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维港(2 / 2)

加入书签

穿越后,本来很懊恼的李笑发现,这个时代的妹子基本上很难说有什么健康的体魄,上层的小姐们几乎没有体力活动,有极端的大家闺秀,甚至从记事起就被关在秀楼之上,梯子拿走,嫁人之前见不到除了父兄之外的男性。

这种情况下,别说手无缚鸡之力了,抓只鸟儿都难。

哪怕是下层社会的女性,需要参与劳动的,也多数是纯粹消耗身体体力,同时晒得皮肤发黑。

李笑本想寻找所谓的女侠啊,什么门派的女弟子做老婆,谁知道也是根本没头没尾,哪有这回事。

他倒是知道,这个时代,武当山真有一群道士,但是人家武当山的道士可是妥妥的国家干部,玉虚宫的提点,哪里会费劲力气的去真的学什么武啊。

这些家伙,炼丹,研究房中术的水准倒是很高。

李笑学不来那些家伙,搞的什么“后备文秘培训计划”,也就是收养萝莉们以为将来的把戏,不过,另一方面,对于香港这片土地还是很有感情。

于是,他就自告奋勇跑来了这里,也是想看看传说中广东无数无数世家是否存在,当然,作为一个有情怀的人,趁机在南方打下一片基业也不是不可能,所谓影响力,不仅仅是明显有多少财产,而是你说句话,就有人听。

帝都的人们为了保持自身等人的长治久安,可以说穷尽了智慧,他们所思所虑的,无非是一件事,欲望。

欲望会给帝都的长老们带来贫富差距,也会造成某些长老去占据不属于他们的财富,最终带来憎恨。

大锅饭是个好东西,虽然看起来让人缺乏斗志,但对于长老们来说,私人利益和金钱那方面的东西,真心不如创造一个国家带来的使命感让人觉得伟大。

在香港的日子,起初并不顺利,春天起就很热,而缺乏现代化的设施,谁也不舒服,李笑勉强在维多利亚港搞出来一座小型要塞,修缮码头,勉强可以作为船只停泊靠岸的所在。

每天的物质生活倒也丰富,几艘他指挥下的巡逻艇,船上的人都经过了几个月的反复海试,大多数要么出身北方海边混饭吃的,要么就是从漕帮的下岗再就业人员里找人,当然,还有几个是进去掺沙子的年轻人。

不让船队从正规军蜕变成海盗群那样的组织,也是非常下心思的,为了维持这个新兴的船队,长老们宁可减少船只数量,提升质量,同时提高待遇的情况下,加强教育,争取早日让中国军队走出文盲的钳制,变成一支文明军队。

好在刚刚初立的队伍,比起其他的军队那么万马齐喑,或者好像欧洲国家的舰队,基本上就是一群海盗。

当然了,如果只是想招兵,事实上,在这个时代,香港周边到处是过不好的渔民,如果机会合适,掺和一次做个海盗,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李笑的征召人数还是基本上只要工人,他在维港建立起了一个小堡垒,也足够满足几百人的居住环境,甚至晚上还可以定时供应热水洗澡。

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进,他给周围还是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的,首先是扩散了一些技术,他支付出去盖房的花费,最后都用缝纫机或者其他零零碎碎的东西换了回来,当然,他可以保证物有所值,一台缝纫机,加上一个勤劳一些的妇女,几乎可以顶的上几亩地的收入。

事实上,长老们惊喜的发现了一件事,在北方,凡是发现缝纫机的价值的家庭,全都自动让女儿放开了脚,根本不必多说什么。

裹脚,本身就是一个经济的产物。

为什么裹脚?因为在那个时代,裹脚之后,却是可以将女人束缚在家中劳动,不需要自己付出一些什么。

在传统的耕织经济中,女性的劳动不是耕就是织,由于缠足女性足部受限,其劳动能力主要体现在非田间的活动上。

很显然,如果家庭更偏好将女性劳动配置于耕种领域,那么,缠足的流行就会受到限制,反之,则缠足就会得以流行。

缠足在近代的消亡,其实质是在于缠足女性市场价值的丧失,外部的商业冲击使得中国传统的家庭纺织业受到了灭顶之灾,也对缠足女性的经济价值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改变了普通农家对缠足女性的评价,也就是说,以前缠足,是可以得到好处的。

但是在长老们的治下,这一切都变了,他们很快发现,缝纫机想要好好使用,就必须有一个灵活而完好的双脚,也就是说,不能再缠足了。

而出售出去的缝纫机,基本上都被那些渔民之家视若珍宝,有些东西被传了两三代,当然了,两代人以后,衣服早就不稀罕了,正如到了后世,蒸馒头的技术已经被小辈们忘记,都变成了纯粹的微波炉电饭煲一族,炖鱼也不是什么好技巧。

同时,在岛上的其他活动也很不错,本岛每月总有那么几位长老出出入入,尤其是最近几个月,进驻了三千大军后,衣食住行安排妥当,紧张的适应性训练开始后,许多长老也清闲下来了。

新安县的设置虽然不到百年,不过人口还是够多,不过教育方面就很难了,事实上,新安县至今都没有出现过一个举人,再往日来看,未来也不会出现了。

岛上居民大概几千人,不过都分散在边边角角的渔村多一些。

李笑忽然打起了开学校的主意。

本打算的,不是帝都那样专门类型培养各科人才的机构,而纯粹是一个短训班,左手物质文明,右手民族主义洗脑,洗来洗去自然就变成了中坚小弟,当然了,他的预算不高,自然也做不到帝都那样的高标准了。

但他想不到的是,一瞬间他就得到了大量的娃娃。

这个口子一开,大量不到十岁的孩子都被他们的家人送到了征兵点,男孩还好,后来干脆有人把女孩装成男孩塞进来。

这种情况,李笑只能叹息,都是大明朝各种问题的挤压,给社会带来的伤痕,西北起义,八旗不断劫掠,反复拉锯,对社会秩序是巨大的破坏,很多人无故丧命,再加上外部的贸易来源瞬间减弱,养活不了孩子是很正常的。

孩子无人抚养,运气差的只能流浪,运气好的,有亲属代为抚养,可是有些亲属自身的能力有限,额外养育别人的子嗣压力很大,当李笑的学校开始招生,声称管饭后,发现连不管多小的男孩都要,于是一些人就狠下心,把亲人的孩子送了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