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武汉方面的关注(2 / 2)
这只是那个观察员为了顾及英国军方的颜面说的,事实上日军在射击水平方面绝不仅仅只是比英国人强一些这么简单,而是强很多很多,两者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而在作战意志方面,甲种师团也堪称是日军中最强的存在,比如台儿庄战役的尾声阶段,日本第10师团的濑谷支队与第5师团的坂本支队,面对中国军队的重兵打击,却仍然能相互配合,最终突出重围撤退到枣庄地区。
而且即使在战场态势被动的情况下,这两支日军,依然还能在双山潭山等地发起反扑,迟滞中国军队的攻势。面对已经伤亡惨重,仓皇撤退的日军,中国军队依然打得艰难。
其次是日军的甲种师团的装备也不是一般国军所能抗衡的,或许比起西方国家来,日本陆军的装备也许不够看,但是和抗战战场上的中国军队相比,依然还是压倒优势。
以淞沪会战中的日军装备为例,当时一个甲种师团,拥有四个步兵联队,一个兵工联队,一个重炮联队,一个辎重兵联队。全师团轻重机枪650挺,火炮108门,战车24辆,坦克20辆,运输车辆近1000辆。分配到每个步兵连,都至少拥有六挺机枪和六个掷弹筒。
再比如有着“皇军之花”称号的板垣师团,全师团28000名士兵,步枪兵只有不到万人,其他都是“机枪手”“掷弹手”“坦克手”等技术兵种。日军这样的火力水平,即使面对抗战早期装备最精良的中国军队,也是压倒性优势。
与之相比,国军所谓的德械师简直不值得一提,因为国军的德械师充其量就是轻装师,缺少重机枪,步兵炮等重型武器,装甲车辆少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
而即便是战马,步枪,小型火炮数量也远远不及日军,基本武器步枪除了少部分为德国原装进口,多数为国内仿造,和日军根本没法打,直到抗日末期的美械师才勉强有了相搏的实力。
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甲种师团,中国军队若是想要与之抗衡,保守估计需要15万士兵一齐上阵,而且是在日军空军、海军没有支援的情况之下。
再拿淞沪会战为例,当时日军在上海前线不过十几万人而已,但当年国军在上海就集结了80万人来对抗日本的这8个师团。
李国耀所部虽然实力不弱,在这短短几个月内创造了多个军事上的奇迹,折损在他们这支不对手里的日军精锐也不少。
但即便是如此,蒋委员长等人也不认为在不计较地形以及天气状况的情况下,第61军有和日军甲种师团相抗衡的实力。
况且即便是第61军有抗衡日军甲种师团的能力也没乱用,因为现在蒙城前线的日军甲种师团就有三个,另外还有一个半残的第13师团。
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日军的航空兵不断地派出大量的战机增援蒙城前线的战事,相比而言第61军不但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武器装备上也差了不少,更没有飞机和战车部队的支援,一旦被日军咬上,全军覆没似乎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
当然了,作为一国之领袖,一个杂牌军的生死老蒋并未放在心上,但是现在第61军所处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由不得他不重视。
蒙城县在不单单关系到了第五战区数十万大军的后路问题,更重要的是,这里还关系到蒋委员长另一个作战计划的成败。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