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运气(2 / 2)

加入书签

“想不到无诸这么着急,我本以为还要等上两天呢?”刘季轻笑道。

“可不是谁都有着老弟你这么好的耐心的。”

门外响起了一阵奸细的声音,“司徒万里,刘季接大王旨意。”

刘季和司徒万里相视一笑,拉开了门,走出了屋中。

......

凌晨时分,天下起了大雨,缠缠绵绵,阴鸷的天气让两人很不舒服。当刘季与司徒万里乘车赶到王城之时,他们披在身上挡雨的披风差不多已经被浸湿了。

两人脱下了披风,在大殿之外的回廊中烤了一会儿,便接到了无诸要见他们的消息。

沉重的铁门被缓缓的打开,大殿之中,已经不如昨夜那样的晦暗。殿宇两侧的火盆被燃起,照映大门通往王座之间的长道。

“参见大王。”

刘季与司徒万里近前,向着无诸行礼道。

无诸仍然像昨夜一样,一手握着剑柄,背负在后。

“你们来这里是为了什么?”无诸没有客气,单刀直入的说道。

刘季与司徒万里相视,纷纷抬起了头来。刘季说道:“农家这次前来有两件事情,一则是农家感谢大王上次提供的人手,这次特别带来了几箱货物,以作酬谢。”

“昌平君已死,楚国已亡。那次楚都之事,该拿的报酬本王也已经拿到了。我们之间算是钱货两讫,又何谈酬谢?而且,据我所知,那时攻破楚都的秦国统帅,现在已经成了帝国的太子。刘季你这么说,是想让本王与秦国这个庞然大物为敌么?”无诸冷漠的声音响彻殿宇,司徒万里已经感受到在那殿室周围黑暗之中,有着不少的冰冷气息。

这些应该都是无诸驯养的死士。这些人桀骜不驯,武艺高强,只听从无诸一人之令,相当难对付。

司徒万里丝毫不怀疑,只要无诸一声令下,这些人就将冲杀过来,将他们二人就地格杀。

旁边的刘季却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现什么,脸上轻笑,禀手一礼:“不敢。刘季此来的第二件事情便是请大王自去王号,归顺秦国。”

随着刘季话落下,这大殿之中的气氛瞬间变得冰冷。司徒万里诧异的看着刘季,惊叹着他怎么这么直接。

无诸回过了身子,映入刘季两人眼帘的是一个面容刚毅的男子形象。

而随着无诸转过身来,一柄柄匕首也已经驾到了刘季与司徒万里的脖子上。

刘季没有躲,司徒万里也没有躲,因为他们并没有感觉到无诸身上的杀气。

“我再给你说一句话,若是你不能让本王满意,你应该知道自己的下场。”无诸看着刘季,消瘦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

“大王欲安,欲亡?”被众多匕首驾着,刘季是一动也不能动。此时,他的脸上是少有得严肃。

“安又如何?亡又如何?”

“安则降秦,亡则抗秦,如此而已。”

“哈哈哈哈!”无诸大笑:“闽越虽小,仍有甲士十万,岂惧秦哉!”

你骗谁呢!刘季才不相信闽越能够凑出十万的甲士,这偏僻之地,无诸能够凑出五万人,就已经是极限了。

心中虽然不屑,刘季仍是一本正经的说道:“六**队何止百万,现在又都在哪里?大王应该清楚。若是秦皇真的兴起了心思要征发闽越,又岂是十万甲士可以抗拒的?所以,刘季特点带来了求全之道,降秦。”

无诸挥了挥手,刘季与司徒万里身旁的死士重新退回了黑暗之中。

刘季活动活动筋骨,却听着无诸说道:“听闻农家投靠了长公子扶苏,看来是真的。”

“大王的消息灵通,农家却是投靠了长公子殿下。”司徒万里说一句。

恩!无诸点了点头,将目光又放在了刘季的身上。“我若是降秦,自去王号。秦皇会让寡人继续呆在这里,掌管这片疆土么?”

“恕在下直言。”刘季禀手而道:“天下之大,秦皇要处理的问题有很多很多,北有东胡匈奴,南有西瓯,南越,秦国腹地还有着六国余族,诸子百家。闽越偏居一隅,十年之内,秦皇怕是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对这里进行什么大动作。因此,大王照样可以在这里发号施令,除了失去一个王号,不会再失去别的什么。”

无诸面色数变,刘季的话不好听,却有着几分道理。

“那十年之后呢?”无诸仍然不甘心的说道。

“那就要看大王您的运气了。”刘季一笑,不再说话,讳莫如深。

运气?

刘季的一句话让无诸联想到了很多。先王勾践,卧薪尝胆。可若是不等到吴王率领大军北上,黄池会盟。光凭三千越甲,又怎么能够进得了姑苏?灭得了吴国?世人都道先王睿智,吴王昏庸,可是无诸知道,这其中也有着运气的成分在里面。联想到现在,天下初定,秦国虽然强大,但内里却不安稳。如是秦皇故去,那么这天下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久之,万千思绪尽皆逝去。无诸看着刘季,说道:“你这样的一个人,却只做了神农堂的二当家,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刘季不言,司徒万里心中却是掀起了波澜。

“寡人知道了,你们退下去吧!”

二人出了王城,刘季松了一口气,瘫坐在了地上。“这阵势,可是吓死我了。”

司徒万里没有说话,却只是看着刘季。

“怎么了,司徒兄?”

“我在想闽越王刚才的话。有朝一日,朱家会不会容不下你。而到时,我又该怎么办?”

“哈哈!”

雨暂时停止了,可是天上的乌云仍然凝聚不散,积蓄着磅礴之势。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给这大地带来了短暂的光明。

这寂寥的街道上,司徒万里只听得刘季一声轻笑,随后不复再言。(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