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李建泰(2 / 2)

加入书签

可惜,长老们的屠刀,对于吃里扒外,吃着中国人的饭,砸了中国人的锅的皇商集团没有任何放任,在欢欣鼓舞的顺军以及姜襄的全力配合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也让李建泰的后台金主们被打击得四脚朝天。

这也是李建泰肯老老实实吃了周栗的缘故了。

老百姓对于李建泰这样的读书人还是信服的,到底是大学生这样的高配人物,也就心安了。

后世满清灭亡,为了宣传头发问题,效果一直不好,因为成本原因,只能局限在城市中进行,但绝大多数人是生活在乡村的,而去一个个乡村宣传,成本太高,根本不现实。另外宣传的结果只对读书人有用,只有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一个大字不识,没出过家门的庄稼汉,你说要恢复传统,他还以为辫子就是祖宗留下的,你敢剪他的辫子,他会跟你玩命的。而告诉他们辫子是老祖宗留下的,恰恰是那些读书人。

这也是泾渭分明的两种人,留着大明衣冠服侍的人,向周志伟一个短发男子行礼。

当然了,长老们很明白,那些效仿自己剃短发的人,未必是真的认同新政权,更多是出于一种拉近跟上司关系的目的,是一种“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的心理因素造成的,相比效仿李建泰留大明发型的,更多是效仿长老们留短发的,周志伟是为了图方便,这些人是为了图长老欢心,至少是不想让长老反感。

当然了,对于某些人的行为,长老们都呵呵冷笑,工业化时代都到来了,还执着这个?我是长老,又不是你爹,还管你穿衣吃饭!

服饰和头发,这些都只是文明发展在初级阶段形成的符号,真正高级的文明符号,永远不是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而是说什么样的语言,写什么样的文字,更高级的是,听什么样的音乐,画什么样的画作,而最顶点的文化,就是什么样的思想,做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用的行为。

后世全世界的其他文明国家,被西方思想所同化,大家开始普遍以西方的思想来看待问题,来结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文明消亡,而不是丢掉一些文化符号。

大多数长老还算明白事情,如果他们还像挂掉的多尔衮那些人一样思考问题,就太掉价了,必须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要让中国文明兴盛,那就必须让别人用中国的思想来考虑问题,用中国的思想来结构世界。

可要做成这件事,任重而道远,远不是下个命令,让人剪头发那么容易。

这也是为什么,火急火燎的在河北搞各种的工程的缘故,起码在三年内,要把原本的农业国河北,变成近代级别的工业国,难度几乎相当于郭小四和泰森打拳击双方不留手而郭小四同志居然没有给打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正是需要借助一下来自西方的力量了,好在,起码可以不掉价。

这个时代的人好歹还有一股傲气在,虽然这种傲气很多时候都可以看做食古不化的傻瓜,但起码有一股气在啊。

事实上,在未来的时间段内,起码在我大清把中国人的脸皮丢光之前,中国在西方人眼中还是很先进的,要知道,所谓大航海时代,就是为了寻找另一条海路购买中国的瓷器的。

西方人也曾用中国为例来批判本国,比如启蒙运动中的伏尔泰等大师,就不断的通过对比中国和西方,来打击欧洲的传统弊政。他推崇中国的文人政治,用此来批判欧洲的贵族政治,他推崇中国的大一统政治,来批判欧洲的邦国分裂。

伏尔泰距离出生还有五十年,而伏尔泰死后三十年,西方已经诞生出了“老子天下第一”的意识,非西方的,就是野蛮的观念。而这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意识,中国知识阶层已经保持了几千年,非中国的,就是野蛮的观念深入人心。

说白了,都是他们曾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跟自己相比的对手,自然而然生出了这种骄傲。

所以,对付这些士大夫,没必要用刀子和金钱,打一顿,扔进水里清洗一下,再弄到海外去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差不多也就可以了。

可不能把这种接触,变成后世,在我大清的领导下,中西接触一百年中,中国知识阶层心中的骄傲荡然无存,大肆自我批判,自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可问题是那个时代的知识精英们,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省的程度,他们是全面否定。

原本,差距的问题来源,是财富的创造到底是科学还是土地的问题,是尊重文法精英还是技术精英的问题,但他们追根溯源,却把棍子打在了文字上面。

这些混蛋,导致整个民国期间,9成大学生都是于国无用的文科生,还整天嚷嚷废黜汉字这种无聊事务。

周志伟却不知道的是,还有几个月的时间,那位写出弟子规这种专门给人洗脑如何做奴才的书的人,就要出生了,当然了,这样的人最好还是别出来祸害中国老百姓了。

保定府作为长老们经常跑过来的地方,虽然依然是旧式官僚在管理,而且由于是硬生生被顺军打破的,城市恢复元气的速度不快,人口更多的朝帝都的产业链涌入,所以受惠于此,保定府的治安和秩序还好,帝都出产的产品大量涌入也非常时髦。

这里可是帝都铁路入河南的通路,自然给保定府带来了新气象,原本历史上,保定府是经历过无数血战的,而满清所谓圈地,其核心就在距离帝都很近的保定为多,许多原本一无所知的百姓早上一起来,却被告知不认识的某位满洲大爷宣布他们的土地以及他们自己都属于满洲大爷所有,不得反抗,逃人要死,收留逃人的也要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