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力挽狂澜(1 / 2)

加入书签

李建成不论在新旧唐书中,还是中都不是演义电视里描绘的那么不堪。

演义的李建成完全是为了衬托李世民的高大而重新捏造的一个人物,事实上的李建成还是很有能力于本事的,大唐建国初期,因为兵少将寡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各领一军,作为先部前锋并肩作战。他们军功五五开外,李建成的表现便不逊色号称军事奇才的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之后,也一直兢兢业业,从来没有出过岔子。还与李渊一同折腾出了“租庸调制”来缓解大唐的经济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历史上也因李建成出色的手腕逼得李世民处处受制,生死一线。若非李世民在关键的时候,灵机一动,扭转乾坤,提前发动玄武门之变,锁定大局,死的必然是李世民。

一个能将李世民逼得生死一线,不得不铤而走险的人物,岂是昏庸无能之辈?

罗士信所述的道理并非只是道理,是根据千年的见识,历史发展进程来说的,其中包含着战略基础以及天下大势的走向。

这种一定层次的东西,有多少才能,多少干略就能听得懂多少,理解多少。

才干浅薄的人,仅能够从罗士信的话中知道,放弃长安等于放弃关中,放弃关中等于失去对甘肃陇右一带与异族杂居的领土,从而失去了成为第二个大汉王朝的机会。

真正有才智有干略的人却能从中看出一套关于大唐发展的战略方针。一个将大唐推向世界的战略方针,问鼎天下的大战略:定突厥以安北方,然后向西谋取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开通通往东西方向的经济命脉。

如果大唐够强,则能够一路向北,步入汉武帝、汉宣帝都未能踏足的领域,将大唐王朝发展成为一个远迈大汉的王朝。

如此恢宏的伟业,一代成功不了,但一代传给一代。终有一日能够取得成效。

这就是长安拥有的价值,它是丝绸之路的终点。是连接东西方的都会,是震慑西域控制西方的军事堡垒。襄邓富庶不假,它存在的价值也只是富庶,就算大唐迁都襄邓得到的还是富庶。没有实质性的战略意义。

相反关中一但疲软,西北西方的异族必然崛起强势,向西发展,不过笑话。

李建成听懂了,听明白了。

瞬间就明白自己错的是如何的离谱,他原以为迁都襄邓,只是损失一些利益而已。只要他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能够弥补回这些损失。但经罗士信如此细说,他方才知道当前的局势,大唐想要继续发展唯有开拓西域。打通丝绸之路,而关中的存在的价值意义,远胜于任何地域。

迁都襄邓导致关中落败,将会影响到大唐的未来。

李建成想通这一点,不再坚持迁都,承认了政策的失误。

“大哥!”李元吉一脸愕然。以他的那点点智商,如何能够看透罗士信一番话的真谛所在。反而觉得李建成这个时候的投降,不可思议。

李建成给了李元吉一个暗示的眼神。

李元吉心中不满,却还不至于愚蠢到在李渊面前说出他们约定一起以迁都之议,对付李世民的事情,将话憋在了心里,急的几欲跳脚。

一直打算挑罗士信毛病的陈叔达,继李建成心服口服之后,也突然长叹一声道:“鼠目寸光,井底之蛙,莫过于我!陛下,便如大将军所言,从长远考虑,为了大唐的将来,国都迁不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