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2 / 2)

加入书签

萧知珩进了门,刚走到屏风,就碰到了那位丽妃。

此处隔间恰好无人,丽妃笑着行了礼,“见过太子殿下。”

对这位前北漠公主,萧知珩的印象其实不深。此刻他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只觉此人长相张扬艳丽,隐隐有一分熟悉之感。

丽妃自然是感觉到了对方打量自己的视线,红唇微勾。她正想说点什么,但是萧知珩只是回了礼,嘴里只有淡淡的一句:“您慢走。”

丽妃愣了下,然而下一瞬萧知珩留给她的只有一个冷漠的背影,这瞬间就把她嘴边要说的话给堵住了。

三番几次被同一个人拒绝的滋味是极其不好受,骄傲的丽妃自尊接连受挫,心底有点恼火。

但她也没做什么,美眸中带着一丝阴狠,她只是冷冷地笑了一声。

本来她还想着试一试萧知珩能不能合作,现在看来是不必了。

呵,自求多福吧。

丽妃离开后,便有一个不起眼的内监迎上来了,躬着身,送主子离开。

宣帝刚喝了一盅吊精神的参汤,气色红润,便将太子唤到跟前来,说道:“朕方才在回来的路上问了刘爱卿,说祭礼一事,早已经安排妥当了。太子可清楚吗?”

这话听起来像是例行公事的询问,但若真是如此,宣帝也不会特意多问一句了。

刘老大人是那种极重规矩的老臣,为人古板,即便从前朝堂上盛行结党分派也从不站队,如今却对太子很赏识。

这让人费解,自然宣帝也想知道太子是不是已经开始拉拢老臣了。

萧知珩怎么听不出来这话是什么意思?他压着胸口那一阵隐隐涌上来的烦躁,也没打算找什么完美的借口打消宣帝的疑虑。

他如实回道:“儿臣在离宫前曾被两位老大人提点过,大概知道一些。”

宣帝点了点头,道:“你这才刚听政,要上手理朝务难免会磕磕碰碰,旁人多加提点是应该的。”

萧知珩没出声。

宣帝说了一会儿有些干渴口苦,便要喝水,正打算喊人。

这时萧知珩慢腾腾地起身,慢条斯理地倒了水,恭谨地将杯盏递了过去。

宣帝一时有些恍惚。

他都有些忘记,上一次太子默默地给自己倒茶,是什么时候了?

应该是在这孩子很小的时候,七岁?十岁?那个时候,身子还没那么差的小太子聪颖乖巧,是有些黏人的。

宣帝陷入了模糊的回忆,饮尽了水。他又看着沉默不语的萧知珩,常年病重奄奄一息的孩子此刻在自己跟前安然无恙地坐着说话,让他的内心有一点感慨。

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走到今日,已经衰老。

人老了就多思,譬如此刻他与太子相处如此疏离,竟感觉到了几分说不出来的遗憾。

此时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殿中早已点了烛火。人在昏黄的灯下,就平白多了几分苍凉。

宣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好不容易才说了句示弱的话,道:“朕老了,往后朝中的大小事,只能指望你们了。朕对太子……也是寄予厚望的,太子能明白吗?”

这么多年了,这还是强势的宣帝第一次流露出服老示弱之态,也是第一次对萧知珩说这样的话。

可萧知珩听了,只觉得讽刺,心里反复地咀嚼着寄予厚望这几个字,心底的冷笑一阵阵袭来。

是啊,可不是寄予厚望么?毕竟不是谁都能当皇帝所珍爱的棋子的。

萧知珩声音冷静,道:“儿臣无能,命数不定,没有那个福气,恐怕有负父皇所托。”

宣帝面色变了变,仿佛是被戳到了痛处,便道:“谁说你没有福气?朕对太子寄予厚望,太子自然就有这个福气。”

说着,宣帝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神情变得有些阴沉。

他竭力放平了自己的语气,面上似有几分深沉的悲哀,便温和地开口问道:“太子是不是还在担心从前的事?或者,心里是在怨恨朕?”

当年行宫那件事,两人避而不谈。宣帝差点赐死了太子,遮掩了陈年旧事,也算是一并掩盖住了伤疤。两人维持着父慈子孝的表象,粉饰太平,相安无事。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曾提起,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此刻宣帝乍然一提起,就像是活生生撕了结痂的伤口。

谁都不好受。

萧知珩觉得好笑极了,明明是心知肚明的事,为何偏偏要反问起他来,却是锥心痛悔的语气呢?可笑。

萧知珩压着嗓子,闷咳了一声,静静地说道:“不敢。父皇是君,掌天下人的生杀予夺大权。况且,父皇对儿臣已经够手下留情了。”

宣帝一听到手下留情,脸上的神色剧变。但他还是勉强撑住了,镇定下来,斥道:“太子在胡说什么?哪里听来的这些不像样的话。”

萧知珩轻声笑了,胸膛里那股阴沉沉的郁气始终压制不下去,便恶从胆边生,他心里忽然生出一种不管不顾的放纵,想摧毁点什么。

他道:“难道不是吗?因为愧疚,父皇对儿臣一直都手下留情。说来也是祖宗保佑,儿臣命大。父皇慈爱,可怜儿臣自幼丧母,命轻福薄,便什么都不再计较。您对儿臣千恩万宠,把儿臣的命吊着,也算是安慰自己,也安慰母后的亡魂了。”

所以宣帝才会这样为难,对他手下留情,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又不费余力地利用。

当然后面那一句萧知珩没有说。

不过就光凭上面说的几句,就已经成功触怒了宣帝。他的面色已经非常难看了,抬手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气道:“你!你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混账话!”

萧知珩当然是知道的,他头脑清醒得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