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新总部(1 / 2)
叶冬青吃完午餐后和员工们讨论起扩招一批新员工的事,让他们拟定空缺岗位名单,大约需要招募四十人左右,涵盖金融分析、风控管理、财务管理、法务部等十多个岗位,并且需要两位专门打扫卫生的保洁员,以及公司安保人员。
现在的淡水基金公司的构架不健全,接下来很快就要搬进新公司里,此类的问题可以先搬上日程了,有人建议他收购整合几家现成的基金公司,开始组建正常的公募、私募部门,往pe和vc方面发展,前者是“私募股权投资”的缩写,而后者则是“风险投资”的缩写。
它们跟高盛、****、美林证券之类的投行又存在不同,被细分为多个大类,叶冬青的淡水基金公司之所以受到那么苛刻的监管,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的某些投资,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基金投资范畴,把以风险一般的基金公司,硬生生做成了具有高风险的pe、vc,证券交易委员会那边自然会多加关注,其实是很负责地为投资者们的利益考虑。
叶冬青听得认真,身为手下员工们眼中的“冒险家”,他这位年纪轻轻的小老板在员工们眼中已经有了些威严,没办法,钱多的是大爷。
不仅只有他这位当老板的感到刺激,动不动就是那么高的杠杆,这帮员工们也经常跟着心跳加速,有几位接线员怎么都想不明白,淡水基金这家小公司究竟是如何迅速扩大成现在这种规模。
最近推销时候总喜欢加一句“我们公司两个月内赚到五千多万美元”,真有不少投资者就这样乖乖上钩了,淡水基金账面上有钱,意味着兑现能力有保障,众多基金公司就是这样因为一战成名,飞速滚雪球壮大起来。
“我们公司最好改个名字,改成淡水投资集团什么的,听起来更酷一些,业务范围似乎也更大。”
此刻坐在办公桌上,叶冬青手上夹着雪茄告诉几位员工们说道,他继续开口:“分明不是传统的基金公司,但却被这个名字限制住了,前两年无数基金公司亏到破产,导致投资者们心里有阴影,加上媒体们幸灾乐祸扩大了影响,会让部分人不愿意相信我们。
不是刚创业那会儿,我们已经有了点实力,兼并其他公司之类的不需要,那只是在花冤枉钱,老实说我看不上那么点佣金抽成和管理费,几款理财产品继续卖,投资者们开心,我也开心,就是要跟银行抢业务,等到哪天其他公司愿意相信我们,花上千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购买我们的理财产品,这才是成功。”
“老板,我想知道等招募到新人,你会从我们这些人里选拔管理人员,还是从新人里面选?”
“这个还是得看能力,不过我可以给出保证,只要业务不出太大的差错,别整天不干事,此后裁员计划里就不会有你们这帮老员工的名字,好好干,你们的晋升机会肯定比新员工大……”
时间到了一月中旬。
近期叶冬青被折磨到要死要活,他终于还是把钱都投进了原油期货市场里,再一次选错时机,倒不是说亏了多少钱,截至目前为止算下来还小赚上千万美元,只是油价像是过山车一般,很可能第一天赚到两三千万美元,第二天又赔了进去。
手里总共握着价值八亿七千多万美元的原油期货订单,足足三千多万桶原油,说起来都够某个小国家使用一段时间了的,就剩下些用来抵御风险的资金。
小爱德华听说这件事情后,特意打了个电话给叶冬青,哪怕是他也忍不住捏了把冷汗,直言从没见过如此激进的投机者。
每天睁开眼睛就看油价情况,睡觉前也要看一看,最近叶冬青长期处于精神亢奋状态中,新房子还没装修好,劳拉依旧待在酒店里,到了十六号这天,刚完成五十多个小时的社区服务,距离完成全部惩罚还差一百多个小时。
美国法官很喜欢判谁去进行社区服务,权当是做公益了,这种惩罚方式也算一种特色。
叶冬青那间位于普川大厦的豪华公寓没有完成装修,主要是为了避免影响到邻居,只能在规定的时间点开工,早晨不行、中午不行、晚上不行,就连周六周日也不行,工期时间被大大延长。
说来好笑,因为装修的事,楼上那位目前的地产商人,还特意跑来嘱咐过施工方,千万别在每天下午五点半之后动工,可惜叶冬青还没机会当面见见那位传奇商人。
楼下的办公室较为简单,昨天已经完成全部收尾工作,美国对装修材料要求比较严格,几乎没有多少需要通风晾晒除甲醛的概念,一般刚装修好不久就住进去了,残留的那些有害气体不会对人造成太大影响。
所以,今天淡水基金公司正式请来一支搬家队伍,开始乔迁前往新总部,该租房子的员工们大多已经租到,剩下的多半也已经想好如何解决工作日出行问题,按照华人的习俗本应该放鞭炮庆祝这种事,可担心被人误会成华尔街发生大规模枪战,这个念头只在叶冬青脑袋里转了圈,很快被他放弃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