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2 / 2)

加入书签

许菱双在书房看书,秦远就跟小吴在院子里陪着梁杏子发呆。

到了四点半,李桃和李冰他们就兴冲冲的过来了。

“许老师,我们快点去火车站吧。”李桃打扮的光鲜亮丽,头发还用了桂花头油,身上香喷喷的。

梁杏子看到陌生人,好像就更加迷惑了。

她指着李桃他们对秦远说:“赶出去!把他们赶出去!”

秦远点头道:“好,他们马上就走了。”

许菱双背着包从屋子里走出来,秦远花钱请的杨大姐也过来了,他又简单的跟杨大姐交代了几句,就跟许菱双他们一起走出去了。

李冰开着董家的车,李桃想跟许菱双说话,所以就坐上秦远的吉普车了。

车子没开出去一会儿,李桃就说:“许老师,你婆婆看上去好像不太对劲,有点……傻。”

“她不是有点傻,她是真的傻了。她脑子里长了个肿瘤,现在在等张老过来给她开刀。”许菱双道。

李桃捂住嘴巴,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啊,我不知道,我不该乱说的。”

“没关系的,你说的也是实话嘛。”

“秦大哥肯定很难过。”

秦远一边开车一边说:“我不难过,这些年什么都见过了,生老病死这些事情是阻挡不了的,都是天意。再说了,我跟我妈的感情没那么好。但她是我妈,所以给她治病是我应该做的。”

几个人聊着天,车子很快就开到了火车站。

李桃急得不得了,拉着许菱双就朝出站口那边跑。

许菱双说:“慌什么?还有二十分钟才会到呢,再说火车经常晚点的。”

“五哥吉人天相,火车肯定不会晚点的。”李桃非常笃定的说道。

没想到还真的被她说中了,平时晚点等于常态的火车今天居然非常准时的到达了,等大部分人流出来的差不多的时候,董母才扶着董清泉慢慢的走出来了。

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战士,背着拎着很多行李。

董清泉的面皮比从前更白一些,但他行走自如,原本剃掉的头发现在长出了一层短短的发茬,脸上还是众人很熟悉的那副有点欠揍的表情。

李桃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然后大声喊道:“五哥!”

董清泉笑了起来:“哭那么大声做什么?回头吓着别人。”

路过的人确实都朝这边看了过来,但火车站这种地方自古以来就一直发生很多生离死别的事情,所以大家看了看就继续朝前走,并没有人过多关注这里。

很快,李桃就哭着扑了过去,然后抓住董清泉的胳膊哭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董清泉一脸无奈,劝了一会儿见没有效果,他就把李桃交给董母,自己一个人朝着其他几人的地方走过去了。

他先是跟李冰拥抱了一下,然后跟秦远握了手,最后,他看向许菱双,笑着说:“桃子哭成那样,你怎么不哭?”

“你都康复了我为什么要哭?”许菱双笑着伸出手,“我给你看看脑袋。”

董清泉微微弯下腰,许菱双给他检查了脑袋,点头道:“恭喜你啊,恢复的这么好。”

董清泉站直身体,摸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说:“好是好的挺快的,不过呢,就是我年纪轻轻的已经秃顶了,有点影响我的气质。”

开过刀的地方确实有一块疤痕,不过只要日后头发长长一点,应该就能盖住看不见了。

许菱双说:“看你这么可怜,这样吧,我免费给你配一些祛疤药水和生发的药水,保证一年后你又是一头浓密的秀发。”

“你能保证吗?我跟你说,等我去读大学之后,我可是要找对象的。要是脑袋秃顶找不到对象,我可找你算账的。”董清泉笑着说。

董清泉他们原本是春天就要入学的,但因为他受伤住院的关系,所以休学了一学期,要到九月份跟新一批的考生一起入学。

李冰微微有些诧异,他知道董清泉有多喜欢许菱双,所以没想到有一天能从他的嘴里听到找对象这个词。

等李桃哭够了,大家才分别坐上两辆车,喜气洋洋的回到军区大院。

这个时候,许香萍也下班了,她跟岳志峰一起等在董家的大门口,见到吉普车开过来,他们就放起了一挂鞭炮,左邻右舍全都出来欢迎董清泉的康复过来,一个个比过年还要高兴。

不过现在的董清泉是不能累的,所以他寒暄了一会儿,就被董母扶进屋子里去休息了。

家里被李桃和李冰两兄妹打扫的干干净净,李桃还提前炖好了鸡汤、卤肉,现在只需要再炒几个菜就可以开饭了。

董清泉休息了一会儿,等饭菜做好了,大家就热热闹闹的围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

董母认真的说起董清泉的康复过程,说着说着,她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董清泉笑着握住董母的手,道:“妈,别难过了,一切不是都过去了吗?”

“什么过去了?张老都说了的,至少几年内,你都不能做剧烈运动了。以后怎么样,都是个未知数,要看后续的恢复情况的。”董母说:“你以前这么健康的……”

李桃说:“五哥,你不能做剧烈运动,那你怎么读军校啊?”

“爸帮我申请过了,我改了专业,读纯技术类,并且因为我的特殊情况,我可以只上文化课,不参与其他体力训练。”董清泉说:“另外,我已经做好打算了,等我毕业后,我可能就会转做文职了。”

室内一片安静,李桃跟李冰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秦远说:“转做文职很好,老董你头脑好,未来部队也会朝着科技化发展。”

“是不是?我也是这么想的。”董清泉说:“所以,我读完大学后,可能还会继续读个研究生什么的,争取做高精尖的人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