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眼泪了(1 / 2)
就在徐铮匆匆逃走的时候,身后人群当中一个美貌小妮子好奇的盯着徐铮的背影,问道:“姨娘,这个怪人唱的是散曲吗,虽然说不出来的怪异,但似乎很好听呢!而且旁若无人、徒步当歌,很有几分魏晋之士的风采!”
身边一位中年妇人疼爱的摸了摸小妮子的额头,笑道:“什么散曲啊,这腔不成腔,调不成调,估摸顶多是个狂生。一时失心疯了,瞎嚷嚷的!”
“哦!”小妮子应了声,眼光仍是追逐着远处的背影。
明清之际的苏州有两大特产,状元和梨园。有关资料记载:苏州明清时期共出产35名状元,而同一时期的全国只有202名,苏州占到14%强;梨园是苏州的另一大特色,据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苏州就出现了“优伶”这一职业,道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很多巨富豪室已经专门在家豢养戏班,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在任职苏州知府期间,就豢养了数名专业歌妓。到明中叶,太仓魏良辅改良昆山腔,昆曲正是步入历史舞台。
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wan)芳,今常州武进区奔牛镇符家弄人,父亲是走南串北的货郎,名惊闰,邢沅自幼丧母,由于父亲常年漂泊不定,无力抚养,再加上邢沅的姨娘久婚不育,因此父亲便把邢沅送给姨娘做养女,姨夫姓陈,邢沅自此改姓陈(此处史书资料意见不一,作者最终采用折中和自己的见解糅合而成,若有失误,请见谅)。
邢沅天资聪慧,人长得又漂亮,从小就喜欢唱戏。由于姨夫常年经商,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再加上姨娘一直没有生育,所以邢沅在昆山的姨夫家里不仅得到了缺失的母爱,而且衣食无忧。
姨娘把邢沅当做亲生女儿抚养,甚至请了个老童生为邢沅启蒙,见邢沅尤其喜欢唱歌舞戏,于是就请了不少名家教授邢沅,久而久之,邢沅在昆山也有了不小的名气。
小妮子就是邢沅,时值五、六岁上下,修眉杏眼琼鼻,体态轻盈,颇具美人初色。
“你这孩子!这两年南曲北腔学了不少,书呢也读了不少,但凡教过你的先生都夸你兰心蕙质,就连那个老古板童生都经常赞你,还说什么‘若为男儿身,他日当折桂’之类的!真不知道你这脑瓜子怎么这么好使的!”姨娘看着邢沅,疼爱的用手指轻轻的敲了敲邢沅的小脑袋。
“姨娘!先生说不能打头,会变笨的!”邢沅撒起了娇。
“别听那老家伙的,别人不知道他我还不了解!记得当初他读书那会,可没少被先生敲打!”
“真的呀?”
“可不是!哎,闺女哦,只是咱们女人家总归是要嫁人的,不论你书读的如何,戏唱的如何!听姨娘一句话,以后多学点针线女红,要不然以后就嫁不出去喽!”姨娘絮絮叨叨的劝邢沅。
邢沅撅起了小嘴,道:“姨娘,要是嫁不出去,我就去做姑子,天天为姨娘和姨夫念经祈福!”
“这孩子!”姨娘转过身,偷偷的抹了下眼睛。
“姨娘,前面有斗草的,我要去玩会!”邢沅看着前面一堆小女孩叽叽喳喳地挤在一起玩的非常开心。
“嗯嗯,去吧,当心点,别磕着脑袋!”姨娘叮嘱道。
邢沅乐呵呵的跑了过去,三言两语之下,加入了游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