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1 / 2)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并且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不仅如此,泰山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整座山贯穿山东中部,泰安市境内,绵亘于泰安市、济南市之间,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以断裂为主,其构造特点为断块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纪形成的构造,又有中新生代发育的构造。
天歌和颜妃两人距离泰山不是很远,倒是多次来过此地,随着颜妃去上大学,倒是有两年没有来过。
如今再度登临,两人的心情完全不同,颜妃倒是很开心,一路上活泼好动,精力十足,有天歌在身边,什么时候都是开心的小仙女。
天歌做为一个过来人,比这个世界更懂得泰山的重要性,尤其是其下的五色祭坛,号称天下第一山,巍峨沉浑,气势磅礴,尊为五岳之首,岂会如此简单,更重要的是星空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启。
自古以来泰山便是神圣的象征,位于古中原地区的最东部,被黄河与汶河环绕,在古时被视作太阳初生万物发育之地。
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
泰山雄伟壮阔,具有厚重的历史沉淀,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是冀近神灵之地。
“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横扫六合的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都曾在泰山举行过旷世封禅大典。
而在此之前,上古时期更早有七十二位帝王在泰山封禅。
先秦古籍《管子.封禅篇》曾有记载:“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
上古时期,诸多圣皇与古帝无一例外,皆选择在此封禅,令泰山笼罩了重重迷雾,透发出无尽神秘气息。春秋时期,孔圣曾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上古封禅大礼的遗迹,但却空留遗憾,未有所获,弟子追问时难以回答。
后世人曾有一些发现。
民国二十年,马鸿逵将军率领军队驻扎于泰山下,无意间发现一座五色土坛,内有两套玉册,以“石泥金绳”封之,藏于地下。
先秦上古时期,各位古皇为何皆在此封禅,至今还是一个谜,可能永远也无法揭开。
一行人当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登临泰山,唯有亲临此地,才能够感觉到它的壮阔与雄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