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蜀道难(2 / 2)
“子午谷那条路崎岖难行,而且尽数是悬崖栈道,加之被匪盗破坏严重你的体力根本不能承受这样的行程,非不得已我们还是放弃这条路,至于褒斜道它的情况跟子午谷差不多,而傥骆道则是军事道路,我们通过也很麻烦的,还是直接取道大散关,然后走陈仓故道径直向南,这条路还算平整现在唯一担心的是这陈仓故道的大散关必定有大军驻守,我们的令牌有可能过不去。”楚成知道子午谷的好处,不过尚不知道大散关的守军将领是谁,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汉王北定三秦,用韩信计,出故道凤县,战陈仓、好畤干县,又战废丘兴平,遂东至咸阳,
陈仓故道谷扼守了关中地区最西部的广大平原地区通往终南山的通道,自古以来便是关中地区通往川蜀之地的交通要道,昔日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此地,而这条历来视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陈仓故道的一个关键部位就是大散关了。
楚成驱使着战马拉着的牛车快的向着大散关所在的位置进,他并不知道此刻的大散关并不在曹军的手中,而身后几近成为废墟的长安城中,虎豹骑的肖校尉已经调集了兵马飞鸽传书各个哨卡,严密注意楚成等人的动向,用不了多时,楚成在雍州的行踪就会暴露在他的面前。
大散关为秦蜀往来要路,自关至和尚原咫尺两山,关控陡绝,关当山川之会,扼南北之交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图中原与武关、潼关、函谷关并称为八百里秦川的四大门户,也是关中入蜀的必经之所,素有“川陕襟喉”之称。
大散岭上有座陡峭的山峰,形状与古代的乌纱帽相似,俗称“纱帽石”历代军法都规定,凡敌兵攻过“纱帽石”,陈仓守将就要丢乌纱,甚至掉脑袋自周秦至明清,大散关头大大小小生过七十余次战役,也不知有多少守将丢了乌纱,掉了脑袋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春秋时代秦晋的“崤之战”,秦末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倒攻大散关,鏖战三秦王章邯;曹操西击张鲁,在此与守军激战;诸葛亮六出祁山,有两次都是先攻大散关,再占领陈仓的南宋时,这里是宋金边界,从吴玠吴璘兄弟到王炎,大散关头不知进行过多少场血战清初的三藩之乱,吴三桂又是凭借大散关,与征讨的清军在此多次交锋当然这些都是周蓓茜得到的资料而已,不过这也充分说明了大散关的显要位置。
楚成沿着秦岭脚下的驰道直奔大散关而来,不过抵达大散关之后纵目远眺,周围的山峰叠嶂,一条大河激流澎湃,一座巨石砌成的巨大关楼雄踞在崎岖的官道之上,关楼上斑驳的痕迹说明了历史的久远,不过楚成并不关心这些,他关心的是这座关楼上到底是谁在驻扎。
遥看关楼上并无任何的兵士行踪,黑洞洞的门洞中零散的山民背负着各种的物品蹒跚而行,还有一些商户推行着小车走进关城,难道这里没有任何的防御吗?
顺着石板铺就的道路,楚成也赶着牛车进入了关城,没有想到这大散关居然是两座关城合在一起的,外面的居然是好像瓮城一样,关楼的两边各有一条便道通往后面的关楼,好像一座小城一般,一旦有敌军攻入城门,那么只要放下千斤闸的话,这些敌军绝对是瓮中之鳖,而且这样的设计也可以让后面的军队可以快的增援前方。
两座关楼只见大概有不足两百米的距离,中间是一片宽大的空间,所有进入关楼的人都停留在这里,楚成粗略的查看了一下,大概有一两百人的样子,每个人似乎都有些忐忑不安的看着前方的关楼。
“老人家,这是怎么回事儿啊?”楚成见状立即找到一个白苍苍的老人,上前施礼询问。
白老翁看了楚成一眼,上下打量了一下讲道,“你不是这附近的人?”
“不是,我们是从长安来的。”
“也是逃难?”
“是啊,前些年被羌兵害的不轻,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我们想去汉中听说那里还不错。”
“是啊,师君设立五斗米教,凡是贡米五斗便可入教,身受其法,百病不染,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汉中可是一个好地方啊。”老翁显然对张鲁非常的崇尚。
“既然如此,那么大家为何在这里呢?”楚成直指面前的这些人们讲到。
“这你就不知道了,这大散关可不在师君手中,所以我们只能在此等候开门时辰了。”
不在张鲁手中,显然这里也没有跟其他的雍州城池一样悬挂曹操的大旗,这里到底被谁把守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