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323节(1 / 2)
苟杰森摇了摇头,然后有些不好意思道,“主要是我觉着……这个病既然是首次发现,那肯定要写写文章的。把病人留下来,也有助于咱们拿到更多的资料,然后去发这个文章嘛。”
第862章 诊断训练系统
上午的大查房结束了。孙立恩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特别的查房技巧或者规培技巧——在他看来,张教授今天的查房不光显得有些太过平和,甚至没有什么实际教学意义。
在心里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孙立恩一开始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他迅速分析了一下自己这个念头的来源,并且希望找到让自己感觉过于良好,甚至有些膨胀的源头。
仔细琢磨了一阵后,孙立恩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感觉好像确实没错。今天的查房不光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反而给参加查房的规培生们增加了不少疑问。
抱着这样的疑问,孙立恩向张智甫教授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让他们先上手参与治疗,或者至少先就病人的情况问一问他们呢?”
“这次分配过来的规培生里,两个是规培第二年的,一个是第一年的。”张教授坐在座位上笑道,“他们大多数也就轮转了几个科室,对这些疾病的认知还太浅……”说到这里,张教授对孙立恩认真道,“你属于特例,不能用你作为范例去要求其他规培医生。”
“所以……”孙立恩想了想问道,“今天的查房算是开胃菜?”
“要对他们的诊断能力进行培养,常规方案肯定是不行的。”张教授点头道,“咱们常规的规培计划,主要是让规培生对特定科室的常见治疗内容有个熟悉的过程。这种规培计划本质上是为他们以后进入其他科室工作而准备的。但他们并不一定会留在综合诊断中心,也不可能全都留在中心里工作。那么,在这一两个月的规培过程中,我们就得想办法,教给他们诊断中心最核心的工作技巧。”
“这个技巧是……?”孙立恩好奇的问道。在他看来,综合诊断中心最重要的工作核心,就是“遇事认真”。对病人的情况认真对待,对病情变化认真对待,对用药检查认真对待。他就是这么干的,同时也从中获益匪浅。
“我认为,诊断的关键在于思考方式。”张教授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指了指孙立恩的脑袋,“咱们两个的诊断习惯和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抓住一切可疑的地方,抓住一切不合常理的地方,然后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们并不一定能找到病人身上所有的答案,但我们能够尽可能的去尝试找到正确的方向。”张教授笑着说道,“我认为,这就是诊断医生的职业关键所在。竭尽全力,去审视每一条线索。”
孙立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真要说起来,张教授的说法,其实比孙立恩自己的看法更加广博一些。并不是每一个医生都能和孙立恩一样,拥有这么缜密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可是被吴友谦老师和老东西的训练库训练了整整一年的结果。
更何况……他们也没有状态栏可以用。也许以后老东西能够为临床医生们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但毕竟……他们不是孙立恩。
怎么让这些不是孙立恩的医生,发挥出接近或者说类似孙立恩的作用?张智甫教授的答案很简单——在这些医生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然后慢慢等待着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正确的诊断思维方式”,就是这颗种子。也许对很多轮转到综合诊断中心的医生而言,这只不过是三年规培乃至数十年职业生涯中比较稀罕的一次体验。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医生,能够通过日常工作和学习,把这颗种子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
“那么,以后的规培方案就不能光给他们提这种思考题。”孙立恩想了想之后说道,“要不然……我回去整理一下,搞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病例出来,做成习题的感觉让他们试试?”
孙立恩想把以前自己体验过的那些训练题拿出来,给新来的规培生做做看。目的也很简单——以前他通过这些病案反复训练掌握了一套还算不错的临床诊断思维方式。那么,这种东西用来给诊断科的规培生们训练思维方式,似乎效果也不会太差。
“那可太好了。”张教授大喜过望,他也有类似的想法。不过张教授手头的病案相对都比较复杂,大部分都是类似计秀英和魏爱华的那种“常年误诊”的病人。光是误诊的记录就得有个二三十页,相关检查加在一起甚至有差不多一百来页。要把这些病案浓缩成简单的“病案分析习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
“那我回去就开始收拾资料。”为了按照协议给武田制药提供罕见病的报告,孙立恩这边的病例基本都是整理好并且已经完成了数据脱敏的。除了性别和年龄以外,武田制药不可能知道病人的任何个人信息。如果武田方面需要这些患者更进一步的信息——他们还从来没有这么要求过——那么,就必须通过孙立恩和四院,才能和患者取得联系。如果患者本人不愿意,那他们压根不可能得知病人究竟是什么人。
这样脱敏完了的数据还有一个好处——用来作为诊断习题简直不要太方便。孙立恩只需要把之前的“病人自述”以及自己观察到的“病人体征”放在一起,这样基本就可以构成题干了。后面只需要按照病例现存的检验数据,给规培生进行提供就好。
这事儿孙立恩自己肯定干不来。以前在吴友谦教授那边的时候,这个流程是通过“孙立恩在电脑上下达检查医嘱”,然后“工作人员把检查结果送到办公室”完成的。但现在既然要让更多的规培生们进行训练,人工传递结果自然就显得不那么可靠且现实。
最好是做个软件……孙立恩灵光一闪,然后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袁平安。
袁医生之前是不是说自己正在学习php来着?
孙立恩嘿嘿一笑,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正在电脑前面苦着一张脸,噼里啪啦敲着键盘当兼职码农的袁平安。以及那个即将成为所有综合诊断规培生噩梦的习题培训系统。
就叫“诊断思维训练系统”怎么样?听起来就像是特别火的网络嘛!孙立恩的眼睛像是胡佳一样,笑的眯成了一条缝。不过缝隙里闪过的……大部分都是不怀好意以及幸灾乐祸。
第863章 参观学习
孙立恩这边正在想办法压榨袁平安的剩余价值,而同样在第一诊断中心的办公室里,苟杰森正在悄悄的给自己的同学发着微信。
“你这次可是把我给坑惨了!”苟医生在微信里快速朝着自己的同学抱怨道,“谁跟你说综合诊断中心的核心人物是徐有容医生的?”
“啊?不是么?”微信那头的人回消息道,“我二叔说,综合诊断中心现在的诊断科主管医生就是徐有容啊。”
“这地方分两组的你知不知道?”苟杰森咬牙切齿的回道,“而且,一组的组长是谁我虽然不知道,但是我手头上基本所有的病例,主管医生和诊断医生都是孙立恩!”
微信那边沉默了好一阵之后才回道,“这不可能吧?孙立恩不是规培生么?”
“你问我我去问谁?你二叔到底靠不靠谱啊?”苟医生真的快抓狂了。他在来到综合诊断中心之前做了很久的功课。包括综合诊断中心里的医生们究竟是怎么个分工,这些医生平时都负责什么内容等等。在来到综合诊断中心以前,苟杰森为了搞清楚这里的状况,甚至专门托了自己同学去问问他二叔,中心里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怎么可能不准啊?”苟杰森的同学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困惑,“我二叔是四院的检验科主任啊,哪个科不得跟他们科打交道?院长都不一定比我二叔更了解这些科室啊。”
“那你二叔就有问题。”苟杰森怒道,“我这么跟你说吧,综合诊断中心的核心人物绝对不可能是徐有容医生——就连张智甫教授都算不上核心人物!”
更加大胆的猜测,苟杰森没有说出来。但就他的观察……综合诊断中心的核心人物……很有可能就是身为规培医生的孙立恩。
这种话他当然不敢直接说——哪怕就算有了充足的证据,要说出这种话来仍然是需要非常强强大的勇气的。孙医生毕竟还只是个规培生,要他来扛一个成立了不到三年的综合诊断中心的大旗,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一些……
等会……苟杰森忽然反应了过来,孙医生今年是规培第三年,而综合诊断中心……正好是在他规培开始后建立起来的。
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就此诞生。苟杰森愣了好久之后,在微信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好像……知道怎么回事了。”
··
·
·
“这两个病例是从二院那边送过来的,根据报道应该是中毒,虽然患者神志清楚,但是无法判断中毒来源。”下午三点二十分左右,一辆拉着警笛的救护车开到了综合诊断中心楼下。早就得到了通知的综合诊断中心的医生们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准备。
孙立恩在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是打算拒绝接受这两名病人入院的。原因也很简单——处理中毒,应该是急诊科的工作。就算是二院的急诊科水平不行,无法诊断中毒,那四院作为大急诊中心,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处理不了中毒的病人才对。
“这两个病人,没有亲缘关系。而且之间也没有共同的生活轨迹。”向孙立恩通知转院接收的是周军,他在电话里非常明确的说明了这两个病人需要入住综合诊断中心的原因,“这两人是老乡,但互相之间并不认识。他们在同一天下午发病,而且表现出的症状都完全一致。二院的医生已经按照中毒进行了应急处理,给与了洗胃、补液和止吐处理。但是病人从入院到现在已经两天了,浑身震颤和头晕呕吐的情况没有改善。”
这就很值得深思了。孙立恩已经处理过了不少烈性传染病,在听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病人会不会都感染了某种表现类似中毒的地方性传染病”。同时,他也很快就明白过来,为什么周军会决定接受这两名病人,并且将他们送到综合诊断中心里,而不是收入抢救室了。
第四中心医院的住院部病房紧张,而且基本都是两人间和三人间。如果这两位呕吐且浑身震颤的病人真的是什么传染病,那么在不符合传染病防控条件的病房里收治他们,势必会引起传染病的院内传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