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9)(1 / 2)

加入书签

宫里布置的差不多了吧,看着真是喜庆,你大婚的时候是否也是这副模样?沈嘉趴在赵璋的腿上问。

很快就是太后的大寿了,之前皇后派去接太后的人马被赶回来了,太后说自己身体不适不宜挪动,大寿也不过了,省下的钱财可以送去边关给将士们,没必要为了她一个快死的老太太浪费钱财。

朕不记得了,皇后昨日亲自动身去接人了,也不知母后是否愿意回来。赵璋对母亲的感情冷淡了许多,那一次蒲战的话确实给母子造成了极大的隔阂。

沈嘉明白这一点,但他知道赵璋是个孝顺的儿子,想尽最大的努力维持仅有的母子之情,他说:你可以亲自去接,看到你去,太后绝无二话了。

赵璋当然知道这一点,但近来朝廷事多,去行宫一来一回至少三天,且他一出宫又是大阵仗,那才是劳民伤财。

沈嘉看出他的犹豫,低声说:又不是非要大张旗鼓的去,你悄悄地去,别让人知道就好了。

这如何瞒得过去?

就说太后寿诞将近,您要给她老人家闭关祈福,这种事情朝臣就算起疑也不敢反对的,再弄点烟雾弹,足够你一来一回了。

赵璋觉得可行,握住他的手说:你与朕一起去?

啊?我我去了岂不是给太后娘娘添堵?说不定一生气就不回来了。

她并不知道是你。赵璋笑着说,那时候蒲战并没有说出人名,后来太后就很少出寝宫了,更不会派人去查,大概她也知道,如果知道了那个人是谁,母子俩又是一番争吵。

这么长的时间了,后宫里大半还是太后的势力,她不可能不知道的,你不要小看女人的直觉。沈嘉不是高看自己,而是知道自己在宫里的特殊待遇是瞒不了人的,朝臣们以为他和皇上是同门所以备受宠信,但太后不会这么想。

第二天早朝结束后,赵璋果然宣布了闭关戒斋三日的决定,三日不上朝,奏折由内阁共同处理,有大事可以等他出关后再议,若是事关边关之事,由兵部尚书与钱老将军商议决定。

孝道是最好的借口,无人敢反驳他这个决定,而且三日时间不长,还不够边关的消息传入朝廷的,也许并不会发生大事。

赵璋回宫后换了衣裳带着人从密道出宫,沈嘉没有去送行,而是如常去衙门,照例关心了一下棉衣的进度,然后去会计司办理了几件公务,又亲手制作了一张年终总表,让人送去印刷厂印刷。

他还没下衙,杨森就跑来告诉他,制衣厂的事情定了,他们会在年底前选好地址,等开春就能建厂招工,到时候先从夏装入手试试水。

有毅力是好事,大姐夫是有本事的人,好好做肯定会成功的。

杨森忐忑地说:其实心里也没底,但行商之人做哪一行都要冒险,总不能一直没有进取,不过有件事还是要请你帮忙。

何事?

杨森犹豫了一下,说:要说全天下最好的绣娘肯定出自皇宫,若有能请到几位宫里出宫的绣娘在厂里做事,肯定能提升知名度,还请嘉嘉帮忙打听打听,哪里能请到这样的绣娘。

沈嘉对这种力所能及的事情肯定是愿意帮的,当即点头说:我会帮你打听的。

那就多谢了。杨森觉得浑身轻松了许多,也不好妨碍沈嘉办公,告辞离开。

户部的官员知道他是沈嘉的姐夫,对他态度都很好,并没有对待一般商户的傲慢,这让他更加坚定要抱紧沈嘉的大腿,最好能让涵哥儿能读书科举,也做个官老爷,那他这辈子就没所求了。

两天过后,太后的凤驾终于从行宫启程了,朝臣们都以为是皇后娘娘说动了太后,并不知道昨天夜里,皇上与太后一起说了许久的话。

隔阂不是一两天能消除的,但只要有一个人先低头,冷战总会结束的,在得知赵璋亲自跑来行宫后,太后心里的疙瘩就已经去了一大半了,只缺个下脚的台阶而已。

说动太后回宫并不难,赵璋没有提其他事情,两人表面上又恢复了平常状态,可以坐在一起说话,一起吃饭,只是谁都知道,有个话题是不敢碰触的,否则这伪装出来的和睦终将打破。

凤驾回宫后,皇上也出关了,朝政恢复了常态,三天时间太短,还不足以让野心家们施展才华,把控朝政。

宫里越来越热闹,太后回宫后休息了一天就开始召见命妇,将长安城内四品以上的命妇都见了一遍,她这两年不管宫务,回宫后觉得哪里都不对劲,伺候的人少了,后宫冷冷清清,皇后终日不是看书就是打牌,宫里连个孩子的哭声都没有,这让她心很慌。

她召见命妇,要她们带着家中适龄婚配的女子一起,打的就是给皇帝纳妃的念头,她没回来就算了,既然回来了,这宫里就不能是这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皇后得知了消息浅浅地笑了一下,私下对大宫女说:太后她老人家还是看不清现实,这宫里可不是以前那样了,她以为自己还是后宫之主吗?

第一百零三章 原来是他啊

太后娘娘可算回来了,您身体如何?几位贵妇人端庄地坐在太后下首,对着太后露出一副久别重逢的喜悦。

以前太后掌管后宫时,经常会召她们入宫陪伴,也喜欢她们家里年轻的女孩,上了年纪的女人对后辈总是格外关照的,不说其他,每年得到的赏赐都不少。

可是太后离宫后,皇后年纪轻,不喜欢她们这些老家伙,召见的都是她们儿媳妇那一辈的,尽管她们时常塞些女孩进宫,可无一例外都被皇后送出来了,竟然一个也没能送进后宫,时间长了,私底下谁家不说皇后善妒?

就那样吧,年纪大了,总觉得精神差了许多,哀家中年丧子丧父,哪有你们自在?太后如今也是两鬓发白的老太太了,与两年前比,老了十岁不止,可见这两年所受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看您说的,您可是全大晋身份最高贵的女人,岂是我们等能比的,您只不过是太闲了,要是皇上能早日诞下龙子,您忙着照顾孙儿都来不及呢,哪还有闲工夫想有的没的?说话的是威远侯府的老夫人,一品诰命夫人,曾经可是随夫君在战场上立过功的,也就她在太后面前能没大没小地说子嗣地话。

全长安都知道皇上膝下空虚,皇后独享恩宠,却连个孩子都生不出来,后宫虽然平静,但前朝上每天都有臣子上奏让皇上选秀,早日开枝散叶。

太后脸色变了变,嘴角微微扯了扯,自嘲道:你们各个多子多福,哀家是比不了的,哀家可没这个福分。

娘娘,您可别这么说,皇上还年轻,现在专情于皇后,等过几年,这感情自然就淡了,哪能真守着一个人过一辈子?皇上不过是还没见过更新鲜的颜色罢了。

要臣妾说,就应该多选些没人充实后宫,就算今日得不到皇上的宠爱,日子长了,指不定就有人能入皇上的眼呢?如今这后宫里冷冷清清的,皇后又是那样沉闷的性子,怎么能伺候地好您呢?有命妇直接提议说。

换做以前,太后肯定会同意,现在她可没那么大的脸面让皇帝听她的,而且皇上哪里是专情于皇后才不纳妃的,他压根是不喜欢女人,再多的女人放在后宫也不过是摆设而已,曾经那些妃嫔难道不美吗?不照样守着活寡?

太后心想:还不如让这些人家送几个漂亮的男孩进来,说不定还有希望让皇上多看一眼,不过这样的话是绝对不能从她的嘴里说出去的。

太后无聊地和众人说着话,无论她们怎么怂恿就是没答应给皇上选妃,坐得久了,她便开始不耐烦起来。

启禀娘娘,睿亲王殿下来看您了。太监在门外禀报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