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真真假假(2 / 2)
坏处是虽然能顺利的炸塌一段城墙,从而顺利的攻入县城内,可是,根据小鬼子凶悍的作战风格,势必不会如二鬼子那样城墙一破就毫无斗志的溃散而去,也就是说,势必会个突击团主力形成巷战——所有常规攻防战中,巷战是最残酷,也是伤亡率最大的。
最后,张青山拍板,选择了前者,因为他给出一个很坚定的理由:突击连能不能混入城内?能!就可以炸掉一段城墙,同样达到了攻入县城内的目的……最后,突击连自然是选择了能!虽然到现在,突击连要没有混入城内,可因为有密道的存在,反而更适合达到炸掉一段城墙的目的了。所以说,战场瞬息万变,再完美的计划也赶不上变化,再厉害的指挥官也比不过运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指挥员都说:打胜仗,四分之一的实力,四分之一的部署,二分之一的运气。
果不其然!
枪声一响,县城内就出现了日语和中国话交杂在一起的嘈杂声。
很快,城墙上原本稀少的火光,也被增添了数倍的火把,把城墙照射的格外透亮。张青山等人甚至用肉眼都能区分对面城墙上那些是小鬼子,那些是二鬼子。如果眼力再好点,都能看见墙垛中向外伸出来的枪管。
清澈四点四十分!
就在另外三面城墙上的防守人员心里庆幸突击团没有对其攻击,而稍稍有点放松的时候,伴随着刘兵一声令下,一营半真半假的对县城西城门发起了火力攻击。
“轰!轰!轰!”
三发炮弹在西城门城墙上爆炸……为了迷惑敌人,不仅要造大声势,更要加大一营的攻击力度,所以,张青山特别给一营调拨了三门小钢炮——在当时大家的认知中,很多人都认为,像这样的攻防战,炮弹的落脚地,就是进攻者主攻之地(虽然我也很奇怪当时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认为,但很多资料中显示确实如此。仔细琢磨,大概是因为当时炮弹金贵,不是真正的主攻,谁会舍得把炮弹浪费在佯攻上?第二个原因就是,正因为炮弹金贵,所以,当时军阀之间打仗的时候,轻易不会动用炮弹……如此长期以往,才会给大家造成了这种认知。毕竟,炮弹一响,黄金万两,这绝对是当时国力疲弱的真实写照。)
所以,当三发炮弹在城墙上炸开,城墙上的二鬼子们立马就慌乱起来。有些人离炮弹最少有三十米远,却溜的比近处的人更积极;有的人明明没有被炸伤,却非要装出一副立马就要完蛋的样子,满地打滚哀嚎,不仅看的人焦虑,更是影响了别人的抵抗之心;有的班长、排长之类的基础军官,则无比郁闷的面对两个选择:要么被手下乱枪打死,要么带着手下集体开。尤其是当第二波、第三波炮弹落下炸开后,这种其概况就显得尤为突出。
整个西城段,几乎到处都是哀嚎、尖叫,到处都是人影慌乱的跑动……在这如同末日降临,把人性胆小、畏惧、躲避等本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大有不用一营再攻击,只需爬上城墙就可以抓俘虏,破城的前兆。
不过,在这种关键时刻,小鬼子的素质、能力和经验,就展现出来:一队三十人左右的小鬼子,登上城墙,不顾炮弹的轰炸,沿途不断的吼叫、枪托砸,连打带踢的,很是凶猛的对付二鬼子,跟二鬼子的怕死慌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也不知道是因为一旁的翻译大喊着“我们有城墙支撑,只要躲在城墙后面就能打死他们,怕什么?”,还是二鬼子打心眼里畏惧小鬼子,这种畏惧似乎侵染到了骨子里。在小鬼子的维持下,二鬼子们不敢玩花样了,只得抱着枪躲在墙垛后面,祈求老天爷保佑自己能平安活下去。
一时间,居然渐渐稳定下来。哪怕是炮弹依旧在炸,哪怕是心里害怕的要命,可就是没人敢逃跑。可见,这帮二鬼子多么没有骨气,心里多么的畏惧小鬼子……当然,这也跟随后上来的大批二鬼子有关。
“砰!砰!砰……”
“哒!哒!哒……”
毕竟不是真正的主攻,就算被分配到三门小钢炮,可炮弹却没多少,必须节约点,等一下,还得继续给小鬼子头上落炸弹了。所,小钢炮仅仅是打了几波,就不得不暂时停下,改由步枪和轻机枪朝城墙上射击。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身边的小鬼子多了,还是因为炮弹停了,或者又是觉得躲在墙垛后面安全,反正,小钢炮的炮弹一停下,在小鬼子的咆哮声中,在身边小鬼子的凌厉目光警告下,在翻译大声的给大家加油打气下,二鬼子们不得不伸出枪口,对城外还击。
打了一会儿,也许是见对方没有直接攻城,只是对射,这帮二鬼子居然越打越稳当,心里越来越觉得安全……这主要是因为天太黑,大家彼此看不见,只得往火舌喷出,或者火光闪出的地方射击。至于能不能击中对方,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张青山听着枪声,右手捏着怀表,默默地盘算着敌人的火力:一个优秀的老兵,可以通过火力的密集程度,判断出对方的大致人数。
“团长,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开始了。”
张青山打开怀表,看了看,对身边正目光灼灼看过来的赵山河点点头,道:“开始总攻!”
“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