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不想当综艺咖的偶像不是好歌手(1 / 2)

加入书签

彩虹电视台。

一进电视台,四位钻石女生就分成了两组,谢无缺与陆拂晓一组,井芸与宁友友一组,综合排名高居状元榜眼的前两位要去录的是轻松愉快的美食节目,作为重要嘉宾之二只需打扮得美美地接受访问,还有节目组搜罗来的各地美食免费品尝;而综合排名稍逊的后两位则是录制大型室内竞技类节目,人数多,候场的时间远远超过录影时间,辛苦不说,录一天节目,等剪辑完毕也就几个镜头,就是打个酱油。

用谢无缺的话来说格外欠扁:“看节目时千万别眨眼,一眨眼,就看不到自己了哦。”

井芸觉得自己参加这样的节目很正常,除了原本要上的节目,她甚至包揽了所有谢无缺淘汰的节目,抓住一切机会在各种媒体上露脸曝光,全力以赴刷存在感,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人气——说实话,单凭唱功,她早该在比赛中被淘汰几百次了。

但全身都散发着与世无争的淡泊气息,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仙子宁友友也来凑这种热闹,就让井芸有点想不通了。

这几周,宁友友对于上各种综艺节目的热衷程度实在让人意外——与她的外表和性格太不搭了。

而且,她虽然抓住一切机会上电视,但并未像井芸一样,使出浑身解数在镜头前耍帅、卖萌、耍宝、犯二,让合作过的所有节目制作人对其天生的毫不怯场的综艺感赞不绝口;而宁友友上节目着实要了节目导演和制作人的老命——先是感叹这小姑娘怎么长得这么清秀这么精致这么上镜,360度无死角,无论正面侧面,都是完美弧线。她父母把她生成这样,仿佛是送给摄像机的礼物。然后是头疼这姑娘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如神仙端坐于莲花上,那么纤尘不染那么飘逸出尘,主持人问她一个问题都想先拜一下,更别说打趣和调侃了,自己都觉得俗不可耐,没得污了人家的耳朵。连带着平日最活泼最爱吐槽的嘉宾也变得正襟危坐一本正经,活生生把个综艺节目整得比焦点访谈还严肃,节目主创撞墙的心都有了。

连接了几个制作人对宁友友爱恨交织、欲用无方、欲罢不能、欲哭无泪的电话之后,黎染略一沉吟,大笔一挥,把宁友友的通告,全改成和井芸一起。

幼儿园老师都知道,一帮一,一对儿红。你宁友友再木头美人不开窍,和钻石女生里最具综艺天分,已靠综艺节目圈粉无数的井芸一起上节目,也总该长进了吧?

井芸一进电视台,就开始带着宁友友跟要合作的节目导演、制作人、工作人员、一起录制的艺人等各色人等打招呼,连电视台负责打杂的实习生都没落下。

井芸不仅言传:“宁友友,打招呼的时候要好好看着对方的眼睛哦,而且不要动不动就把视线停留在人家头顶上方——很吓人的。”更有身教——向前辈鞠躬时发现宁友友在旁边走神放空,就一把抓过来用力压下她的脑袋。

虽然没表露出来,但宁友友一点也不反感这样的教导。她知道,除了井芸,没人会这样不厌其烦地教她一切:从抓紧候场的时间练习参赛歌舞,到如何让摄像机停留在自己身上。其实宁友友早就发现了,井芸身上有一种罕见的责任感——她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好,更罕有的是,她丝毫不认为其他人如果更好了,就会显不出她的好。从牺牲练习时间给西区排开场秀舞蹈,到牺牲吃饭时间给所有选手房间安窗帘,到现在带着自己这个“拖油瓶”(小谢说的)上节目,都不是她的本分,像谢无缺这样的聪明人也绝不会做。

宁友友曾经听过谢无缺对井芸的热心不以为然:“二爷,坏事不能做绝,好事也不能——帮人千万别帮到人家认为你欠他的。”

宁友友知道,谢无缺说的是井芸无条件帮西区排开场秀,季珊妮反而得了便宜卖乖要求多多的事情。但宁友友没有说——她也赞同谢无缺的说法。

井芸是个好人,也许是因为太好了,像谢无缺说的“好事做绝”,所以难免会吃亏些。

比如今天,井芸因为她的礼貌和大方赢得了节目工作人员和前辈艺人的一致赞赏,也招来了个别三四线艺人的敌意。

本来,如果录制没有交集,不去前辈那是打招呼也是可以的——但一个根本不算正式出道的选秀节目选手都这么周到了,自己要不去岂不是太不懂礼数了?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井芸在跟出了名不好打交道的前当红女歌手、现已过气的艾莎打招呼时碰了一鼻子灰,旁边反而有人窃笑的原因。

当时井芸刚恭敬的叫了一声“莎莎姐”,艾莎就冷哼了一声:“怎么,我身上有‘姐’的气味吗?”

井芸愣了一下,很快神色如常:“没有,是我嘴欠。您出了名的童颜谁不知道啊?”

艾莎懒懒地挥挥手,像赶苍蝇一样把井芸和宁友友挥出了化妆间。

一号公寓的晚餐桌上,谢无缺尽情嘲笑了井芸:“原来被艾莎赶出化妆间的倒霉孩子就是你啊,怪不得大家都拍手称快,奔走相告。叫你中秋节刚过就满场子鞠躬问好拜早年,就你五讲四美三热爱是吧?该!让艾莎骂了吧?”

井芸感慨:“艾莎……怎么变成那样了?”

谢无缺:“当年她红得那么气势汹汹,这几年又过气得这么江河日下,这心理落差大得跟三峡似的,能不提前更年期么?电视台谁见她不躲着走?你倒生猛,送上门去找骂!”

井芸继续感慨:“我上中学那会儿最喜欢艾莎了。”

谢无缺的声音都不由自主温柔起来:“谁上中学那会儿不喜欢艾莎呢,那是整整一代人的偶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