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2)

加入书签

太子道:“是否夸大其词了?生儿育女的女子多了,似冯氏这般自尽的极为罕见。”

“冯氏之殇的确是个案。我查问了,这冯氏乃是家中独女,家里有四个哥哥,父母对这唯一的女儿自是娇养。不过这冯氏并非嚣张跋扈的性子,只是家里人这么呵护着,着实有些柔弱,听不得一句重话。”

“蒙少卿对她说重话了?”

“他们俩是青梅竹马,蒙少卿自然知道她的性情,婚后对这位娇妻亦是呵护备至。”

“问题出在哪儿?”

“冯氏房中的下人问不出什么,我便把蒙家所有的下人都问了一遍,终于在蒙少卿的长随口中听到了一个消息。”

太子没有追问,只看着傅成奚,等着他说下去。

“上月波斯国有使者来朝,鸿胪寺中仅有蒙少卿会波斯语,因此他十分忙碌,每日陪同使者到深夜才回府。他怕扰了妻子安宁,自搬去书房居住。冯氏虽然脾气不好,对夫君却极是关心,虽然蒙少卿回来的晚,她每晚都会去蒙少卿的书房坐一坐。”

“然后?”

“那天晚上,蒙少卿同样迟迟未归,不过那天因为他的裤子沾了波斯使者打翻的茶水,他素有洁癖,便遣了长随回家取干净的裤子来替换。冯氏正好在书房里,在桌上拿了张纸,写了两句诗要长随带给蒙少卿。”说到这里,傅成奚叹了口气,“谁知那长随粗心,一路跑回去,竟把那写着诗句的纸条弄丢了。因怕主家责怪,没有告诉蒙少卿。当晚蒙少卿深夜回府,自在书房歇息,第二日是大朝会,蒙少卿匆匆进宫,忙碌一日后,他照例去波斯会馆接待使臣用过晚膳,他接到了冯氏的死讯。”

太子沉默片刻,问道:“冯氏写了什么?”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这是温庭筠的诗,后两句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若是没有意外,蒙少卿和冯氏真是一对风雅至极的璧人。

“蒙家与冯家是通家之好,两人打小就会偷偷传诗。冯氏这一个多月见不着蒙少卿,相思之意郁结。那天晚上她让长随给蒙少卿带了诗,自己在屋里不睡觉,等着蒙少卿回来,可惜蒙少卿回府便在书房睡下,没有过去看她,叫她苦等了一夜。丫鬟们只知冯氏有孕在身,夜里睡不安生,没把此事放在心上。第二日一早,蒙少卿匆匆前往朝中参加大朝会。冯氏来到书房,又扑了个空。回到院里她就情绪低落,丫鬟这段时间都被责骂得多了,也不敢多嘴,冯氏这一日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照常吃饭、照常睡觉。等到了傍晚,丫鬟们见她还没起,进去查看,这才发现她没了气息。”

“如此。可惜了。”

傅成奚叹了口气,淡淡道:“冯氏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平素伤春悲秋并不为过,只是因着有孕在身,体内阴阳失衡,一个小小的意外便钻了牛角尖。夫君也好,亲人也罢,但凡有人多问她一句,悲剧或许不会发生。”

太子看着傅成奚,良久,方才一笑:“你倒是用心良苦。行了,你的劝谏我听进去了。”

“是吗?”

“你觉得我对她不好?”太子没好气的问。

今日徐幼宁在他身边睡着,他不忍吵醒,坐在马车里看书。

已是做了他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回到书房的时候,太子对此举有些后悔,不知自己为何对徐幼宁忍让至此。但听傅成奚如此说道,顿时坦然了许多。

“好不好,我说不好,可你对人家实在太凶了吧。”

“我哪里凶了?”

“你还不凶?瞧瞧人家幼宁姑娘,刚才在这里坐着,连出气都不敢大声的出,这么胆战心惊的,能养好胎么?”

原来,傅成奚是见到了徐幼宁在太子跟前谨小慎微的样子,从特意把此事提出来说。

太子道:“往后只要她不拆了我的东宫,我都不会怪罪。”

“孺子可教。”傅成奚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之后,正色道,“我可不是危言耸听,为了这件案子,太医院我去了不下二十回,看的妇科典籍也不下白本。这种事虽不常见,却并不罕见。这姑娘是我帮着你从徐家弄进东宫的,人家出身不高,但也规矩人家的姑娘。上回我见着贵妃娘娘,言谈之中把人家当下人一般,人家是你的贵人,不是下人。”

“啰嗦。”太子狠狠瞥了傅成奚一眼。

傅成奚打着哈哈,同太子另说了几桩朝堂之事,闲坐了一个时辰之后,傅成奚起身告辞。

太子独自坐在书房里,看了一卷书,又发了会儿呆。

王吉默默上前替他换茶水。

“什么时辰了?”太子问。

“申时三刻。”

“内阁的人来了吗?”

王吉道:“今日的奏折都拿过来了。”

皇帝醉心修道,内阁首辅虽然每日都会进宫奏对,但奏折却是全送到东宫来的。

虽说是皇帝偷懒,但此事既交给了东宫,太子自然要认真应对,不仅京官和封疆大吏们上奏的军国大事看得仔细,连边陲之地的县令问好请安的奏章都认真批阅。

伏首于文牍卷本之中,不知不觉便过了两个多时辰。

王吉按时捧上食案,太子道:“她吃了吗?”

这个她自然是指的徐幼宁。

王吉道:“姑娘今儿没有午睡,跟月芽在花园里玩了许久,回了承乾宫没多久便睡了。”

太子没有说话,用过膳,重新拿起御笔批朱,这一回便是一直到子时才停下来。

批阅奏折时不觉得累,放下笔的时候才觉得手有些麻。

太子站起身,握拳舒展一下手指。

在书房坐了六七个时辰,早已闷了。

想着出去走走,可鬼使神差的,径直便走到了徐幼宁的门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