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少年不曾温柔以待(1 / 2)

加入书签

曲艺心里咯噔一下,顿觉不妙,绝不承认。

“主子误会了。”

温月容幽幽的看着他,过了一会又有些不自在的别开了眼道:“这次是本座的失误。”

曲艺惊恐,心扑通扑通的,跳得好不欢实。

他家主子会认错?太阳大打西边出来了吧?

果然,下一句话让曲艺有苦难言。

“但是你的方案不适合本座,自去法门闭门思过吧!”

曲艺欲哭无泪,他就知道,他就知道没好果子吃。

法门,这是要他回炉重造吗?

“主子……”曲艺哭唧唧。

“或者你想以死谢罪?”温月容冷言冷语,显然不是开玩笑的。

“……”

要不要这么狠?

曲艺委屈巴巴,可又不敢多说什么,领命退下了。

他就知道,主子心情不顺了肯定会拿他们开刀。

曲艺离去前叮嘱曲明一定要万分小心,主子现在脾气不好,最好不要惹他。

但温月容又怎么会放过这个帮凶。

曲明一脸生无可恋,忐忑的伺候着主子,生怕那里不对就是打道回府,和曲艺一样,回法门重造。

温月容养着病,深深体会到了一点,那就是在对手还没有倒下的时候,自己千万不要倒下。

不然,结果就是,哥舒贺拉着宓银枝东游西晃,逛遍了东瑜大街小巷,而他却只能苦逼的躺床上数星星,还要时不时的接受来自二人的秀逗,有事没事儿一捧狗粮(宓银枝对黄离小蜗牛的说法),真的够了!

这些日子,温月容越发的抑郁了,话也不爱说了,好似回到了失忆前的温月容,清冷淡漠。

“主子,你是不是恢复记忆了?”

温月容没回他这无聊的问题,却想起了在山洞里宓银枝问他的话。

她说“温月容,你杀过生吗?”

那时,他本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没有的,可是他却沉默了。

为什么说不出来呢?是以前的记忆在作怪吧!

“本座以前杀过人?”

曲明眼神微闪,看来记忆是在恢复了。

突然有点怅然若失,现在的主子还挺好的,虽然傲娇喜欢折腾人,但活得好歹像个人,而不是行尸走肉。

若是恢复记忆,那会不会又变成以前那样,除了岐黄之术,什么都入不了他的眼了?

曲明思绪回来,见温月容还看着他,这才想起他问的问题。

“杀过。”

“说来听听。”

温月容嘴唇微抿,脸庞紧绷,不知想到了什么。

曲明犹豫了一下,将往事道来。

温月容能成为百陆医圣也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靠他的执着和痴迷,还有成百上千的人命堆砌起他今天的成就。

温月容生来无心,便也无情。无情之人生在皇宫最是恰到不过。

奈何越是无情的人,在有情之人的感化下,就越是重情。

有人生来无心,可在这充满七情六欲的人世间,又怎能做到一世无情呢?

温月容小时是懂爱,知道父皇母后疼他爱他,奈何爱他之人在他成长中都一个个离去。

丞相说,他们是生病死了。

小小的温月容想,等他成了神医,就没人会生病死了。

可事实上,当他学会了医正的所有技艺的时候,还是没能救回相继离去的大哥二哥,那年,他才八岁!

他们说,他是灾星,他一出生就害死了父母兄弟。

孩子的心里,又能承受多少打击呢,即使是那时的温月容,也不由走偏路。

为了习得更好的医术,他开始自己研究病理,自己配药……

御医说,父皇是肺痨而亡。

所以,他就集结了天下肺痨之人,将他拿来做实验,给他们吃各种不确定的药,其中不乏吃完药后就毒发生亡的,也不乏有吃完药后神志不清的,但功夫不负有心,踩在一百多条认命的基础上,他终于研制出了治疗肺痨的药,为此在东瑜小有名气。

那时的他,也不过九岁。

朝臣都说,他是个冷血的恶魔,可他不以为意。

皇室本来兴旺,可在他出生之后全都相继离去。

后来,皇室里,只剩下温文殊和他了。

朝臣无不请命,让他自缢,给皇室留个人脉。

三品以上的大臣在正午门下,跪了三天三夜,求温月容自缢。

但温月容却不想死,即使看到一个个的亲人因为他而离去,他除了愧疚悲伤,但就是不想死去,上天让他此生如此痛苦,难道就不能让他活得久一点吗?

温月容绝望问苍天。

可苍天并没有回他。

在大臣们一个个倒下的时候,他说:“我既克死了他们,就该代他们活着,文殊,绝对不是是下一个。”那年,小小的少年,衣着华丽,却满目沧桑,眼泪无声的划过他洁白的面庞。

丞相爷心酸不已,这可是他亲自带大的学生呀!不过稚童,却要遭此逼迫,于心何忍?

后来,以丞相为首的一众官员再次妥协。

皇室无人,温月容掌权,丞相爷辅政。

不过十岁少年,走上朝堂却是睥睨天下之态。

……

即便如此,温文殊也未能幸免于难。

那年秋天,温文殊突发恶疾,三岁稚子,奄奄一息的歪在温月容怀里。

“皇爷爷,救我。”

温文殊启蒙晚,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皇爷爷,他的生活里,好似就只有皇爷爷一人。

皇爷爷陪他玩,皇爷爷教他念书,皇爷爷喂他吃完……

在生死面前,他最眷恋的依旧是皇爷爷,即使,他的皇爷爷也只是个小小少年郎。

他也不知道,是他的皇爷爷的命格,将他害成这样。

温文殊害的是梅毒,那种只有留恋花街柳巷才会患上的传染病。

可温文殊小小年纪为什么为的这种病?温月容将一切过错归结于服侍的太监宫女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