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海军的长矛(2 / 2)
“这是为了方便统一观瞄吧?”吕特晏斯自言自语地说,“苏联级和喀琅施塔得级原本安装的是苏联自己的雷达和火控系统,应该是很糟糕的东西。虽然在纽约换装了美国货,但是苏联人不可能那么快就掌握美国的东西……所以解决办法就是由1艘南达科他级和1艘乔治五世国王级负责观瞄。”
他的分析完全正确,苏联的光学观瞄设备、火控设备和雷达都很差。所以在纽约都换上了最好的美国货,不过苏联水兵的素质不高,不可能那么快就掌握美国的设备(这两种设备差别很大,连尺码都不一样,一个是公制一个是英制)。好在这个问题对海战的影响不大,可以采取统一观瞄和集中火力射击的战术,这样只要南达科他级和乔治五世国王级找准目标,苏联级和喀琅施塔得级就能打中——其实欧洲联合舰队在集火射击时也这样做。
“我们用四列纵队迎战!”吕特晏斯想了想,说,“第一战队以兴登堡号为旗舰,顺序是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鲁登道夫号、兴登堡号、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罗马号、帝国号,对付4艘苏联级和2艘南达科他级;第二战队以俾斯麦号为旗舰,顺序是欧根亲王号、提尔皮兹号、俾斯麦号、让.巴尔号、拿破仑号(克莱蒙梭号)、巴巴罗萨号(o级)、施里芬号(o级);第三战队以格奈森瑙号为旗舰,顺序是布吕歇尔号、格奈森瑙号、敦刻尔克号、欧罗巴堡号(斯特拉斯堡号)、威廉二世皇帝号(p级)、菲特烈一世号(p级)、特蕾莎.玛丽亚号(p级)。
另外,再组成一个重巡战队,以吕佐夫号为旗舰,顺序是吕佐夫号、福煦号、科尔贝尔号、阜姆号、戈里西亚号、波拉号。”
“元帅,让重巡战队充当先头?”梅塞尔中将追问。
“不,齐头并进。”吕特晏斯笑着说,“我们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经常被误认为战列舰,正好用来迷惑敌人。”
德国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体积庞大,上层建筑和俾斯麦级非常相似,炮塔也是4座双联装的。因此在过往的交战中经常被误认。而德国海军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喜欢把希佩尔海军上将级放在战列舰编队的首舰位置,用来勾引敌舰编队首先开火——这在舰队炮战中是很有利的,因为找错目标就会有几轮炮弹打空,而重新观瞄和射击需要时间,这会推迟德国一方的战列舰被敌人命中的时间。
所以老奸巨猾的吕特晏斯元帅今天摆出了4个齐头并进的纵队,而且首舰都是看上去很像俾斯麦级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目的就是为了迷惑对方。
“先头部队安排侦察巡洋舰和轻巡洋舰?”梅塞尔中将有些不放心,“对方很可能会出动重巡洋舰,在重巡洋舰数量上他们拥有优势。”
重巡洋舰肯定是英美苏三国比较多,毕竟德国在间战期间受到限制,海军重建起步较晚,只建造了4艘重巡洋舰。而法国和意大利的重巡洋舰也不多,在战前各有7艘,战争爆发后意大利的扎拉号重巡洋舰战沉。因此现在德意法三国的重巡洋舰总数就是13艘。
而美国在战前就拥有18艘重巡,英国有15艘重巡,苏联有7艘重巡,总数高达40艘!虽然开战后英美两国的重巡陆陆续续损失了11艘,还有部分美国重巡去了太平洋。但是在大西洋方面,英美苏三国的重巡仍然多达23艘。
“用雷击舰去对付它们!”吕特晏斯早就有了盘算,“我们花了不少代价才从rb人那里搞来的t-93鱼雷现在也该发挥一下作用了。”
t-93鱼雷就是大名鼎鼎的日93式鱼雷,又被称为长矛鱼雷。610mm的超大口径,2.7吨的重量,还拥有超远的射程,能以48节的航速打出2万米远!而且弹头装药也高达490公斤。只要挨上一枚,就算是战列舰也得落个重创。
这种犀利的鱼雷是在1941年底,菲特烈一世皇帝号导弹巡洋舰去和rb联合舰队一块儿作战时,被德国海军的人员注意到的。
很快就有人意识到了这种超级鱼雷的价值,提出了引进的要求。而赫斯曼因为听说过这种鱼雷不安全的恶名,一开始不愿意引进。
但是他很快就改变了主意,因为此时德国和意大利海军都有一种非常适合使用93长矛鱼雷的舰种——雷击舰(也可以称为鱼雷艇)!德国有t系列,意大利有著名的星座系列。都是几百吨到一千多吨(德国的t系列也造出2000多吨的大家伙,基本上驱逐舰了)的小舰,用来装备533mm或450mm的鱼雷威力实在有限,所以德国海军一直在寻求大威力的鱼雷用来装备雷击舰。在雷击舰的基础上开发v型导弹艇是一条路子,给雷击舰换装rb的93长矛鱼雷则是另外一条路线。
所以从42年初开始,德国就用v3人操飞弹和遥控滑翔炸弹的部分技术(不包括扩频通信技术)交换到了93长矛鱼雷的技术。而且还升级了部分t型雷击舰,从42年第3季度开始装备有t-93鱼雷的t型雷击舰就出现在欧洲联合舰队中了。
注明一下:德国人5艘航空母舰并没有跟随前来,它们和一部分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留在冰岛西南200-300海里外的大西洋洋面上待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