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张岱在帝都20(2 / 2)
张岱倒是知道花费,这东西被许多商人带回家,确实有人传说有效果,但更多的是被诋毁。
首先是使用不当,化肥这东西是看土质,看剂量,看成分的,不看时候乱撒有什么用。
其次就是水的问题,后世的中国修建无数水利设施,水浇地也没有超过20%,自然限制了农业生产,而此时在大明朝,为了一块水浇地是可以杀人的。
没有长老们的指挥,那些化肥事实上发挥的效力,也只有少数使用人知道,并且已经开始摩拳擦掌,打算搞一下从中的大赚一笔。
张岱此时却是有些惊疑,之前就听说帝都的粮价居然便宜到这种程度,那些大户难道不会趁机购入,然后将货源控制在手,将其提升起来呢。
这在大明朝,简直就是简简单单的操作了。
张岱却是并不以为然,只要将来夺回帝都政权,让他们文人治理天下,什么好东西还不都是读书人的?大明朝多少年的政策,原本一个农民建立的王朝,对农民多有帮助的政策,也已经在不断念歪了经后,变成了花样翻新的盘剥。
到底是大户出身,比起穷秀才看着帝都给孤寡老人发钱就嫉恨发狂不同,张岱计算之下,其实很有惊喜,帝都如此豪富,将来他们在其中位极人臣,那捞取的可不是少数。
张岱祖上出过内阁首辅,至今家里的老人还有念叨当时的盛况,当真是宾朋满座,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这一点,张岱大气的多,但他还是对有些情况完全无法理解。
“为何靡费如此之多,仅仅为了让那些黔首蠢物读书呢。”
在张岱心目中,这简直就是最愚蠢的策略,也是他自信满满敢于到帝都活动的原因,帝都没有人啊,有那么多粮食和人口,却小富即安,不肯南下,当真是愚蠢。
有了那些粮食,就可以一次裹挟几十万大军,直接南下,遇到城市抵抗就屠城,反正儒学大师屠起城来不但花样翻新而且甩锅能力无敌。
而却始终没有动静,在张岱看来,这自然是这些以农民之身造反的人,进了大城市后,自然就愚蠢不已,只知道享受,奸淫掳掠,腐化堕落。
当然了,如果可以让他们自己打起来,就好像那吕布火并董卓一样,再把太子带出来,那可就天下太平了。
张岱自然无法想象,长老们宁可要越南也不要江南,打的自然是无血开城的主意,至今为止江南的经济自然是向好发展,虽然欧洲的生意来源越来越差,但是北方却好的很,大量进口的丝绸起码让那些养生丝的老百姓有了条活路。
但无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没有南下清军屠杀的位面,江南各大城市的流民数量急剧提升。
这是在官府失去权威,大明官僚开始肆无忌惮捞取钱财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动用官方力量为自己抢夺土地,造成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的后果了。
甚至那些官绅见了,反而欣喜,在这个热兵器技术已经扩散开来的世界,暴民造反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天理教数百被洗脑自以为刀枪不入的汉子冲入皇宫,那满人早已腐朽,天理教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之下攻入皇宫,当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侍卫人家是打工,何必跟你玩命啊,是后来当了皇帝的道光亲自开鸟枪,打死了义军头领,同时喝令太监们堵住大门,才算是没有造成将皇子们全灭的惨状。
所以,造反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毕竟那些穷棒子连饭都吃不上,哪里去搞武器?
穷人多了,他们就趁机多收买幼女和仆人,张岱家里的苏小小班,秀色可餐班,就是这么来的。
而且,帝都浪费的金钱和粮食可不是一星半点,那干净的街道到底要花多少钱绝对是让他发麻的,晚上也亮起的路灯也显示这里的豪富,但教那些穷人识字,真不知道是为什么了。
山几道却是略带狂热道:“识字了,才不会受欺负,那些举人老爷最坏,仗着老百姓不识字,经常欺负我们。”
山几道受到的教育中,对于旧世界的仇恨的渲染简直是轻轻松松,事实上无论是谁,只要是穷人都对这个世道不满的很,但他往往看不透这乱世背后的真相,只以为是命,而穷人就要认命,对那些不公正的制度难以有认识。
但搞清楚了,如何利用知识垄断欺压百姓后,山几道绝对是狂热的支持分子。
张岱却是一惊,说道:“为何如此说!”
“明明是收半钱银子的税,但差役和秀才直接说成是三钱,多余的钱都是他们揣进腰包,老百姓不饿死等什么呢,只有自己看懂公文,不假手于那些秀才,老百姓才有活路!”
这是识字班教学中很重要的情绪引导,当然,也是一部分的事实。
张岱却是惊道:“那些税吏也都是乡里乡亲,都不容易,也不能让他们白跑不是。”
山几道说道:“反正在帝都,老百姓完全用不到任何秀才和读书人,他们虽然每日说什么怪话,说我们不尊重他们,早晚遭报应什么的,但我看,先饿死的就是他们。”
他看了看张岱,有心多说几句,探探他的路数,说道:“先生如果在家乡里有冤,而那些上上下下沆瀣一气,无处伸冤,完全可以去帝都报案留底,等到天下统一,自然是要算总账的!”
果然,张岱这下是藏不住的。
那脸上的表情一变,说道:“怎可如此!”
不过马上和颜悦色说道:“士子毕竟是天朝的根骨,怎么能如此针对,纵然有些许过错,也应该以德报怨,不该记仇啊。”
山几道坏笑一声,问道:“那如果这位大人你家的儿女被人害了,你能做到以德报怨吗!”
“那些泥腿子安敢!”
张岱咬着牙,说道:“我说的意思是,大家要以和为贵,只要朝廷对读书人好,读书人自然是拥戴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