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垂衣梦治(2 / 2)
余知节致仕还乡,是自丰乐六年后首次在家中过年,余知仁和余知和商量着今年要大操大办,请余氏族人都来向大哥拜拜年,大哥虽然从户部尚书位置上退了,但威望仍在,何况还有个学生叫江安义,德州官员从刺史往下数,谁人敢不给面子。
“大哥,今年初六族里打算操办操办,这是我拟的名单,你看看请的人是否有遗漏?”余知仁笑着把名单递给余知节。两个兄弟的心思余知节明白,余知节想着自己在外为官四十年,族中老小多数不识,借这个机会跟大伙见见面也好,省得族人说自己做了官便连祖宗都不认了。
拿过名单,看到头一个赫然写着德州刺史杨希辰(建武四年上任),余知节眉头一皱,放下名单道:“知仁、知和,我既致仕便不再是朝庭官员,过个年请刺史、县令这些官员来做什么,这些人都忙得很,巴巴地赶来给我拜年肯不是惹人嫌。既是族人相聚,那便一个外人也不要请,江家、郭家、黄家来人要给我拜年可以,族人相聚那天便连他们也不要相请。”
余知仁和余知和对看一眼,苦笑着应道:“大哥说的是。”余知节二十几岁便出外为官,与两个兄弟离多聚少,虽然少年时兄弟情谊极深,但随着余知节的官越做越大,身上的积威渐重,便是兄弟间也不敢轻易谈笑了。
余知节看到两个兄弟脸色难看,放柔语气道:“知仁、知和,我知道你们担心余家因我致仕而声威渐落,你们要知道,王朝尚有变更,何况区区一族一姓。要想长保家族兴盛,要多做积德行善之事,鼓励族中子弟读书识字,诗书传家。”
余知仁两兄弟点头称是。余知节叹了口气道:“庆欢这一辈人中没有可造之才,庆欢在国子监任监丞,多半能做到五品官就到头了,庆山分家在化州,若是安义能在化州多呆些年头,也能做到六品官,其他人怕是在仕途上没有机会。”
“我余家要再兴起,就看广绪他们了。”余知节捊着胡须满意地笑起来。余广绪是余庆山之子,余知仁之孙,建武六年中举,如今在国子监与余广绚、余广维、余广绍、余广绩等人在国子监读书。
余知仁笑道:“大哥在京中时常教导广绪他们,他们才略成气候。”
“广绪及第不难,广绚他们中举是肯定的,我估计他们当中还有一两人能及第。将来有志诚、安义照看,仕途比起他们要平坦些。”说起孙辈,余知节心绪大佳,笑道:“广绪在京中有家欢照看着,你们不用担心,国子监内明师众多,老夫走了也不会耽误他们的学问。临出京前,我找了范师本,让广绪他们经常上范府请教,范家家学可是天下闻名,安义所学也出自范家。”
范炎中范夫子是士林中的旗帜,余知仁、余知和得知孙辈能去范家请教,都喜笑颜开,如果能在身上插上范学的标志,与江安义、范师本等人一脉相承,将来少不了好处。
余知和斟酌着道:“大哥,我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开口?”
余知节笑道:“自家兄弟,有什么话不能说,尽管讲,错了为兄也不会怪你。”
“大哥,上个月我到平山镇,看到江安义的妾室冬儿夫人带着一子一女在府中,江安义的长子江晨智持礼方正,家教甚好,他的女儿韵思也乖巧可爱,我想与江家结门亲事。无论是把余家女嫁给江晨智还是让广绍迎娶韵思皆可,大哥以为如何?”
余知节捊须的手一顿,他在京中见过江安义的几个儿女,都是不错的孩子。余知节也有结亲之心,不过江安义在京中没呆多久便去了化州,而他很快也致仕,这件事没提起就搁在一边,没想到老三动了这份心思。
余知仁也道:“我家的几个丫头中也有和江晨智年岁相当的,大哥找机会去问问江安义,若是余江两家能结成亲家,便是亲上加亲。”
与江安义结亲的好处余知节自然知道,只是余知节不想让江安义觉得自己挟恩相求,何况这么多年下来,两家之间互相相助,关系密切,来谈恩情反倒伤了感情。余知节想了想道:“年后我去看望老夫人,探探她的口风,如果老夫人同意让老夫人同安义说,这样稳妥些。”
余知仁和余知和都点头说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