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归京(2 / 2)
朱瞻基离开后,被气得不轻的朱高煦立刻便对朱棣开口:“父皇,太子现在还在禁足,你这让皇太孙去看他,怕是会让太子觉得您有意宽恕他,借着皇太孙的归京,又不老实呢!”
这么说是抱怨,也是在试探,试探皇太孙回京后,父皇的态度。
朱棣正看着朱瞻基呈送上来的奏折,见他此次山东一行处事稳妥,年少老成,很有自己当年的风范,心中正为了自己孙儿的见识和魄力欣喜,不枉费自己对他这般栽培和器重,猛不丁听到朱高煦的话,心中便有些不悦,也明白自己这个二儿子的心思。
不好多说什么,可似乎也有必要告诫一下他了,这些时日,也察觉汉王所作所为是太过了,朱棣看了他一眼,把奏疏放下说:“太子怎么说都是你哥哥,以后说话,注意分寸!”
就知道皇太孙一回来,父皇铁定会有些偏向东宫!果不其然吧!朱高煦愤愤不平的想着,表面上却丝毫不敢表露,只恭谨的答应着:“父皇教训的是,儿臣谨记。”
气死也没辙,谁让自己这个又胖又笨的大哥有个好儿子!
这朱瞻基也真是命大,自己布下天罗地网,竟然还被他绝境逃生!连纪纲都失手了,到底谁在帮他?!自己绝不能饶了这胆敢坏了自己大事的人!
-----------------------------------------------------------------------------------
朱瞻基出了文昭殿,临近东宫的时候,还在想着刚才的事情,转过东宫西边的墙角,冷不丁有个倩影闪了出来,拉住他的衣袖说:“殿下你终于回来了,玫璇好想你。”
娇柔软语间有着掩饰不住的欢喜妩媚。
朱瞻基转头,正看到一张妆容精致娇媚若春日海棠的面容,含了不加掩饰的欣喜看着他,柳叶弯眉修饰下的水杏双目格外神采飞扬。
看到她,朱瞻基也是十分高兴:“玫璇姐姐。”
听到朱瞻基的称呼,孙玫璇有些不高兴,撒娇的说:“说过不要叫我‘姐姐’啦。”
孙玫璇,永城主薄孙忠的掌上明珠,在十岁那年,被朱瞻基的外婆——太子妃张妧的母亲,也就是朱瞻基的外婆彭城伯夫人带入宫中,教养在太子妃身边,与朱瞻基算得上青梅竹马。
这彭城伯夫人是永平府人氏,与孙忠的父亲相识,一次去孙忠府上拜访,见到了时年八岁的孙玫璇,彭城伯夫人见孙玫璇长的伶俐可爱、嘴角乖巧,便有心把她带入宫中。
当时的朱瞻基还没有被册封为皇太孙,朱高煦也对东宫虎视眈眈,恨不能一脚把自己的哥哥踢下储君的位置,彭城伯夫人这样想,也是为着让这小小年纪,便极其会察言观色的少女早一些深入宫中,能够与太子妃一心,也让太子妃多个帮手。
还有一点,便是她看出朱棣对皇长孙的喜爱,想着孙家那个丫头的俊俏模样,有些自己的私心。
第一次与张妧说起这件事,张妧是拒绝的。
尤其是知道这个女孩儿的祖父是山东邹平人氏,想起她尚未入宫的时候,听到的关于母亲未出阁之前与邹平孙氏一个富户人家少爷的韵事,她几乎想也没想,便一口回绝了,可这并没有让她的母亲罢休。
后来在一次入宫的时候,彭城伯夫人便借了机会直接当着朱棣的面,说起太子妃当年入宫,因为出身平民,身边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婢女,举荐了孙玫璇,不过一个小丫头,朱棣也便应允了。
皇上点头的事情,张妧只能照做,把孙玫璇接入宫中,眼见自己的母亲举荐的是个与皇长孙年纪相仿的女孩儿,又长的美丽无比、言语讨巧,领会到母亲深藏的意图,张妧心中十分气恼却又无可奈何。
彭城伯夫人看出女儿的情绪,可孙玫璇已经得了圣令可以入宫,她只对女儿说这孙玫璇不仅模样俊俏,也很有贤德,将来一定能帮到她。
毕竟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儿,何谈贤德?
张妧心中觉得母亲有些过分,回头想一想,母亲虽说有些私心,到底也是为自己和东宫的大局着想,也便依着她,把孙玫璇教养在身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