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386节(1 / 2)
“报告已经交到国家卫健委了,估计今天就能有批复。我个人觉得通过的可能性很大。”李承平笑眯眯的说道,“托珠单抗是个老药,我们对它的了解算是比较充分的。至少它的药物安全性是得到了认可的——不过,我觉得上级可能不会马上同意开展广泛的临床应用。”
“广泛的”三个字点醒了孙立恩,“那……我们可以至少在北五区先搞一下试点研究?”
“我反正是支持你的。”李承平点了点头,“老李我现在就一个想法,只要能改善重症患者的情况,干什么都成。反正我是觉着,中药都进了方案,用个托珠单抗也没关系嘛!”
孙立恩对中药的看法更开放一点,“反正我小时候生病也是用过中药注射液的,从小到大谁没喝过中药中成药啊?能有药用给患者,他们心里舒服些,咱们也能感觉好受点。”
“难怪宋院长得让你当这个组长,这个思想觉悟就很高嘛!”李教授嘿嘿笑了两声,“我听说,已经有专门搞中医的专家从首都过来了。”
“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别让咱们熬中药。”孙立恩对这个消息颇感兴趣,但同时也有些焦虑,“你们昨天都开始搬氧气罐了,要是还得搬中药罐,那咱们可得活活累死。”
d+3 day(2)
当人被绝境包围的时候,每一丝希望都会显得极为珍贵。对整个四组来说,现在最让人振奋的消息就是援军的抵达。
来自首都的上百名医护人员和专家入驻金银潭,整建制接管了icu部门。他们集体接管了传染病医院的一百零六张icu床位。与此同时,来自沪市湘南等地的专业医疗力量也正在朝着云鹤市传染病院集结,医疗力量正在向战况最严峻的阵地上集结着。
第四组也有一百多位医务工作人员,但北五区目前只有四十八张床位。在得知有至原来了之后,李承平教授有些担心的问道,“咱们不会还要再加床,或者增大接管病区吧?”
“人家是从首都和沪市来的专家。”在这种事情上,孙立恩可一点都没有“争强好胜”的想法。“现在咱们三班倒,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北五区现在管道里的氧气压力都不够用,防护设备也不够多,哪里还有条件多收病人?”
“你自己没这个想法,可地方上的情况还是很紧张的。”李承平教授沉吟片刻后说道,“如果能把整个五楼打通,南北两个病区一起收治病人,难度应该不是太大。”
“这个想法不是不行,但现在还没有条件。”孙立恩摇了摇头,“咱们这次过来的人手不太够——医生够多但是护士人数不足,平均下来每个护士需要照顾四名患者。这个比例在其他医院也许还可以接受,但是在处理危重症的情况下人手就太紧张了。”
“得跟老家那边沟通一下。”眼见孙立恩非常上道,李承平顿时就放心了许多。他最担心的就是孙立恩这种作为领队的年轻人拿捏不清楚情况。
大家都是来云鹤为这里的老百姓拼命的,但拼命,也得讲究个现实情况。把这一百多号人撒胡椒面似的扔上去,一口气收个两三百号病人当然不是不行。可收了之后呢?他们有人手有精力有设备,去为这两三百号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么?
豁出去了拼一把,不是不行。李承平自己都有这个决心。但不怕死,不意味着对这种无谓的牺牲不会有反感。用李承平自己的话来说,要死也得死的有点价值。至少把他填进坑里的时候,要能送一个人出坑。这才算是对得起党和国家对他这么多年的培养,对得起国家培养他而投入的这么多资源。
而且在整个医疗队都填进去之前,最好先把他李承平填在最下面。其他的队员年龄都不大,好多人甚至比他女儿岁数还小些。让这些小年轻跟着自己往坑里填,李承平于心不忍。要是真有这种情况,还不如先把他垫进去求个眼不见心不烦。
“李老师,您赶紧去休息吧。”孙立恩这边吃完了早饭,结果被李承平拉着半天挪不动地方,他只能劝这个刚刚上了一个通宵夜班的老头赶紧回去休息,顺便放自己一条生路,“我这等会还有会呢。”
“马上就完事儿。”李承平点了点头,也加快了吃饭的速度,“还有个事儿我要跟你打听打听——咱们这边能凑个ecmo团队是吧?我看抢一床已经上了ecmo了。”
“能。”孙立恩点了点头,“ecmo主任是江言明医生,整个操作团队都有——不过他能使用多少种设备我就不知道了。”
李承平会突然问到ecmo 团队的事情,那就有很大概率他能联系到其他的ecmo机器。对于一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来说,有个两三台ecmo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但要单独聘请ecmo主任来医院任职却很不可能——毕竟对医院来说,买几台新的设备要比设立几个新岗位容易太多。
这也就导致很多医院里,操作ecmo的医生成了最紧缺的资源。而这样的资源,只能通过对本院医生进行培训的方式进行弥补。重症医学科或者心外科的,最年轻有为的医生被赋予了全新的职责——成为ecmo主任,并且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带领ecmo团队完成治疗。
但,这样的医生毕竟是少数。他们身上往往需要肩负一个科室发展的希望和未来。这样的医生都是宝贝,医院领导再怎么豁得出去,也舍不得把他们放在第一梯队送到云鹤来。
孙立恩原本也是这个待遇,不过在他的“据理力争”下,宋文最后还是决定放人。全国奔赴云鹤的医疗队中,孙立恩是年纪最小的科主任。
“我跟几个老朋友联系了一下,他们能从云鹤市中心院区那边,给我们支援一台ecmo过来。”果然,李承平向孙立恩转达了一个好消息,“只不过,他们的ecmo团队过不来,人手实在是太紧张了。”
“您把他们能够提供的ecmo型号发给我一下。”孙立恩顿时也来了精神,再来一台ecmo,意味着又有一个患者多了一份活下去的可能,“我现在就和江医生那边联系,咱们尽快对接上!”
·
·
·
会议是医生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在云鹤这种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各种会议就成了来支援的医生们和本地有关部门沟通的最直接方式。
今天的会议刚开始,就热闹的仿佛变成了群架开始前的最后几秒。除了部队所属的三支医疗队以外,其他省市的医疗队负责人全部齐聚一堂开始吵架。
吵架的核心内容有两点,对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物资紧缺。
治疗方法上,医疗队之间的争论方向主要集中在“激素用量”和“广谱抗菌药物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两点上。一群“文质彬彬”的主任乃至院长们一开始都还挺有礼貌,在反对另一方的治疗意见之前还能多少给人家找找台阶和借口。结果你来我往几个来回之后,大家的火气都蹭蹭往上窜。对治疗方案的意见分歧也从批评对方不够理智,升级到了人身攻击的地步。
“我反正是不知道你们湘南的医生都是什么毛病,炎症风暴严重到这种地步,还死抱着书本上的剂量不敢动!”来自沪市的医生首先开炮,“不让大剂量使用激素,是为了减少滥用激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和医源性库欣综合征,你们倒好,直接把人拖死了就不怕副作用了是吧?”
湘南的医生当时就拍起了桌子,“我们有毛病?你们沪市的医生才是一个个病得不轻!体重五十二公斤的患者,il-6(白介素-6)才147皮克,你们给甲泼尼龙给到一天150毫克?!你们是打算以后给自家医院的关节外科多捞些生意?”
“放你娘的屁!”沪市医疗队的领队怒道,“你们就认识一个白介素?患者的tnfα都飙到11了,你们眉毛底下两个窟窿眼是出气用的?”
眼看吵架越发激烈,甚至有从人身攻击升级到物理层面人身攻击的嫌疑。几位卫健委的工作人员连忙下来劝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云鹤本地医疗系统也是这么个风格,他们劝架的样子看起来倒是熟练的不行。
三言两语劝好了两个准备打架的负责同志后,为了转换一下现场气氛,一旁的工作人员连忙把孙立恩给拉了出来。
“孙主任,您之前打上去的报告有批复了。”那位工作人员对孙立恩道,“省卫健委的回复是,同意试行临床试验,但需要你们提供所有的治疗过程记录和相关数据。”
d+3 day(3)
“提供数据?这个没问题。”孙立恩马上就答应了下来。他要的只是一个对患者使用托珠单抗的许可,只要有了许可,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往后靠一靠。反正他也没打算凭借这个治疗再发什么文章,所以对数据保密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倒不如说,孙立恩甚至希望这个治疗数据能够每天都进行公开——这样就能够更早的让其他医生们意识到对免疫系统进行精确控制的重要性。
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是一门比普通免疫调节严谨的多也复杂的多的“艺术”。在没有有效抗病毒药物的前提条件下,要让患者康复,就必须依赖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反应。只有免疫系统识别到了病毒,并且产生出足够的中和抗体,才有可能从人体中把这些病毒清除出去。
只有免疫系统足够强大,才能赶在病毒对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创伤前生成足够多的中和抗体。但强大的免疫系统,会为了控制病毒感染细胞的速度而不停的杀死肺上皮细胞。
而通过激素全面抑制免疫系统,则可能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生成中和抗体缓慢。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在生成足够多的抗体之前,人体就会因为大面积的肺部上皮细胞以及其他含有ace2受体的细胞被感染,从而出现严重器官损伤乃至死亡。
而如果免疫系统的反应刚刚好呢?病毒的感染是从下呼吸道开始的,是从肺部边缘开始的。作为病毒性感染,它的性质更接近于间质性肺炎。而这样的肺炎感染二氧化碳潴留情况较轻,缺乏二氧化碳浓度提升的警告,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难以对此做出反应,自发增强呼吸。
这样的最坏结果……就是黄文慧主任在临床中发现的“沉默型吸氧血症”。
要让表现出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活下去,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生命支持。早期吸氧、中期调节免疫系统反应、后期维持生命体征。只有做到千人千策,对每一个患者都精确识别、精确治疗,才有可能提高总体治愈率,让更多的患者扛过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