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前1(2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刘斌和小聪明睡到八点多才起床,刷牙洗脸后走路去早点部,他们俩属于家里的大闲人,去了不但帮不了忙反而还会添乱帮倒忙。

店里的生意依旧的红火,来这里吃早点的人七成以上都是熟客,其中三成小区周围的居民,五成是上下班从这里路过的,吃过一次后只要觉得味道不错,价钱也公道就会来第二次第三次,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走进店里,发现大家都很忙,大丫在帮人煮馄饨汆丸子,王姨在给人盛豆浆豆腐脑小米粥,李姨在收拾桌子,排队买油条的人能有二十多人,都将队伍排到门口外,刘斌取出一早为小聪明预留出来的肉饼,让他一个人坐到里间小板凳去吃后,走到里间帮刘母卖起了油条,炸油条卖油条刘母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斌子,看你店里生意这么好,看把你妈累的,过了年得多请几个人!”和刘斌家一个小区常来买早点的孙大妈见刘斌来帮忙,打趣道。

刘斌将孙大妈要的油条装好,找完零钱,陪着笑道:“孙大妈,我们也想着多请几个人,可眼看着就过年了,也请不到不是?您老要是有合适的人帮我们留意着点。”

“成,我帮你留意着,看这样子得再找一两个人啊!”孙大妈是热心人,满口答应下来。

刘斌笑着道:“谢谢您!您要是看着合适可都得给我们介绍来啊,多几个也没事。”

孙大妈刚走,后面排队的一个常来吃早点的师傅就笑着问道:“你这里还真招人啊?有啥要求不?”

刘斌抬头一看是位四十多岁,高高壮壮的食客,好像有点印象,好像是在化工厂上班,就笑着道:“也没什么要求,就是人得老实,踏实肯干能吃苦不怕干脏活累活就成。”

“你这要求还不算高啊,都快赶上工地上干活的力工了。”人群后有人嚷嚷道。

“哈哈,是啊!”又有人笑着附和着。

周围也有人开始小声的议论起来,但基本上都是善意的,刘斌也就每当回事,给卖油条的那位食客装好油条,找完零钱后,笑着解释道:“其实大家误会了,我这的要求真不高,我说的脏活累活指的就是刷盘子洗碗,别嫌弃油腻,从早晨五六点忙起来到九点之前都没吃口饭喝口水的功夫,得能坚持的住。”

后面有人可能有些心动,问道:“呵呵,这要求也不低了,你这啥待遇吗?”

刘斌侧了侧身自超人群后望了一眼,并没有看到说话的人,笑着道:“试用期三个月,包吃住六百,试用期过了,包吃住八百,给签合同上保险。”

“待遇还真不错,你这还真能给上保险?那不和正式企业一样了吗?别是忽悠人的吧?又有人问,声音还是那个人的,只是换了个位置而已。

刘斌听声音知道那人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猜测是家人有人想要干这个活,就很是耐着性子解释道:“可不敢忽悠人,都是本乡本土的,谁不认识谁啊,名声坏了这买卖以后还这么做哦!”

“要男的女的,多大岁数?”这回不是刚才那人问了,而是有别人问了。

刘斌想了想道:“男女都要,但最好是女的,年龄十八到三十岁之间,有技术,”指了指面带微笑正在专心致志炸果子的刘母,“像我妈这样能炸果子的,岁数大点也行,这样的技工的工资会高一些。”

刘斌解释着,可手中的活计却一点儿没落下,很快排队买果子的人群就少了一半,而刘母那边的面也不多了,还够炸上十几根油条的,而当刘母抻好最后一根油条放入油锅中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排队了,算上油锅里和油箜子里还剩下十来根油条。

过了早晨的饭点,来吃早点的人不多了,大小六口人围了张桌子开始吃饭。今天生意太好,别说是每天都会被早早哄抢完的肉饼,就连豆腐脑都只剩下卤子了,连茶鸡蛋和咸菜都卖光了,几人只能拿死面饼裹着油条,喝着豆浆,就着豆腐脑的卤子吃饭。

吃饭的时候刘母向王姨李姨说起了腊月二十六正式放假和将发货年的事情,两人对此很是高兴,刘斌在一边仔细观察,发现她们是发自内心的高兴,由此已经判断出以前周叔过年也只是发一个红包意思一下而已,而且是真的只是意思一下那种。

刘斌对周叔的经营理念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小地方的人朴实但也很势利,眼皮子薄,只看到眼前的那点利益恶意,所以他不准备大用这两人,最多只是个早点部分店的店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