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同学一场(2 / 2)
这阵警笛声,宛如人的哭泣声,回荡在我的耳边——我想起来那首歌的后半阙:
你割破了我的心,
重重的踩着过去。
烧尽所有消息,
不再言语陷入沉默里。
爱和梦无法碰头。
……今天我终于看化,
这些光阴我假使再花,
回头时人生恐怕,只水月镜花。
再见到林友亚,已经是五日之后。
我以为再见到她会是在看守所或者法庭,没想到会是在一家私人开办的疗养院。
原因很简单,因为证据不足,或者说查无实据。警方搜遍了整个樱花林,没找到穆彤彤的尸体,一场大雨洗刷了所有痕迹,意外的是发现了另一些东西。
他们发掘的时候,我和石苓人因为游以默的关系也在现场。看着刑警督促民工们扒开一处草草埋葬的土堆。土堆土质松软,显然是新堆起来不久,刑警很快就将土堆扒开,里面现出一个个比热水瓶略粗一圈的玻璃瓶来。一名刑警将玻璃瓶捧在手上,冲净表面的泥土,玻璃瓶内现出一个蜷缩身子的婴儿。
这样的土堆还发现了好几处,有新有旧,没错,都是刚出生的婴儿。在我忍不住呕吐之前,他们发现的目测起来应该有四、五具尸体吧。
虽然现在风气开放,许多大学生不认为偷尝禁果是件坏事,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或者对大学生们而言,所谓的伤风败俗,无脸见邻居和亲戚,却是一种无限甜美、充满吸引力的行为。
尽管如此,居然把出生后没多久的婴儿遗体埋在这种地方——实在令人质疑那是什么心态。
石苓人淡然评论,“问题是那些女生,大概是不想因生养这个孩子而毁了她们的生活吧,首都大学历史上,曾有个女孩坠楼自杀,就是因为……怀孕三个月了,而男方却是无影无踪。”
“你是说……”我瞪大眼睛,“这些孩子是被……”
“据说发生杀婴事件的地方,会出现婴儿的幽灵——因为很常见,我听过类似的故事。”
我想起了林友亚说的话:“我知道人性本色,性是人类生存繁衍必须的,我并不讨厌这一点,‘阿仁’。但我非常讨厌那些以为没有了性就是世界末日的家伙。我听说过很多男人把日常生活当成是下一次上床之间的无聊空虚,这样的人为数众多,丑陋不堪。而且,那种事情我早知道了,你能不能说点别的?”
一见到石苓人,我的心里就开始憋屈,忍不住开口呛声。
奇怪的是,我难过的已经不是他背着我去咖啡馆当服务生还骗我说在心理咨询室内睡大觉,我难过的是,他为什么能对我看不惯的一切淡然处之,我对这一切只能有气无力?
成长是一场战争。最先低头的人,就是输了的那个……我觉得这没科学根据,勾践卧薪尝胆三年,不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韩信忍了胯下之辱,后来不也……好吧,结局不太好,但过程是惊天动地的!
“那我该说什么?比如这是个道德问题,但与本案无关。”
是的,事情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困难,等林友亚清醒了过来以后,警方以极高的效率问讯并弄清楚了基本事实,并确定了对案件中不同嫌疑人的不同强制手段。可惜现在因为证据不足,游以默的上司根本不给她开逮捕证。
据说辩护律师认为,几个被告人当时的精神状况极度错乱。根据研究显示,人类目睹惨案时会遭受极大的心理创伤,认为所有的事都是自己的错,将责任归给自己。所以不能因为口供证据就认定犯罪嫌疑。
可恨,我觉得那个人绝对有问题!我说的那个人是指林友亚……
林友亚。之后我没亲自接触过她。不过听游以默对她的描述,我觉得她精神状况很糟糕。但这并不是她逃脱审判,被送去疗养院的理由。
而刘耀勇属于被决定批捕,但允许取保候审的一类。
至于贝杜兰,调查发现她的父母死于一年前的意外,多亏有父母留下的遗产,才能勉强支付学杂费用,难怪其他人觉得她有一段时间性情突变。据说她本人是受了太大打击,好像完全失去先前的记忆,一问三不知。怎么去的筒子楼那里,为什么到那里,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都是一问三不知。在警方提示下,最后的记忆是与穆彤彤的争吵。
因为是零口供,于是案情陷入了死胡同。
“都是现在的办案方式太温柔!”
游以默对此愤愤不平,石苓人却觉得情有可原……讽刺的是,我们对地下室的发现,反而为刘耀勇、林友亚那四个人做了不在场证明!毕竟在他们的供述中,没有提到密室监禁的存在,而且也没有作案时间。而单方面的口供证据,在几家聘请的律师团前溃不成军。
“我是说,这四个人的不在场证明都不明确,会不会是他们互相串通好,刻意模糊调查的焦点,或者某人后来潜回樱花林,把穆彤彤的尸体转移出来,却发现她还有一口气,所以监禁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