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高升路难行(1 / 2)

加入书签

沈少廉又被提拔了!

依旧还是锦衣千户,却被老朱加了一个衔,中都留守司左副留守,掌屯田事宜。

但是,这个屯田事宜,绝不是一般而言的屯田,而是土地改革。

这一点,旨意上没有明言,但一句“朕知汝心,君臣相得”,让沈少廉明白,老朱这是要他去搞试点。

大明朝的中都,指的是凤阳府。

自朱元璋登基称帝,便接连迁移他乡人口充实凤阳。闻名于世的凤阳花鼓《凤阳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慢慢流传开来。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真的荒吗?

说法种种不一,不过更靠谱一点的说法,凤阳的荒是被迁移而来的百姓心怀怨愤闹出来的。史载,迁移凤阳的百姓多数为江南人家,狭乡移宽乡。就是从人口多、土地少的地方迁移到人口少,土地多的地方。

一般的旨意是迁移贫户,由官府供给耕牛、种子,以自愿为主。

然而,咱这国家的民众有一个特性,故土难离。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一般是不会背景离乡的。

官员们为了完成老朱的旨意交待,这个自愿原则,九成九是不自愿的。

于是乎,搬迁到凤阳的百姓,无心耕种,常常会拖家带口地逃回家乡。

更有说法说是,老朱是贫苦出身,看不惯地主们的为富不仁嘴脸,便将天下富户移居凤阳,免得他们为祸乡邻。如此一来,还能变相地繁荣了家乡凤阳的经济。

却不想,富户们不放心家里的产业,常常偷跑回家。不能正大光明地回去,就只能做衣服逃荒的打扮。而他们常年地奔波在路上,凤阳的天地,自然就更加没人管了。

历史久远,史料难考。

究竟为何出了凤阳花鼓这种词儿,沈少廉也是不甚明白。但是,就这凤阳花鼓的存在,他此去凤阳,绝对不是好差事,更遑论还担当着土改这么大的重担。

“天降大任于我啊!”

沈少廉心里哀嚎一声,不得不接受现实。

中都之行,无可逃避,只能硬着头皮上。好在应天府城现在基本上了正轨,蒋瓛已经是彻底废了。

丁奎留在这里坐镇,他的锦衣新风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展开。

家里没有什么好担忧的,那么,就大干一场吧!

“郝哥,此去中都,跟小弟去否?”

心思已定,沈少廉开始谋算前往凤阳府的准备。人手,必须带足了!这是关键,他要做的事情,少不得要跟某些人起冲突,没有足够的武力做后盾,他这一去就是肉包子打狗。

“去,正要去见识一下!”

郝命咧嘴就笑。

“郝哥,麻烦你去召集一下兄弟们,咱们得好好准备一下!”

要去中都凤阳,带上人手是第一要务。第二要务则是了解中都的情况,哪些人要敬着,哪些人可以做那被杀的鸡!

而这第二要务,他得去一趟魏国公府,跟大舅哥商议一下。

关于中都凤阳,沈少廉唯一有印象就是一个信国公汤和。

这一位可是开国功臣,却能急流勇退,安然一生。老朱对这一位的关照,不是一星半点,年年会请他入京见面,真正的君臣相得。

魏国公府,沈少廉只带着王志而来。

这一次,门房没敢再拦,而是立刻通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