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第136节(1 / 2)

加入书签

老百姓们大多都不愿意走,这让苗承楠脸面无光,甚至怒火中烧,甚至有一瞬间想和甘化城一样,来个屠城!

就在这时,大将军率伊春军团到了,虎视眈眈地看着以他为首的侯城官员。

大将军这边让人喊话,告诉苗承楠,他们伊春军团可以放他们离开,但对方不得做出伤害百姓损害城池等事。

最后,迫于伊春军团的压力,苗承楠领着他的人灰溜溜地走了。

至此,幽州总算一统,全部县郡乡镇归于伊春城主府的统治。

姚春暖和于宸一道,领着城主府的若干人进驻侯城。安民和春耕等事宜,同步进行。

或许是早就看出了侯城守不住,故而,苗承楠等人并未组织百姓们春耕事宜。

老百姓们也是人心惶惶的,勉强种了一些地,但因为惧怕战争发生后,颗粒无收,甚至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故而没敢多种。

这个时候,已经是暮春时节了,也就是晚春,有些作物已经错过了最佳种植的时节。故而,他们只能种一些晚播种的作物。另外就是,水稻也是适合种植的。伊春之前育种时,特意多播种了上百亩的秧地,这时也派上了用场。

幽州一统之后,姚春暖统计了目前整个幽州的人口,大概在四百万这样。

整个大梁,据她估测,目前大概就三四千万人口这样。古代人口密度一向不高,很多地方,真的可以用人烟稀少来形容。而且这些人口大多都分布在中原九州一带,大梁周边的人口密度比中原一带又要稀疏很多,毕竟人迹罕至嘛。

天下十三州,他们幽州四百万的人口其实也就比平均值高一点。他们幽州的人口比最初的时候,已经暴涨了一倍多了,这很不容易。

第181章

但幽州这四百万的人口,结构比例非常的不协调,不合理。老人孩子多,青壮少。

在中原九州,或许四百万人口就能拉出四五十万的兵马,狠心一点的话。但在伊春,他们目前只有三十万万兵马。

原先他们伊春军屯自有五六万,后来吃下了孟超的一万多兵马,转化后就变成了七万。朱大帅归附之后带来了七万多,后来会宁、松花府加起来又收了两万左右的兵马,此时大将军麾下的兵马到了十六万。后来打败甘化城,收了对方剩下的五万残兵,嘉川那边带来三万兵马,霍家军那边有将近十万兵马。

这些日子,大将军在整合军队时,剔除了一部分伤残病弱的士卒,让他们卸甲归田。这部分人,大概有三万多,全交给城主府安置。目前,属于幽州势力的兵马大概在三十万左右。

他们这三十万,相比太子、汝阴王、安南王的势力而言,还是有点少了。

故而,伊春需要再次征兵了,趁着春耕结束这段时间。

伊春这边,刑长风在攻下绥化和侯城之后,另外就是嘉川也归附了,一并并入幽州的版图。一下子多了三个城郡,他们需要消化这些地盘,而且这段时间正值开春,故而在王朗率兵北上冀州之时,并没有继续扩张的打算。

刑长风没有往外扩张的打算,太子、汝阴王、安南王同样没有。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有致一同地休战,专注于春耕。

期间,伊春军团的将士们也没闲着,每三天,训练两天,抽一天时间去帮忙修路。

老百姓在忙着春耕,城主府并不好抽调徭役,毕竟修路重要,春耕也很重要。

征兵处

黄钱叫住了小伙伴,“李三,你听说了吗?咱们伊春要再次扩大征兵了。”

一听到这个,李三就发愁,因为他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其实征兵的事,伊春一直有在做,但因为不搞强制征兵那一套,所以看起来并不积极,也没有强制任务。

现在城主府下这样的令,明显是不满意他们先前征兵的数量,可是他们也没办法啊。

现在的老百姓在伊春能过得好,尽管将士们的福利比之先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对他们的吸引力也不到让他们趋之若鹜的程度。伊春的老百姓们拥军工作做得很好,但参军的积极性并不高。

黄钱小声地道,“听说咱们这次至少要招五万新兵。”

五万?一听这个目标,李三更愁了。这根本完成不了吧?如果不强制摊派到老百姓头上的话。因为这事,接连几个晚上,他都愁得睡不着觉。

直至某天早上,上峰陈进递给他一纸红榜,让他带着,在招兵的时候贴在身后的墙上。

他打开一看,先是瞪大了双眼,等看完之后,他猛地抬头看向上峰,“头儿,上面写的是真的?”

“城主府那边,商量了几天才商量出来的方案,你说是真是假?”

“那就是真的了!”天惹噜,有了这红榜,这次招兵的事,稳了。五万?小意思!

“城主府的大人们也太好了吧?”连他这样的小兵,看到这红榜上的所写的对于他们这些士兵将来的安排时,都忍不住热血沸腾,恨不得给伊春给大将军卖命一辈子。

其实前段时间过年的时候,家中老母明里暗里说了一些话,大概意思就是当兵还是太危险了,受伤丢命都有可能,家里现在也不艰难了,如果有机会,还是从前线撤下来算了。不然等将来他老了,军队一样会给个几两银子让他回去的。

但李三觉得这样不好,如果他们伊春军团里人人都是这样的想法,谁都想后退被人保护在安全的背后,那么身后的这一片不被战争所影响的净土也将不再安全。但是老母亲的担忧又是实实在在的。现在好了,有了红榜上的消息,他母亲也能安心了。

上峰陈进拍了拍他的肩,鼓励道,“好好干。”

李三狠狠地点了点头,浑身充满了干劲,他家上峰一直是他的榜样。李三知道,很多人都像他一样以他上峰为榜样。

主要还是上峰发迹的事迹太出名了。前两年,姚大人被流放至伊春时,归到上峰手底下管理。上峰当初对姚大人有提携之恩,后来姚大人上去之后,上峰陈进也因此一直背靠着姚大人这颗大树,顺风顺水地往上走,速度虽然不快,但肯定比他之前独自摸爬打滚强。他的目标不大,就像他的上峰一样,帮助或者提拔一位像姚大人那样的人,然后就可以躺平等着被带飞了。

伊春再次大量征兵的通知下发之后,城主府还特意张榜公告了。伊春的征兵公告,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公告,将征兵的要求明确地列了出来而已。要求每一个入伍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上,三十五以下,身体健康的。

紧接着,在征兵公告旁边,还贴了一张红榜。红榜的抬头写着:伊春将士义务和待遇条例。

伊春的老百姓知道城主府向来不会无的放矢的,故而城主府的侍卫一出来张贴什么,识字的老百姓就一窝蜂地涌了上来了。更有一位贴心的读书人在高声诵读。

对老百姓们来说,这当兵的义务没啥可说的,就是服从命令,勇敢打仗,给大将军给伊春卖命呗。

人们更关注的是待遇,上面的待遇写得很详细。各个军衔的待遇包括普通士兵的待遇都写得很详细。他们一边看一边点头,老百姓向来知道伊春军团的待遇很不错的。但当他们看到后面时,无一不瞪大了眼睛。

以下,是关于士兵卸甲后的待遇问题:

在军中服役满十五年的,卸甲后,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固定数额的生活费。不满十年卸甲的,会按年限和军衔,一次性发放一笔安置费。当兵十年以上因伤卸甲的,可以从前线军营转为后勤,继续工作。当兵满十五年卸甲的,将来,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生活费,其实就相当于退休金。

相比于先前大梁的普通老兵卸甲归田时只分到个几两银子就没有了后续的传统相比,伊春制定的待遇制度无疑更优越也更仁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