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二十五(1 / 2)

加入书签

这一日的朝会,可委实热闹得很。

趁着皇上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宁州赈灾以及防治时疫的情况,崔侍郎就抢先一步,当着文武同僚的面,把他参升平公主的奏折,拿出来了。

他想的是,要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给此事定下基调,后面不管向侍郎再如何解释,都显得象是在掩饰,全无用处了。

“臣参升平公主,奉旨守孝期间,德行有亏,与和尚过从甚密!”

“旁的话臣也不好多说,请圣上和诸位同僚亲自来看吧。”

崔侍郎今日可是有备而来,宽大的朝服袖袍里,还暗藏着一轴等人高的画卷。当众揭开,亲自提起,那画比他人还略长,有些拖地。

只见画上一个年轻俊美的和尚,飘然出尘,眉目迭丽,栩栩如生,赏心悦目。

听着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再看那些惊掉下巴的眼神,崔侍郎万分得意。

看看看看,他就说这一千两银子花得值。请了宁州最著名的画师,专程给净云和尚画了张像。

本来要不了这么贵,可谁叫他做的事儿见不得人呢?

硬是给了人家一千两,叫人家偷偷摸摸的画了,还得守口如瓶。

“这位,就是宁州玉泉寺的净云和尚,自幼出家,今年方才二十七岁,在当地素有美名。但臣在宁州的短短数月间,这位净云和尚却是出入金光侯府不下二十余回。每回都是拜访升平公主,半日方归。”

“虽说是为了抄经,可玉泉寺里多少德高望重的老高僧,为何偏偏派一个如此年轻俊美的和尚来?还专门趁着金光侯不在家的时候。”

“臣知升平公主出身尊贵,也不敢妄自诋毁皇室宗亲。可这件事,实在是招摇得令人发指!臣也是替金光侯不平,他在边关为国效力,谁知后院却出了这等令人蒙羞之事?偏偏偌大个宁州,竟是无人敢问,无人敢说!皇上,臣实在是不忍见到金光侯这等国之重臣为一妇人蒙蔽,才斗胆上奏,还请皇上明察!”

崔侍郎说得慷慨激昂,自己都快被感动得热血沸腾,落下泪来。

他算计得极好。

用这样莫须有的罪名,抹黑升平公主,最难解释了。

偏偏他还捎带着金光侯,好似看不惯升平公主,才替尉迟圭打抱不平,不正显得自己不畏权贵,忠心无私?

看他这番话落下,朝堂上犹如一瓢冷水落进了滚油锅,轰然炸开的场面,崔侍郎越发得意。

如今,还有谁会关心宁州赈灾和防治疫病的情况?

向侍郎就是累死,说出一朵花来,也无人肯听。

八卦与闺房私事,永远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东西。

就算是读了这么多书的大臣们,也不能免俗。

斜眼看向侍郎,看他那一副大吃一惊,呆若木鸡,闭口不语的模样,崔侍郎忍不住心中冷笑。

他是辛辛苦苦做了很多事,甚至不畏艰险的探访曾经染病的百姓,可有用吗?

屁用没有!

远远比不上给金光侯戴上一顶绿油油的帽子来得吸引人。

这手段就算有些不大光彩,又算得了什么?

做官的真谛是主持正义,为民申冤?

那是傻子才干的事。

真正聪明人,就该懂得用最省力的法子,达到自己的目的。

自诩为聪明人崔侍郎,是一万个为自己骄傲!

好几个相熟的同僚,已经开始出声附合。

升平公主怎能如此作派?

太辜负皇恩了。

还是三百年名门世家教养出来的,就这般品行?

崔侍郎很满意,他要的就是这样效果。

只是,微让他有些疑惑的是,原应该站在他这边的大佬,怎么没一个站出来说话?

反而眼神犹豫,看着他的神情,也甚是古怪。

可崔侍郎只疑惑一瞬,便自我开解开来。

到底都是朝中大佬,哪好意思品评妇人闺房私事?难免显得不太厚道,他们不下场才是正确的。

可自己需要打铁趁热啊,所以崔侍郎又开始说了。

“陛下,这些事俱是臣在宁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断不敢胡诌乱编。升平公主此举,实在是有伤风化,有负圣恩。请陛下明察!”

需要明察的陛下,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微微垂眸,令群臣看不清他的眼神。

只有身边的近侍,才看得见皇上半藏在宽大袖袍中一只手,在静默的捻动着沉香珠串。

这表示皇上心情不太好。

是很糟,才需要捻动珠串来平静一下。

那是为了升平公主的不检点而生气?

今儿朝上,许家没人。

修国公许遂老迈,老妻近日病重,驸马许观海和成安长公主都在家中侍疾,已经多日未曾上朝入宫。其余得力的朝中子弟,皆不在京城为官,外放各处。

尉迟家更是除了金光侯一枝独秀,尚无人有资格站上朝堂面君。

故此一时之间,无人替他家说话。

不,

还是有的!

一位大臣站了出来。

是颜大尚书致仕后的礼部尚书,最是老成持重,端方严谨的一个人。跟许家尉迟圭都没有什么交情,甚至在宁州疫情这事上,还存着较多疑虑。

“此事,似有不妥。”

“单凭一幅画和几次上门,又能说明什么?这样便无端猜疑一位皇室宗亲,未必也太不谨慎了些。”

他说的是大实话。

可崔侍郎瞬间激动了。

终于有大佬下场了,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越发理直气壮,“若是大人不信,可以查啊!”

呵呵,这种事,只能是越查越糊涂,越抹越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