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惹祸的千里眼(1 / 2)

加入书签

“大人,为何不用牛角?”

军中号角,既然有牛角可用,曹昉觉得没必要用唢呐,毕竟李逵请来的唢呐老师傅,一个个都是发死人财的乐伶,确实丧气。

可李逵却也有他的考虑:“牛角低沉,且音律含糊不清。战场上紧急下令的时候,缺乏必要的精准。尤其是火枪不仅仅是火枪,还有火炮配合作战,动静本来就大,您能保证牛角能堪重用?”

“这个……末将惭愧。”

这个道理让曹昉无以反驳,牛角作为进攻和撤退的传令器乐,确实有一定的效用。但正如李逵说的,牛角是甩开腮帮子都吹不太响的乐器。要是在交战之中,听不到命令,几里长的队伍,如何协同指挥,就难了。

李逵其实也不想用唢呐,这乐器确实闹腾,反应也灵敏,动静还大。百姓甭管遇到高兴的喜事,还是摊上了哀伤的白事,都能用这种乐器清晰的表达内心的心情。

但更多的时候,李逵认为这玩意还是适合办丧事。

要不然为何开封府别的地方找不出几个吹唢呐营生的乐伶,但是在南熏门却一抓一大把?这地方本来就是聚集了开封府所有的棺材铺子,寿衣铺子,烧纸铺……但凡在开封府有点体面的人家办白事,都少不了南熏门的这些铺子。

他撇嘴道:“节明,你要是能找到替代的乐器,随你好了。”

曹昉字节明。

“大人,你没有怪罪我自作主张?”曹昉心虚道,按照他对李逵的了解,这位‘宽宏大量’的时候,总会偷偷下黑手。

“再说了,乐器不过是辅助的工具,有更好的为何不用?”李逵气势也不怎么待见唢呐,尤其是作为军乐队的一部分,就更别扭了。这响器一路上吹吹打打,恐怕是霸王项羽领兵,胸膛中的雄心壮志都要给吹灭了。

至少在军中使用,缺乏必要的仪式感,不慎重。

甭管曹昉怎么想,唢呐还是成了禁卫军的行军和训练的一部分,而禁卫军驻扎的军营,越来越被人误解,还以为李逵练兵死人无数,天天在军营里做法事。

不算是太坏的消息,但对于李逵来说,还是有点膈应人。

总算好消息来了,铁监的郑琦派送来了消息,样枪已经做出来了。

但有道是好事成双,兵统局这边的琉璃工坊也没有闲着,自从做出了无色透明玻璃之后,打造千里眼地的任务就同时下达了。

韩靖也知道想要继续让李逵重视琉璃工坊,就不得不拿出足够的成绩出来。

而单筒望眼镜就是最好的答卷。

虽说连韩靖都搞不明白,这单筒望眼镜的道理,总觉得有点心里没底。可是当镜片磨好,组装完成之后,他被眼前看到的一幕惊呆了。

人的目力是有极限的,一般也就只能看到十几丈以内的人脸表情,要是再远,恐怕就需要阳光等条件辅助。但是有了望眼镜,一百丈外的人也能看的清清楚楚,这东西表面上看非常高端,但是造价……嘿嘿嘿……

一个班组的工匠,一个月内能磨出几十对镜片,组装的铜匠只需一人就能完成。

而材料……

这东西琉璃工坊内最不缺了。

真要是往外卖,别说军队,就是京城内的大少们,也得人手一架。要是花花太岁有了望眼镜,这满城的良家妇女可得遭殃了。

“局座神机妙算,我等幸不辱命,做出了符合局座要求的望眼镜。可恕小人斗胆,局座让我等督造的望眼镜,这哪里是望眼镜,简直就是千里镜啊!”韩靖是真心实意的崇拜李逵,没有李逵,他们这些工匠哪里知道镜子该怎么做?

没有李逵,他们这些工匠哪里会做出‘千里眼’。

显然,‘千里眼’的神奇效果,将彻底成为兵统局琉璃工坊继镜子自后的第二件拳头产品。甚至,比镜子的需求更大。毕竟镜子只不过是女人,或者权贵们整理衣冠的工具,仅此而已。蔡京虽然已经开发了官员笏板上的镜子功能,加上道观信徒也会购买,挂在门口。但说白了,有没有镜子,对大家的生活并不影响。

但‘千里镜’就不一样了,军队需要,权贵们也会需要,甚至海船上也会需要这等神奇的宝物。

可以说,‘千里镜’将成为大宋高端拥护的必需品,虽然受众面不如镜子。但是军队的将门子弟,肯定会人手一个。价格再贵,也要忍痛买一架。

李逵惊喜的走到韩靖面前,将韩靖双手托着的单筒望眼镜那在手中,掂量了一下份量,还算尚可,不会让人感觉很重。

单筒望眼镜样式就是李逵画出图纸的样子,只是增加了两个皮套盖子。

韩靖解释道:“大人,这盖子是小人斗胆让人加上去的,主要是这镜子容易沾灰,用绸布擦也不方便。”

“很好!”

李逵很少表扬人,他就是全知者的形象伫立在兵统局局座的宝座上。可以说,兵统局从无到有,所有的项目他都是总设计师,同时也是最后的决策者。手下人办到了他的要求,仅仅是合格。但想要超越他的设计范畴,却一次也没有。

难道李逵不知道单筒望眼镜怎么也比不上双筒望眼镜吗?

那是他不想造出来吗?

不过,双筒的不仅仅需要镜片之间的对焦,还有横向之间的对焦,这些技术都用上,对于兵统局的工匠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不是考验,而是灾难,眼下工匠很难做到。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单筒望眼镜的设计。

好在即便是单筒望眼镜,也足够让人惊叹,甚至敬为神人。

哪怕只能将人的目力提高三五倍,也是闻所未闻的奇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