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苏木山保卫战十一(1 / 2)

加入书签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但神情依旧清醒的真野五郎对着一旁的战车联队长田中熊吉大佐说道:“田中君,冈村司令官阁下将你部派往张家口,显然是对你部颇有信心,在大同和归绥两路皇军作战失利的情况下,我部身上的压力就大了许多,接下来的做战还需要田中君多多配合!”

田中熊吉虽说是战车联队的指挥官,但是却不敢在真野五郎面前托大,当即说道:“请旅团长阁下放心,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战车联队就会冲上去将敌人彻底的撕碎的,也让那些支/那人好好见识一下皇军战车部队的威力。”

“呦西,眼下帝国已经和中美英荷等国宣战,正是我等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请不要浪费这个时代赐予的好机会!”

“哈伊!”

而一旁作陪的旅团参谋长富士中佐也接口说道:“终于宣战了,皇军和支/那人血战四年,打的都不明不白,眼下终于有了名分了!”

“是啊,太不容易,等这个宣战声明已经四年多了,终于等到了!”田中大佐道。

虽然说中日两国从昭和12年的卢沟桥事变之后就爆发了全面战争,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江南的广袤平原,从塞北草原到黄土覆盖的山西高原,双方拼了吃奶的力气在一起死磕,一副不把对方弄死就不敢信的架势。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两国之间竟然都没有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也未正式宣布断交。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其实仔细想想也就释然了,因为这场战争真的是突发事件,尽管日本确实蓄谋已久要侵华,但是卢沟桥事变确实是前线驻军的私下行为,日本政府和大本营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也曾一度没准备将事态扩大。

正因为如此,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十分小心,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

结果还是考虑到各种因素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

早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没几天,国民政府曾指示外交部针对日本的侵略发表一个声明,该声明其实就是等同于宣战。

但是当时北平冀察当局已和日军签订了停战协定,正准备结束这个事件,因此外交部在讨论之后认为,地方政府已与日军签订和平协定,而中央政府却在调兵遣将宣布对日作战,显得中央与地方之间互不联系、互不协调。

所以他们认为,这时中央非但不应宣布对日作战,而应表明和平愿望。在外交部将这一意见转报给了老蒋,发表声明的事遂作罢。

另外不宣战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军需品不能自给自足,要靠外国输送。

如果宣战,首先,日本可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日本海军相比中国海军占绝对优势,中国没有能力保护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其次,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中国又无运载侨民回国的船只,侨民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及日本租界的日本人,则可迁入英、法等国的租界内,仍可继续为其国家的侵略政策效劳,中国政府无法驱逐和干预。

总之,宣战绝交后,对中国弊多利少。

日本政府不宣战也有自己的考虑,在日本御前会议上,裕仁君臣也曾就宣战、绝交问题进行过讨论。但是经首、陆、海、外四相会议就宣战问题交换意见之后,由于宣战对日本的利害得失错综复杂,会议的一致意见是把这个问题搁置起来。

淞沪会战打响以后,日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的一些人要求政府对中国宣战,但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陆、海军以及部分政坛大佬都一致认为,宣战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与第三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但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大部分军用物资的原料靠外国进口,如宣战,日本所需军用原料进口将很不自由,将会对日本的国防力量造成损害。

但在不久之后,在中国作战的日本军队又提出了宣战的要求,理由是不宣战有诸多不便,如对占领地的海关、邮政、金融等不能接收,作战方面也受到制约。

同时,如果不宣战的话,在占领地区组织傀儡政权,一些亲日派怀疑日本的决心,因而不大热心等。

对此,日本政府在内阁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有关宣战问题的委员会,人员由企划院总裁、次长及各省次官组成,同时在陆、海、外三省也进行同样性质的研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