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2 / 2)
当然,最后证明这就是她的错觉!看起来很繁华的商业街道,其实很不‘商业’,大量的商品要么要票,要么得写本儿,作为外来人,想要买什么是真有难度!
这大概也是知道毛思嘉来上海,同事都没有托她带东西的原因(之所以如此,也有可能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后少不了去上海的机会,很没必要这个时候欠一个人情),最后就一个邻居请她带一床丝绸被面回去——丝绸很贵,但这是不要票的。
其实北京也有好丝绸,全国的东西都往北京送呢!不过这个时候国人买东西最喜欢外国货和上海货。一床被面是从上海来的,说出去就比一般的有面子。
毛思嘉并没有因为‘这也不能买’‘那也不能买’困扰,实在买不了就当是逛街了。逛街这种事,重要的是过程,也有逛了一整天却什么都没买的。
再者说了,也不是什么都不能买...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要票的。
票券本质上是一种安排,往往意味着供不应求,只能通过□□券的方式控制分配,真要是充足就不用票了——这时也有一些不要票的商品,无不是不担心供应的。
所以,那些处理品,又或者不太实用的奢侈品,这些都不要票!
毛思嘉在南京路的一些百货商店逛,首先买了答应邻居的丝绸被面,然后目光就被隔壁柜台的家具吸引了——是红木老家具,估计是从哪儿抄家抄出来的,也知道这些东西有价值,没有贱卖。
只不过如今的情况,要找一个买的起又不怕惹麻烦的买主也是很难了。毛思嘉看到有几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几次想过去看看,最终还是没过去...毛思嘉倒是不担心惹麻烦,一方面是她根红苗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知道现在情况越来越好,过不了多久那些事都不用担心了!
但问题是她家住北京,想要把沉重的红木家具弄过去,还是太勉强啦!
百货商店没有票券也买不到什么东西,第二天毛思嘉就专攻‘国旧’了,就是所谓的‘国营旧货商店’了。上海有诸多‘国旧’,不过其中名气最大的还是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
毛思嘉做完了分配的工作就过去,本想领略领略传说中的‘淮国旧’,但排队的人太多了,她转头去了别的‘国旧’。
淮国旧虽然名气大,但其他的旧货商店也不差!毛思嘉就在南京东路一家国营旧货商店里消磨了两个小时,最终带出来两盏旧台灯。
对于这个时代的国人来说,这对台灯挺好看的,或者说太好看了,充满了‘资产阶级审美趣味’,挺不好卖的。
也不知道是来自哪个大资本家——毛思嘉无比确认这一点!这是十九世纪后期的台灯,蒂凡尼家的限量版!毛思嘉不了解孙继东的那些古董,但她对台灯有一段时间挺着迷的,也有过一些了解。
甚至买过一些经典款的复刻。
所以一看这两盏台灯就知道这是什么了,两盏台灯等个几十年,加在一起就是十几万美金——百来万人民币呢!她也不担心遇到假货,这东西说是古董,事实上年份并不长,现在在国外价格都还没真正起来呢!仿货的没有利益驱动,谁会做呢?
在国外都不一定能见到假货,在国内就更不可能了!这又和孙继东摆弄的那些古董有着巨大差异。
不过话说回来了,真等到那个时候,毛思嘉相信自己早就暴富了...她不去想自己能做多大的事业,但抓住先知先觉的优势,看准风口赚点儿钱她是从不怀疑的。
真到了那个时候,两盏古董台灯卖的钱她恐怕就不会在意了——她甚至不会卖掉这两盏台灯,毕竟好看的东西谁不喜欢呢!真的不缺钱的话她肯定是愿意留下来给自己赏玩的。
第103章
上海的国营旧货商店很有名气,人气并不比那些大商场来的小,甚至人气还更旺一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很多商品都不要票——旧货商店,自然是有旧货的,旧货不要票是常理。这个时候的人可不会觉得用旧货哪里不对,反而是勤俭节约、会过日子呢!
周围的人不会因为一个人用了旧货嘲笑他,反而一个人打肿脸充胖子,不懂得量入为出会被人认为是不会过日子、不值得结交。
另外,这些国营旧货商店也不只是卖旧货,甚至不主要卖旧货!
真说起来这年头大家都不宽裕,一件东西肯定是会珍惜使用的。以衣服为例,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甚至有些人会大人穿了孩子穿,哥哥姐姐穿了还有弟弟妹妹拣去穿!最后实在不能缝补了,那也是用碎布浆袼褙、做打补丁用的材料。
旧货?收破烂的恐怕也收不到什么东西了。
国营旧货商店主要是一些‘处理品’,比如工厂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甚至残次品,这既包括最终产品,也有一些零部件。
毛思嘉就看到不少卖收音机零部件的...这甚至不比自行车,自行车个人就能修,日常损耗又大,零部件成气候有情可原。收音机就是另一回事了,一年到头修不了几次,理论上来说应该没什么商店卖零件才对。
事实上也确实没什么商店卖零件,卖收音机零件的,集中在特定的国营旧货商店,都是所谓的不合格产品,走工厂弄出来的。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量,一方面是玩收音机的人多,显然组装收音机不只是首都孩子的爱好,上海小年轻也喜欢这个。另一方面,是这几年各广播器材厂的废品率越来越高(这一时期很多工厂都有管理上的问题)。
其实很多处理品并不妨碍使用,又不要票,又相对便宜,上海本地人自然愿意来!外地人一般不了解上海的国营旧货商店,这又不像是几十年后,资讯发达,可以通过提前‘做功课’来弄清楚这些。
毛思嘉之所以知道这个,还是因为毛爸来过许多次上海,对这些有了解,和她有说过呢!
另外,国营旧货商店也有一些普通百货商店的商品,不过这些商品的售卖方式也和普通商店差不多。该什么价就什么价,该要票的也一样要票!
毛思嘉买了两盏台灯之后就看不到什么让她有购买欲的商品了,上海货流行归流行,她却不是特别get这个的。而要说一些日常所需,上海有的,首都基本上也有,不存在非要在上海买的。
不过最后一天她还是买了一些东西...类似‘来都来了’的心态。
比如衬衫,男式的和女式的她都买了两套...国营旧货商店这边买是不要布票的,按照售货员的说法这是瑕疵品,但就毛思嘉的眼光来看,看不出和普通衬衫有什么不同。
男式衬衫没什么可说的,即使是上海也做不出花来。但是女式衬衫就有些意思了,上海人即使是在这个年代也是尽力在条条框框里追求一些小细节的。风声紧的时候就不说了,这两年没有那么严苛了,这边立刻表现在了服装上。
剪裁有了曲线,达不到贴身的程度,但确实有了审美需求。至于领口、袖口上面的小细节,比如打不打褶子、尖的还是圆的、大领还是小领...乍一看和北京商场里的衬衫没什么不同,上身后才能发现小心机!
还有图案也有不同,这两年北京也不像是前些年全是纯白衬衫、黑白灰蓝罩衫了,但在图案上依旧非常保守。上海这边风气开放许多,年轻姑娘们穿的基本上是各种小碎花,就算是格子的,颜色也没有那么沉闷。
逛街买东西还是挺愉快的,对于毛思嘉来说这一天唯一不太好的地方就是身边总有一个陌生人晃来晃去。
留在上海的最后一天是纯粹的自由活动,毛思嘉吃完早饭就出了招待所...然后就和沈同志他老婆同路了——毛思嘉肯定不想和不太熟的人一起,但沈同志老婆太自来熟了,就说自己没来过上海,乱玩儿了几天,还没逛到点子上。
沈同志好像也不只是为了结婚来上海,可能来这边也有一些要办的事,这两天他老婆都是自己打发时间的。
“我也是第一次来上海...”毛思嘉说是这么说,人家却不当回事,依旧要和她一起。
或许之前也不知道国营旧货商店,来了之后沈同志老婆就像是老鼠掉进了米缸里,根本出不来——看什么都想要!
这边很多商品是不要票的!
毛思嘉见她毛巾都买了四条...实在弄不懂来一趟上海带毛巾回去是什么思路。
不过考虑到她也带了几件衬衣回去,也就不好说人家什么了。
“毛同志不再买点儿什么吗?是不是没带够钱?”沈同志老婆这样说着,就像是要借她钱一样...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两人不过是萍水相逢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