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张岱在帝都11(2 / 2)

加入书签

张岱点点头,有学上还是可以的,不过女儿也去上学让他想不到,不过还是问:“周兄要自己去接吗,家里没有……”

他本来随口就想说,为什么不让仆人去接,但马上想到了,这几乎就是和何不食肉糜一样可笑,这位周文彬兄家境本身就一般,慢慢脱离了张岱的诗会圈子后,沦落到在帝都做临时工跑腿……

周彬却是懂了,说道:“帝都人工是越来越贵了,我是雇不起仆人的。”

比起后世皿国叫兽们可以花百分之一的收入就可以雇佣仆妇的尊重知识的事情,让无数叫兽羡慕不已,而在现在的帝都,一切都乱了起来,一个能够大着胆子考取初级家政证件的女人,一个月可以去好多家进行打扫卫生的服务,每天每家就工作一两个时辰,很多人的收入几乎超过了她服侍的主人。

张岱叹息道:“帝都这里的人都不识货吗,明明周兄……如果不嫌弃的话,不如我身边有使唤惯了的仆人,就让他们服侍……”

“石公切莫说话了,不但雇佣不起,我也养不起啊。”

“什么!”

“帝都哪怕是做仆人,现在要价也是很高,哪怕是原本的国公之家,很多也养不起,全都逃亡,眼瞧着我的儿女将将有快十岁,都要准备房子和嫁妆了,所以还是省着点吧,我的房子不到一百平,只怕也住不下。”

张岱目瞪口呆了一下,他家境豪阔,身边的仆人也未必过的那么舒适,不过,这个时代惯例下,大家族中主子的贴身仆人比普通自由的老百姓过的好也不算是特例,张岱经常随手就将自己没碰过或者就碰了一口的参汤之类的好东西随意打赏掉。

“帝都贵武贵力不贵文,岂能长久乎。”

送别了匆匆回部里交卸工作的周彬,张岱走在人人脚步匆匆的帝都,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不同。

在江南的时候,在那西湖边上,富户多,文人多,反正每日无所事事,自然是漫步游荡,悠闲的很。

按照周彬介绍的,帝都不许有乞丐,除非是自有家业有人供养的二世祖,不然没有工作不得在帝都居住,那么就意味着,走在街上的人呢,都是要去工作、为自己未来一日三餐儿子的生活费学费补课费培训费房子钱打拼啊。

想到这种日子,如果搬去江南,张岱觉得简直不寒而栗的可怕。

为什么要如此紧张兮兮,失去了风度翩翩的悠然呢?

张岱摇晃着几十两银子的扇子,心情是沉重的,此时的帝都在他眼里,几乎就是纣王周厉王、三国时候董卓统治下的洛阳、五胡乱华时代的关中、安禄山时代的长安、完颜阿骨打时代的东京汴梁,蒙元时候的中国一般。

可怕的国家啊。

哪怕表面上日子好有什么用,没有四书五经,不尊重读书人,不让读书人比那些卖苦力力气的人赚的多一百倍,没有了读书人的尊荣体面,那算是什么国家?

这样的国家,还不如灭亡了呢。

但想到那些可怕的武器,张岱浑身上下就有无数的无力感,这不是人力可以对抗的。

对方不是往日东林党和复社可以用抹黑就可以对付的阉党,本质上阉党也不是什么好鸟,也都是读书人出身,该有的毛病和问题都有,大家知根知底,有些还是对方派出的探子。

直接污蔑人家,似乎什么用都没有,毕竟现在没有皇帝,按照周彬的说法,大明的太子大婚后其实没有深居简出,只不过为人低调,不少人都声称见过他,但人家每日就是在整理各种档案,新旧王朝交替后,为前朝修史也是应有之义,而有前朝皇子进行一些外围工作,也算是让这个工作更使人信服了。

至于前去拜见太子,求他出来主持大业,似乎什么作用也没有,人家连南京那地方都不搭理,按照周彬所说,那些飞船现在都在长老们的手中控制,但偶尔可以知道,部里要有多少物资由飞船送去某处。

一想到如此,竟然是无处下手,帝都留用官员不少,但被买断工龄滚蛋的更多。

张岱原本拥有的一切,在这里一文不值。

不过他咬咬牙,说道:“天生世人,当自强不息,那些神物,看起来也不过是人造出来的,别人能做到,我等为何不行?”

张岱仔细思索,那铁路早被江南商人传得沸沸扬扬,也有闲来无事的公子哥,让人打造了一小段,虽然铁轨并不符合,但是在那些严丝合缝的铁轨上拉车很省力的事情已经被人所知了。

原理就那么简单。

“对了,可以去看看那学校的……”

想到如此,张岱的行动倒也很快,在他看来,自己此行携带的大把黄金,自然是可以无往不利的。

不过作为有些谱儿的人,自然不可能贸然就这么过去,说要参观你的学校了。

帝都的学校多如牛毛,但大体类型还是很简单的,最基本的扫盲班是给劳苦大众去读,现阶段依然是免费,重点就是学会了最基本的八百个字,会加减乘除,再会读什么“我爱我的祖国”之类的文章就好,而那些可以完成小学教育,升入中学的幸运儿几乎个个都被预定了未来的工作岗位。

至于各种培训班的数量却依赖于长老的数量和工作量,却是一位难求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浙江会馆被要求使用帝都标准的记账账册,审核程序,报税工作,不过大多都派了账房过去研究学习了。

不过日子久了,他们很快发现,这帝都所教授的东西确实不简单,无论是地理学还是各种学问,怎么看都代表着金钱的样子。

浙江会馆原本的官本位色彩正在大大的消退,取而代之的却是旺盛的经济色彩,自然有人在嘀咕着,要不要弄个自家子弟的私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