立在这个不甚起眼的孙医生身上。
小林丰看向孙立恩的目光已经不是患者家属在看医生那么简单了。孙立恩的身上仿佛正在向外不停播撒着光辉,那是日元,美金,英镑和人民币的色泽。
“总而言之,我不觉得徐有容医生可能会答应您的请求。”孙立恩说的口干舌燥,可矢富这种人的顽固程度简直超乎想象。“她已经在霍普金斯拿到了第一个医学博士(m.d)学位,现在正在和柳教授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临床工作本身就繁复,更何况她还在同时进行科研内容。不可能有时间和经历定期去东京受训的。”
三人的队伍吵吵闹闹,而重新走进会议室的时候,孙立恩的嘴不由自主的闭上了。推开大门后他才发现,能坐二十多个人的会议室中竟然座无虚席。除了郑国有主任以外几乎所有科室的大主任都坐在了这里。而坐在为首位置的,除了护理部肖丽蓉主任,以及柳副院长以外,还有一个有些上了年纪的女性。
“你就是孙立恩?”那人点了点头,“我听过你的故事了,干得不错。”说完后,她指了指后面的空座,“你先坐下。”
孙立恩瞥了一眼这人白大褂外面的铭牌,然后就噤若寒蝉似的在后面的空位上坐了下来。能在柳副院长面前指挥大局的,整个医院里也就这一位了。
第四中心医院院长,急诊科主任,宁远医学院副院长,临床医学系主任,宋文。
“小林丰先生。”宋院长用手比划了一下,“您来的正好,关于您之前的提议,我有些问题想要得到您的解答。”
第113章 新的预报
宋院长年纪不算很大,看上去甚至比柳平川都要年轻许多。一头黑色的短发垂到耳畔,显得极为干练。
小林丰坐了下来,同时问道,“请问您是?”
“我叫宋文,是这家医院的院长。”宋文重新坐了下来,从会议室的桌子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客套似的问道,“小林先生这次的提议可是大手笔啊。您来中国以前就已经准备在我院进行捐赠了?”
“只是有感而发。”小林丰对于宋文的警惕并不怎么奇怪,倒不如说,如果宋文就大大方方接受了,他反而会觉得不对劲。“贵院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医生,我觉得,如果能在贵院里捐赠一个综合诊断中心,贵院一定能够充分的将这个中心利用起来。”
“我和友好医院的王院长关系不错。”宋院长忽然道,“之前我和他通了个电话,他对贵公司援建的诊断设备评价很高。”
友好医院建院近四十年,是第一批利用国外的无偿捐赠建立起的医院。有着丰富的接收和利用国外先进设备的经验。而即便是友好医院,也并没有拿到武田药业援建的综合诊断中心。他们只是拿到了一台更为先进的13t磁通量核磁共振机而已。
“友好医院的诊治强项毕竟集中在慢性病和老年病上。”小林丰带来的秘书一直没有离开会议室,他抢先解释道,“本社的方针是希望能够以诊断中心为模本,向其他医院进行复制。诊断老年病明显不符合鄙社的主要战略方针。”
宋文似乎无意的瞥了一眼孙立恩,随后又问道,“那为什么是我们?”
“因为贵院的大急诊模式。”小林丰解释道,“身为地区最大急诊中心,贵院每日都需要接待大量的急症患者。只有快速进行准确的诊断,才能够尽可能的提高就诊率和治疗率。而同样,鄙社的诊断中心方案虽然经过了大量的理论设计,但仍然缺乏高强度的测试和试用。捐赠一个诊断中心,不仅有利于鄙社进一步改进设计,同时也有利于贵院拯救更多的患者。这是真正的双赢举措。”
宋文和小林丰你来我往,互相试探着对方的底线,而孙立恩坐在一旁实在是有些无所事事。他偷偷的摸出了手机,向徐有容发去了微信。“高严怎么样了?”
“情况不算太好,也不算差。”徐有容回复的非常迅速,“纳洛酮已经上了,但是人还没有醒过来。血透的情况还行,十分钟前重新进行了血液检查,血肌酐目前在300左右。”
孙立恩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现在是下午两点二十。高严的第一次血透应该已经结束了。纳洛酮生效后,他就应该能够恢复意识。基本上只要纳洛酮起效,医生们就可以对高严的脑部受损情况进行评估。从而考虑是否需要将治疗重点转向保护肾脏等器官。
“孙医生。”主持会议的宋文忽然道,“你要是有病人要处理的话,可以先走了。”
孙立恩闻言一惊,连忙把手机塞回了口袋里。转念一想,自己待在这里的确什么都做不了,于是干脆站起身来,朝着在场的众人点了点头,推开会议室的门溜了出去。
“既然正主已经走了,那咱们就可以不用这么遮遮掩掩了。”看着孙立恩关上了会议室的大门后,宋文轻轻敲了敲桌子,朝着小林丰道,“小林先生,我是来和你谈条件的。”
·
·
·
·
孙立恩坐在抢救室里,使劲伸了个懒腰。周老太太的脑死亡诊断已经出来了。接下来只要在临终关怀室里,等着家属最后确认并且拔管就行。
确认书是周军签的字,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和运输车辆已经在第四中心医院附近候着了。周秀芳的遗体将由他们进行预处理,然后才能交给宁远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而那两大摞被周军和老周同志用身体护送过来的资料,则交给了医学院的档案员。他们将对这些病例资料进行数据化记录。然后,他们会将这些资料送入图书馆,然后进行永久性封存。
在围墙外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在寒风中举着蜡烛和白色的菊花,静静的等待着什么。附近几个派出所的民警也赶到了现场,几次劝说无效后,也只能就这么待在现场开始维持秩序。而得知这一情况的陈书记,考虑再三后,决定还是再去一趟第四中心医院看看。
“叮铃铃!”电话响了,孙立恩的懒腰伸到一半,忽然猛地要收力去接电话,动作一边,差点拉伤了腰部肌肉。
“第四中心医院抢救室。”接起电话后,孙立恩呲牙咧嘴的应道,“请讲。”
“五分钟是吧?”孙立恩正打算挂电话,忽然想起了门口聚集的人群,连忙对预报情况的指挥中心道,“我院正门附近有群众聚集,让救护车走东门。”
放下电话,他看了看正好在喝咖啡的曹严华,“曹医生,这个病人你接一下吧。女性,13岁,意识不清。预报还有五分钟到。”
周军不在,刘堂春不在,急诊科真正的科室大主任宋文更是在和小林丰谈条件。因此现在的抢救室里,谁接预报电话谁就是老大——安排病人这种事情自然是接预报的人来负责。
“意识不清?”曹严华站了起来,把放在手边的听诊器重新套在了脖子上,“怎么你不接啊?”
孙立恩叹了口气,“我感觉自己运气不太好。这两天先别接病人了吧——要不我给你打下手啊。”
孙立恩这波澜壮阔的三天里,一共接受了大概十二名病人。小林薰,魏金水和秦雅转到了普通住院部中。林兰,和高严还在重症监护室里接受者严密的监控。周秀芳自己拒绝了抢救,而郑筱萸则是根本救不回来。这样的结果让孙立恩实在是有些难以释然。甚至让他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最近有些“脸黑”。
“你啊,还是见的太少。”曹严华背着手朝着门外走去,“去年二月份的时候,周老师手上连续走了十二个病人,也没见他消沉害怕过。咱们当医生的,只要问心无愧,结果怎么样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第114章 强回声团
问心无愧的曹严华自从病人来了以后,就开始发起了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