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 / 2)
杨二江也听了明白,小妹说的父亲是老侯爷。
挖到人参,五人的上山春游,到此结束。
赶下山时,还来不及报喜,就看到自家院子里站满了人,全是身穿单薄衣裳的男女。
杨父与一位不认识的男人站在一边。
一天的功夫,杨清要做的事情差不多全做好了。
杨父耽搁了一些时间回到家里,但已经看好东城的宅子,还有一个有着三百亩良田与一百亩水塘的庄子。
牙人还有手绘图,无论是庄子还是宅子,都有内里与周围的手绘图。
听着牙人介绍宅子的隔壁有处废弃的宅子,倒塌多年,房主经年不维修,早已是处荒宅,现在也要出售。
回家的第三天,杨清办好庄子与宅子的所有手续。四房人已经买好,三房在庄子上,一房在宅子里,还单买了两个婆子,六个丫鬟,丫鬟中还有三位才七岁的小丫鬟。
两位婆子擅长厨艺,针线。
第三天的晚上,杨清与几位兄长以及父母在房间说话,交代他们一些事。
后天她回威远侯府以后,肯定是不能时常出来,庄子上的规划,还有那边的宅子怎么修建。俩套宅子打通,那边快倒塌殆尽成废墟的宅子,要怎么修建,杨清一一交代给家里人。
明天她要去趟庄子,在那一百亩的水塘中要多放些灵水,再养鱼,种荷花。
既美化环境还能赚钱,鱼能卖钱,藕也能卖钱。藕在北方的价格还不低。
好的上品莲子的价格也是不低的。
庄子上马上要春耕,也是需要准备起来。
她不打算拿出优化过的种子,太打眼。先用本土的种子,只是让爹告诉庄子上 最近先修好灌水渠。
畅通无阻的水渠,要四通八达,三百亩的良田是连成的一片,水渠只需要加筑加固,还有清理淤泥。
第四天一早,杨母与闺女乘坐马车,其余的父子几人赶着牛车,去到庄子上。
庄子上还蛮大的,有处宅子,一共三进大小。
背后靠山,宅子前面就是那一百亩大的水塘,周围还有前面就是那三百亩良田,从官道分了一条岔路,直通庄子上的宅子。
岔路两边都是杨清的良田,刚刚够一辆宽大马车与两位行人并肩前行的的岔路足足有一里多远。
“好大啊?”兄弟几个感叹道。
“嗯,是蛮大的。”杨清被丫鬟扶下马车,走进宅院中。
回望一眼来时的路,“爹,从官道下来的岔路,等春耕忙完,咱再夯实路面,上面铺上几层洗洗的没有棱角的小石头,下雨天马车牛车也能不怕陷在里面。”
“好。”杨父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下来。
未来,杨父要时常来,昨儿进城,闺女花银钱给家里购置了两头牛,买了一副车架子,另外一副请村里人打。
夜晚还悄悄的给了他与老伴儿四百两银子,说是买田也好,留着家里备用也好,侄子们侄女们毒都要读书。
普通私塾是不收女子,让侄子们读书回来教姐姐妹妹们。
不指望他们考取功名但读书识字能明理,能自己看懂各类契书,不至于以后做个睁眼瞎,被人骗。
杨父答应了下来,他何尝不明白,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读书的花费着实不小。
现在既然闺女出了一些银钱,这事也是付诸行动。
杨清不知道,也就是因为她自认为不大的一件事,改变了杨家人的命运。
杨家从这开始,从普通农家转变成耕读人家,再转变成书香门第,再转变成书香世家。
不管怎么转变,杨家人男男女女都还会一些军中的功夫。
这就是杨父传承下去的,他也是在军中时与一位年岁相当的猎户世家出身的袍泽所学。
只是那位袍泽离开军中以后,回了老家,离京城快一千里的路程,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这些是后话。
……
京城,何府
后院,何老夫人轻轻对着精致的青花茶杯小小的吹着,不经意的问,“怎么样了,那位有什么动静?”
“回老夫人,那位在侯府掀不起什么浪花,侯爷连回门也没有陪她一起回去。这不回去以后,已经四日还不曾回府,传来消息说是,明儿才回府。”
下首站着一位中年仆妇,说道那位二字时,脸上还带着不屑。
“甚好,你们仔细些,别让那位把手伸进我那几个苦命的外孙的院子里。以后有什么事,你一定要及时把消息传回来。好生照顾你们的小主子。”
“是,老夫人。奴婢明白,那咱真的只是看着,不出手?”
仆妇是否想出手对付那位。
说道这个,老夫人手中发茶盏砰的砸在地上,斥责,“蠢货,对付她有什么好处?她做侯夫人对你们的小主子们是最好的。难道你想威远侯娶个高门贵女压你们小主子一头不成?”
她最讨厌手下的人擅做主张,做些蠢事。
“那万一那位有了身孕怎么办?侯爷可是……”
“先看看再说,万一生的是位嫡女 ,咱皆大欢喜。是个嫡子,那就得从长计议,你们一个个的只管照顾好你们的小主子,再就是把那位的消息,及时传回来就成 ,其余的,你们一概不要管,知道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