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此消彼长,萧氏崛起十(2 / 2)
曹操勇于承担不假,可自己主动承认错误,跟被别人逼迫认错,完全就是两回事情,这就跟喝酒一个样,自己喝的心情舒畅,别人灌的难以入口!
堂堂大汉丞相、魏公,纵横天下数十年了,上到天子、下到百姓,谁不是俯首帖耳的,如今却被人逼着认错,是可忍孰不可忍?
如果倒退三五年,曹操一定拔出宝剑,砍了边上的黑脸家伙,就算是不砍死他,也得砍成重伤,好好出胸中一口恶气!
可惜时过境迁了,自己年老体衰、威望下降,无力执掌国家大事了,如今民变四起、人心惶惶,曹家要想转危为安,必须倚重这个黑脸家伙呢!
何况人家劳心劳力,刚刚帮自己处理了家务事,现在就拔剑相向,也有点说不过去,真是又让人恨、又让人爱呀!
“救民犹如救火,一刻耽搁不得,若按照《治国十策》而行,多久可以平息民变,又多久能富国强兵?”
强行压住火气,曹操终于说话了,政治活动看似高深、其实就是利益交换,自己可以承认错误,前提是有足够的利益!
说白了,男人没有江山,又谈何脸面呢,勾践为奴活命、刘邦尿遁脱身……都是用脸面换了江山,谁又敢多说什么呢,‘罪己令’自己可以下,萧逸也得做出保证,多久能扭转局面?
“三个月稳定人心,半年内平息民变,三年府库略有盈余,五年后可以富国强兵,末将若是做不到,愿献上项上人头!”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愿立军令状!”
“啪!-啪!-啪!”
萧逸心中清楚,自己又得罪了奸雄,可政治博弈就是如此--此消彼长,不进则退,于是伸出了手掌来!
曹操也伸出手来,狠狠的击打三下,他一直怀疑萧逸的忠诚、也怀疑过他的人品,却从不怀疑他的能力,《治国十策》可安天下!
‘桓、灵二帝以来,朝廷纲纪松弛,外戚、宦官纷纷秉政,以至于四海沸腾、民怨冲天,先有黄巾贼寇猖獗,四处攻城掠地,又有何进、十常侍、董卓祸乱朝政,以至诸侯并起,杀伐不断……
迁都许昌以来,本相上奉天子,下安百姓,屯荒田以充国库,蓄士马以讨不臣,历经十余载岁月,终于荡平中原各地,然连年征战不住,百姓不免疲惫,府库亦为之一空……
本相执政以来,略有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曹操执笔在手,亲自写了一道罪己令,而后加盖丞相金印、魏公之宝,令人立刻颁布天下各州郡!
在坐不乏饱学之士,看过后无不面面相觑,这份罪己令--言辞恳切、内容详实,也体现了认错的诚意,可是其中有些措辞,明显借鉴了有名的《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乃雄才大略之君,执掌国家大权以后,他政治上任用良臣,压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了中央集团;军事上启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北逐匈奴,经营西域,开拓土地数千里!
可是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百姓们苦不堪言,关东地区还爆发了民变,天下大有分崩离析之势,与曹营集团现在的局面很相似,都是坐在了火山口上,随时可能粉身碎骨的!
关键时刻,汉武帝拿出大魄力,下达了一份《轮台罪己诏》,向天下臣民检讨了错误,并取得了世人的谅解,之后的岁月里,与民休养生息,重视发现经济,慢慢的恢复了国力,才有了后来的‘昭宣盛世!’
曹操的这份‘罪己令’,与其说是借鉴,不如说是抄袭呢,其中‘所为狂悻,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几句,与《轮台罪己诏》一模一样!
奸雄就是奸雄呀,政治手段如此老辣,在承认错误的时候,都没忘记了刷声望,这是以汉武帝做榜样,还是以新朝武帝自诩呢?
不管怎么说,曹操下了罪己令,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接下来,就该萧逸出手,平息中原民变、进而富国强兵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