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北战四(2 / 2)
飞捷营虽遭枣阳、舂陵两败,损失过半,但因统制、参军、中军及哨官皆存,军心很快就稳定了下来。韩衮临时提拔了赵承霖暂任哨官,让他带着部分兵马在驻地外围游弋,一边戒备,一边侦测。孟敖曹则负责整顿驻地兵马,重新调配编制,维持驻地防御。韩衮同时派人往鹿头店报信,通告南面战况之外向赵当世转述自己接下来的想法,然后来到杨招凤休歇的屋舍看望了一番,知其并无大碍后,方才心安。
长期以来,韩衮都被看作赵营的头号猛将,可勇猛之余,大部分人并不认为他的统兵能力能比肩徐珲、郭如克等宿将,这很大程度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无论在辽东还是高迎祥麾下,军中对他的要求基本以战阵突击拼杀为主。屡屡处在军事行动最后一环,充当执行者角色的他自然难以接触到前期的一系列决策筹谋。
然而,自从来到赵营,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赵营人才凋零,草台班子搭起来,有头面上台唱戏的角儿却不多,本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准则,赵当世对手底下每个人都给予了前所未有过的发挥空间及自由。在闯营,韩衮不过是用以搏杀的鹰犬,但在赵营,他伊始就被推上了决策者的行列。
由于个性务实低调,尽管身处赵营高位,韩衮在各种军议上都很少侃侃而言,但这反而让他能有更多的机会倾听别人的看法,汲取他们的观点。人的成长需要环境,耳濡目染久了加之确有天赋,他的战略眼光自然而然间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赵当世看在眼里,一直都给他独立带兵的机会,此次南北两线开战,安排郭如克向北、他向南正是极大信任的表现。
飞捷营单出南面时,昌则玉曾对韩衮的能力表示怀疑,觉得他虽骁勇但缺乏统御之才。赵当世并没有因此动摇,反而对昌则玉说道:“韩衮少领兵,却非无领兵才。其人胜不骄败不馁,最称难得。”
“罗汝才智计百出,韩衮毕竟历练不足,怕难以匹敌。”
赵当世沉默道:“郭如克向北,徐珲坐镇,除他二人,遍观营中诸将,再无人能出韩衮右者。诚如先生所虑,调兵遣将,韩衮未必是罗汝才对手,然我深知其性最是坚韧,纵败,亦不会败如山倒。拖延曹营北上的主将人选,非他莫属。”
论识人,赵当世远在昌则玉上。正如他所坚信的那样,即使如今遭遇到了最为惨痛的失败,但韩衮的眼中依然半点波澜没有,他话不多,可周身散发出的自信,却是新败的飞捷营军将们最需要的信念支持。
当前曹营拔了舂陵旧城这颗钉子,又得枣阳县城为据点,本委身群山中的数万部众即可安安稳稳北进‘平原,再想以飞捷营独力将其限制在南面已不现实。
韩衮思及此处,“龙在田”三个字在脑海中一闪而过。驻扎于双沟口的石屏营距枣阳县城及舂陵城都不远,面对南来曹营,却毫无作为。与孟敖曹等人的嗤之以鼻不同,韩衮想的更多,从未有责备龙在田袖手旁观的想法。石屏营能战之名在外,龙在田亦不是贪生怕死的鼠辈,否则怎会毫无迟疑奉命进驻楚北这险恶之地。通过赵当世透露过的信息以及自己的揣测,龙在田之所以按兵不动,原因很可能在于驻扎更西面谷城县的张献忠部。到现在为止,西营尚风平浪静,但一想到张献忠与马守应、罗汝才的交情以及招安后的各种乖张表现,没有人心大到将其置之不顾。
失了枣阳县城,还能辩解几句,可若失了襄阳城,龙在田万死难赎,韩衮相信龙在田心里有一杆秤。西营兵马雄壮,当下龙在田、陈洪范两部堪堪能与之形成对峙局势,值此微妙时节,纵南面再乱,龙在田又如何敢贸然行事。
龙在田指望不上,附近又没有其他援军,韩衮思来想去,还是得求助于赵当世。赵当世先北后南的策略说得明明白白,原计划飞捷营要在南面拖住曹营至少三日,现四日都已经过去,韩衮其实超额完成了任务,但预想中赵当世领北面胜军南下的情形却迟迟没有发生。
“北面究竟怎生进展?”韩衮深思而行。飞捷营只剩下五百骑,袭扰曹营可以,但若曹营大举北上,必然阻拦不住,“为今之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等主公回信再做计议。”
时已近暮,韩衮在庙子坡破败的屋舍间穿行。这片区域本来分布着四五个村庄,但近期贼乱,村民纷纷逃散,人去屋空,荒废下来,飞捷营兵士简单拾掇后,正好借住。
晚霞照红了村口泥草纷杂的土路,韩衮听到道路远端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收回思绪。再过一会儿,十余骑奔驰到了面前,当中一将跳下马背,拱手行礼道:“属下赵承霖,见过统制!”
韩衮疑惑道:“遇贼了?”赵承霖等人被派去西南枣阳县城与舂陵旧城之间的区域侦查,这一路数十里来回少说要到夜半,哪想天还没暗,他们便回来了,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碰上了重大的突发事件,必须立刻回报。
“未曾遇贼。”赵承霖说话间显得极为兴奋,一扫先前的颓靡,只见他往后一招手,大声道,“带上来!”
韩衮朝后看去,三五个兵士正连扭带拽,将一个中年人从马背上拖下来。
“老实点!”赵承霖跨步,起手攥住那中年人松散开来的发髻厉声道,“撑大了招子拜见我营统制!”言毕,给那中年人腰间一踹,那中年人登时哭天抢地喊了出来。
“这是?”韩衮瞧那中年人面白无须,衣着宽大道袍,似是个读书人,不明就里。
赵承霖咬牙含笑,用力将那中年人的头扳起,道:“统制,这厮便是枣阳典吏褚犀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