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零章 另辟蹊径(2 / 2)
再有就是,城市周边的菜农其实都是挺有钱的。别小看那些身上穿着沾了泥水衣服、挑着箩筐的人,他们很有可能是银行的vip客户。
可见农业做好了利润其实还是挺大。
但现在的问题是,他需要圈地才能做农业。当然,如果是做农业,他想要圈地并不难。难的是在中国能种地的地方,基本就没有空着的了。
唐浩泽建议他找那些半荒漠化的地方。那确实是最容易拿到地的地方,而且成本会非常低。
赵阳心想着,就算在山区里找农民流转山地,不说每年的租金就是一笔钱成本,再说那样的地大概早被人占了先。他也可以找些软柿子使一些小手段将地拿到。但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子爷,就算拿到那样的地也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再有就是容易闹出大纠纷。
他一个朋友在南方曾经打算承包一片山林,结果和当地政府谈好之后,当地人却要求他开一条水泥路进去,要不然不准车子经过他们村子。山里人可能淳朴,但也可能蛮横。他朋友一个外地人,道理说不通,又不敢硬来。
他的朋友说,如果要开一条水泥路到他的林区,开山铺路成本至少要三千万。而靠那片山林他十年也赚不回来。现在只能交给当地政府和当地人在那里扯皮。
而半荒漠地区人口少,土地流转成本肯定很低。有些地方的土地的使用权甚至国家或者集体。拿到那些地的成本近乎无。
但是,他想要在半荒漠地区种地,不管是什么技术都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大西北的地确实很多,我要拿地也不难。不过那里水少,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
唐浩泽却不认为的那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打井。中国的土地地下水资源其实很丰富。美国人能在半干旱地区打几百米深的井用来种田。我们在技术上也做得到。至于打井的成本,土地流转方面解约的成本就能省下来来了。”
“打一口深井要多少成本?”
“这个可能要咨询专业的人。不过在湾州地区,打一口一百五十米左右的淡水井需要八万左右的成本。”
“那么说,我们需要找地下水丰富的地方?”
“地下水分成两种,一种是潜水,埋藏深度通常比较潜,而且同意天然补给。而另外一种是承压水。承压水埋藏深,但可能是咸水或者半咸水。”
唐浩泽感觉喉咙有点干了,喝了一口茶继续说:“在高山附近应该能找到含有淡水承压水的地区。其实也已建小型的淡化厂。但不管是用那种方式,都只能做节水型农业。”
赵阳很是琢磨一阵,说:“反季节蔬菜价格比较高,做大棚蔬菜价格应该不错。”
唐浩泽笑着说:“反季节水果会更贵。智能温棚可以控制温度,在防病方面更好处理。田间管理也可以考虑自动化。完全可以让水果提前或者是延后上市。现在也许有保鲜水果,但新鲜水果的价格肯定要比那些保险后催熟的水果价格好。”
上辈子他经常吃到表面红彤彤却半点也不甜的苹果。那些就是还没成熟就采摘了保存,等销售之前再催熟的,甜度很低。那样的苹果买到了就只能是自认倒霉。
所以唐浩泽觉得反季节水果和当初反季节蔬菜刚出来时一样大有可为。
但是种植水果需要两三年才能开始到达盛果期,投资回收周期太长。所以他还是建议要种植一部分的蔬菜,那样可以尽可能维持账目基本平衡,保证整个种植园的正常运转,而不需要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
赵阳对唐浩泽建议虽然不算非常看好,但也心动了。
中国人口多,不管是蔬菜还是水果,需求量肯定会越来越高,而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新鲜水果,肯定也乐意花费更高的价格买。
唐浩泽有建议先对温棚做一些了解,比如在中国北方和国外温棚农业技术最好的国家参观学习一下:“看过之后心里才有底。如果你觉得可行,又想分散风险,可以找恒远的邓小权。恒远在这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也有资金可以和你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