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粮食欠收(1 / 2)

加入书签

吐蕃地处大楚王朝西南,位于高原之上,生活条件相当恶劣。高原地区呼吸困难,阳光照射强烈,常年劳作使得他们看上去比大楚王朝的同龄百姓要年老,这非常不利于他们的生存,也因此他们觊觎大楚王朝那偌大的平原疆土许久。

前朝,吐蕃曾与其他国家联合攻入腹地,后来被打了回去,但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锲而不舍的骚扰边境。

镇国公府常年镇守边境,前几年以为已经将对方打的服软了,却没想到吐蕃是个走猥琐战术的国家,打不过就乖乖的跪,积攒了精力就再一次来挑衅。

这一次,实在是伤的太狠了,他们也不知道大楚王朝已经没有了完全歼灭他们的力气,为了己身着想,向大楚王朝递出议和的请求。

其实,朝堂上的官员们谁都知道吐蕃他们的无耻,但是考虑到己方,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跟对方议和。

看过了奏折之后,义德帝将奏折在大臣们之间传阅了一番,然后问:“众爱卿以为如何?”

户部尚书看完之后冷笑了一声,“三千两黄金,上等香料一斤,珍贵宝石两匣子,葡萄酒百坛,还有上等羊毛地毯八十张。”

“吐蕃多良驹,再不济山羊也行啊,还可以杀了吃肉。结果就送来一些金银珠宝和没什么用的酒、羊毛毯?吐蕃这贡品精明的很,每年是不是还要从我国拿走一些粮食养活他们自己人?”户部尚书冷嗤道。

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说话了。

兵部尚书站出来附和道:“户部尚书说的是极,世人皆知西域的汗血宝马乃是马中上等,吐蕃将这些资源留给自己,却送些没什么用的玩意过来就想议和,算盘打的倒是不错。”

“咱们大楚王朝驻扎在西南的兵马每年吃掉多少粮食,用掉多少兵饷,只得来这么点东西,就跟他们议和,从此一家亲?”

被大臣们这么一说,义德帝的脸色也有点不好看。

他主张亲弟弟礼亲王前去吐蕃商谈议和示意,在对方挨打的情况下谈成了这么个玩意,让百姓们知道了还不说他没有识人之智,只顾着自家兄弟?

而且,听取了众大臣的意见,他突然觉得这样真的太亏了,他点点头,“既然吐蕃吃了败仗,想要跟咱们大楚王朝议和,那么总该派使者前来谈判才是。”

封寒笙站在下面听了一耳朵,对这些倒是并不在意,反正以吐蕃现在的情况,这份朝贡的单子不过是在试探大楚王朝罢了,便是让他们割肉放血,以如今的吐蕃之势,也只能低头认了。

他此时满心都是今年秋收的事情,再不下雨,或者说不下几场能浇头土地的大雨,北方秋收的粮食还能有多少?若是各州都涌过来了,京都当如何管理?

他曾经在台州治理过灾民,但是那时候台州并不是大家首选的停留之地,便是灾民多,分散开来了也勉强能承受。但京都乃是一国首府,大家遇到天灾,肯定都以为首府当最富饶才是,为了活命也会一路往这边来。

吐蕃议和之事讨论出结果以后,义德帝看向钦天监的监正,“爱卿可有法子降雨?”

监正抬头正对上义德帝眸色深深的眼神,浑身一抖,只觉得若是自己说没有法子会不会要倒霉啊?

他闭了闭眼,想了半天,道:“陛下乃是金龙,自古龙行有雨,臣以为,陛下可登坛向上天祈求降雨,贡品以整猪、整羊……”

义德帝听了,心知监正这是没什么法子了,在敷衍他。但是如果真的能如他所说的龙行有雨,求一求,老天就给降雨,那也是个大好事,当即点头后看向对方,“既然如此,这件事朕就交给爱卿来操办了,今夜之前,给朕一个具体祈雨的日期,需要的贡品也都准备好。”

监正点头应下,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在义德帝看不到的地方擦了擦汗,松了一口气。

……

上完早朝,封寒笙回府衙办公,先是将上午堆积的公事办完,然后召来管理步兵营的下官,“陛下要为百姓祈雨,届时必定要封路,你且去安排。”

那下官在京都府任职多年,已经习惯了这些操作的流程,点头应下后就要下去了。

而封寒笙想了想,叫住了他,“且慢,这事不要闹得太大。”

那人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知府大人认为,这次祈雨不一定能成?”

封寒笙不说话,只定定的看着他。后者反应过来了,连忙道:“下官知道该怎么办了,多谢大人提点。”

他离开后,封寒笙开始研究府衙库房中还有多少存粮,这些粮食足够多少灾民吃的,越算越发愁。

与此同时,负责封府采购的下人回来了,向林诗茵禀报道:“夫人,今儿老奴去采买,发现物价都上涨了。”

“那些家养的足够三斤的老母鸡,原来不过四十五文上下,今儿竟然需要足足五十五文,涨了十文的价格。还有大米,每斤也涨了足足一文。其他的鸭肉、鹅肉和鱼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那新鲜的蔬菜最贵,每斤蔬菜竟要三文钱,原来一文还要挑挑拣拣的,现下那些蔬菜都蔫了。”

“就这样,那些蔬菜摊子都围满了人哄抢,老奴都凑不上去。”

张老夫人正坐在林诗茵身侧,因为她年纪大了不管家,以往是不掺和这些事情的,现在听到了这个婆子说的物价,当即道:“这是要乱啊!”

“百姓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智慧,平日里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手里的银钱都会精打细算,蔬菜价格都涨成这样了还抢着购买,只希望如果真的干旱了,不会出现翻个十倍八倍的粮价。”

林诗茵也是这么觉得的,深深的呼出一口气,“希望会没事。”

说罢,她看了眼那个婆子,让她下去休息,召来管她各个庄子的蔷薇问道:“现下这样的时候,京都新鲜的蔬菜瓜果极为难买,你回头带你家男人到庄子上让庄头派人送来一批,并且提醒他们一定要多备一些粮食,至少够吃一年的,记住了吗?”

蔷薇办事向来靠谱,点点头就下去了。

想到封大哥和封大嫂的府邸,林诗茵又叫来二翠,让她去跟封大嫂传个口信。虽然之前曾经隐晦的提醒过婆家、娘家和相熟的人家,但林诗茵觉得情势越发逼人,再说一次也是应该的。

林诗茵靠坐在椅背上,看着正在那兴致勃勃的看曾外祖父左右手对弈的章哥儿,眼中透出一丝坚定。

……

钦天监事情很快就办妥了,七月二十一日,依旧是艳阳高照的仿佛要把人晒死的天气。

一大早,义德帝带着百官前往雨师坛,此乃前些年干旱的时候重新建造的。

封寒笙身为可以上大朝和小朝的三品官,也跟着一起来了,烈日炎炎,穿着厚重的官服,他只觉得幸好自己体魄还算康健,得了茵茵的提醒也没有穿厚重的中衣,不然怕是要晒晕在这里。

目光所及,有几位大臣嘴唇泛白、面色发青,身子摇摇欲坠仿佛下一秒就要倒了一般,封寒笙赶紧收回视线低下头,尽量避开阳光直射脸。

待得时辰到,义德帝上前声音庄重的念出亲手书写的祈雨诗,讲述国土现下的情况,请天降下雨水挽救这片土地的百姓们。

一整套祈雨的礼仪复杂而漫长,太阳高挂,封寒笙忍不住看向烹制的色香味俱全的祭品。那烤乳猪经过御厨的巧手,烹制出枣红色的表皮,看着就皮薄肉嫩可口的很。

这会已经过了午时了,饶是清晨的时候他被小妻子喂了三个大肉包,两碗羊羹和一碟子鲜虾烧卖,这会也已经开始觉得腹中饥饿了。

等漫长的仪式结束,已经是未时初了,这么晒了半天,义德帝的脸色很不好看,一旁的大太监连忙送上茶杯给义德帝,待他狠狠的喝了两杯水后,又送上浸湿了井水的帕子给义德帝擦脸,总算让他不至于热晕过去。

祭拜仪式已经结束,但是天边还是艳阳高照、没有降下雨来,义德帝深深的叹息了一声。

等封寒笙回到府衙,就见管步兵营的那个下官凑上前来,拱手道:“这次还要多谢知府大人的指点。”

封寒笙摇摇头,“不必言谢。”

说罢,又问起街道上的情况,“今日京都街道上的情况可有好转?”

那个官员听了,苦着脸摇摇头,“现下天气炎热,就连井水都不复以往的出水量,为了打到足够的井水,不少百姓都发生了冲突,甚至拿着扁担木桶干仗的也有不少,今儿就关了十余人到牢房中,再这样抓下去,怕是牢房都塞不下了。”

说到最后,他又无奈的道:“今儿下官还听见一个犯了事的百姓小声言语,说是现下粮食这么贵,被关在牢房中能凉快一些不说,还要饭食吃,便是被关上一个夏天也是使得的。”

封寒笙哭笑不得的说:“他们竟然觉得还是好事不成?”

……

皇宫中,义德帝自雨师坛回来之后就晕过去了,好在太医就守在一旁,诊脉过后直接开药方,“陛下这就是中暑了,喝上几贴子降暑药之后就好了。”

听到宫女禀报,急忙跑来的皇后静静的看着义德帝。

义德帝年岁大了,眼看着皮相都衰老了很多,眼角、眼下,还有嘴角两侧都有着深深的纹路,让他看着更多了几分威严。

平心而论,他未必是个好丈夫,但是对这个国家的子民当真是用心。皇后娘娘静默片刻,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求上苍赐雨给这片大地吧。”

一旁的十二皇子见了,也学着母后的样子默默的双手合十祈祷。

义德帝不知道何时醒来了,看到皇后和最小的儿子的举动,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祈雨没有成功,钦天监上下尤其是监正天天战战兢兢的担忧自己被降罪的时候,七月二十四日,清晨寅时初的时候天上终于降下了大雨。

说是大雨也不完全符合事实,不过是细雨蒙蒙罢了,在天色还昏暗的时辰,这样的一场大雨当真是让人浑身舒爽。

义德帝起来的时候见到外面下雨也十分开心,连日的劳累似乎都在这一场雨中得到了缓解,上朝的时候也不板着脸了,直到工部尚书站出来禀报第一艘船已经做出来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更是抑制不住了。

“这艘船多长?吃重多少?能装货物多少?”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工部尚书都很熟练的解答,义德帝满意的点头,道:“今日下午,朕便去看看这艘船。”

其实,每年江南一带税粮税银大多是由船运过来的,海禁只是禁止商户去往海外进行贸易往来,并不禁止商户用船运输个什么东西。

但是,远洋航海的船跟运粮运银的钱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范明之前拿出来的种种东西让义德帝对他的水平处于一个很高的期待值,因此格外好奇这次的成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