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归心(1 / 2)
大家和王廷一样兴致颇高,诸葛瑾顺着王廷的话往下说道:“我等一路行来,独有荆州等地百姓安然,王刺史心比天高,定能带的我大汉百姓愈加昌盛!”
“哈,过奖了,群策群力尔!”王廷笑着回答道。
“诸位均为大汉栋梁之才,趁此良景不访探讨天下一二。”王廷说到这,看了一眼方正,方正会意,忙吩咐下人在城上设下饮茶事物。
王廷招呼众人围坐道:“古人有言:‘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即得其母,以知其子。即知其子,复守其母,则无殆。’此言今人皆知,然身在高位者,十有八九将此言忘却脑后。只知高位号令天下,而忘却号令之母是何。
其只知君为上,臣为中,民为奴役。
殊不知民乃国之父母,民不悦则国乱,国乱则号令不通,号令不通则国亡也。
故国之母乃民才是,百姓才是‘天下有始’之中的始啊。”王廷说到这里示意众人饮茶。
众人听了王廷的那还有心思喝茶,都在细细回味王廷的话。
王廷的话用传统的圣言直接推翻了传统的理论,这段话是引用庄子的话,但传达的意思却是以民为本,而非传统的君本思想,他们需要时间消化吸收。
能引经据典把这三人镇住,一是王廷的古文知识大进,二是超越时代的先进思想和理念。
刚才王廷的话意思是天下万物都有个原始,可以把这个原始当做万物的根本(母)。掌握了根本,就可以根据这些认识万物的特性,回头再坚守根本,就终身没有危险了。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也都认同是至理名言,但王廷接下来的话顺接了这个至理名言,引申到国家层面。
人一但当了皇帝就大都忘记了这些基本的道理,只知道号令天下了,只知道皇帝高高在上,指使官员奴役百姓。他们都忽略了给他们号令天下的权力(母)正是被他们奴役的老百姓,试想如果老百姓不听从号令,说明皇帝就失去了号令的权力,朝代也就终结了。
他说的轻描淡写随意而出,可听在中人耳中不异于惊雷一般。
王廷引经据典说的非常有道理,众人听了极其佩服。
但里边又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就是颠倒了皇帝和百姓的关系。
天下是谁的天下,当然是皇帝的,那皇帝当然有权利号令天下了。
这是骨子里的认同。
可如果认同了这个,王听的话就没有道理了。如果如果王廷的话没有道理,但委实又无法反驳。他们几人在想造成内心里认识出现矛盾的地方是什么?
为什么眼前的王刺史画说的这样正确反而给自己内心带来如此大的困惑。
而王廷边细细的品茶,边在等着众人对他着这番话做些评论。
超越这个时代的政治了解,用对方都知道的至理名言引申出来,话虽简,但还是立即镇住众人于当场。
他们想不明白的地方,王廷心里非常清楚他的困惑在哪里。
就像一个人遇到一个难题,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答案,当某些人告诉他答案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觉得这答案太简单和出人意外了。
这就是一个潜意识的问题,试想在王廷的前世,所有人接受的教育都知道天下是百姓的,官员就是百姓的代表,如果有人说天下是某个人的,肯定不假思索的会说胡言乱语。
同样的道理,这番话如果放到了汉代,则完全颠倒了。
因为现在的人接受的思想就是为君思想,所有的思想都是为君王服务的。
这是骨子里的东西,即使庄子的话大家都认可,一直是当做了花瓶欣赏一下,赞美一下,但生活中就把这番道理抛到九霄云外了。
不但人当上了皇帝有这样的思想,就是普通人也是这些的想法,所以对于王廷的随意之言一时间哪能如此轻易找到答案。
王廷见几人都不发言,赶忙接着说道:“闲暇一谈尔,诸位莫要为难。如几位无事,可随我在咸阳同行,看看对诸位是否有些启发!”
接下来王廷率领儿童团在咸阳待了足有一个多月,他让儿童团在典韦的带领下去附近军营驻地实习拉练,自己则和方正等一众官员到西安各地进行调研。
当然,王廷也带着周瑜等三人在一旁参观自己手下的官员是如何行事的。
只要不是军事上的,王廷不怕看。
就是他们学去了投奔他人也不实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