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打通大陆交通线二(1 / 2)

加入书签

日军在平汉铁路南段作战开始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及参谋长大城户三治,对国民党第1战区的汤恩伯集团之核心部队第13军特别重视。

华北方面军对与其作战的第1战区之第13军、第8战区之第1军,曾多方搜集情报,企图重点掌握这两个军的动态。因为这两个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抗战士气高昂,敌称之为“精锐的中核兵团”。

日军通过侵华的数年作战,对国民党军队,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作战上,有这样一些看法。

日军认为,八路军、新四军无论是大部队、小部队,在作战时行动极其快速,攻击精神相当顽强,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仍作抵抗,战术极其灵活多变,并擅长游击战和进行民众的政治、组织工作。

进攻时,部队集结很快,撤退后,日军很难寻找到他的行踪。

其与民众关系密切,常着便衣和利用青纱帐进行活动,使日军无法捉摸。

但其武器装备较差,主要是靠缴获,供给也很困难,医药更为缺乏。

而国民党军队擅长阵地守备战,战意旺盛。

其装备轻武器比较充足,但火力骨干仅以迫击炮为主,而大口径的后膛炮、坦克、飞机非常不足,在进行大的战役或大规模的战斗时,由于无法压制日军的炮兵、坦克、飞机的强火力,伤亡总是很大。

因重装备不足,直至1944年,仍无力进行战略性的反攻。

还有一点就是中坚兵团遭到挫折后,其他的一般部队,在士气上则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对国民党军在第8战区的主力第1军、在第1战区的主力第13军的行动非常注意,拟在这次打通平汉路南段的作战中,围歼汤恩伯集团的第13军,以减少其今后作战的压力。

汤恩伯早期是13军军长,以后任31集团军总司令时,该军仍属汤集团之建制。

华北方面军发动对平汉路南段作战时,冈村即准备在攻占许昌、漯河一带地区后,将其主力从许昌向右回旋,突然控制沿汝河以东至洛阳附近的交通线,构成对东部嵩山地区的封锁,除以原有第37、62、110师团,战车第3师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骑兵第4旅团外,再将驻山西的第一军部分部队,驻北平的第63师团及其他部队投入作战,以图围歼汤集团及第13军并占领洛阳及其以西地区。

日军经过多方调查得知,汤恩伯所指挥第1战区部队,以85军、暂编第15军,担任黄河的正面河防。其主力第13军、第12军、第29军等,配置于主抵抗地带。

该集团军每军为2至3个师,军通常辖有炮兵部队;每师由3个团编成,师有山炮4至5门,满员师约为1万人,不满员师约5千至6千人;每团为3个营,每营有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1个迫击炮排。

第一线部队的编制,装备都较充实,捷克式步枪约占三分之二,每支步枪配备的子弹约为150发。捷克式轻机枪每连4至、5挺,每挺子弹约600发,另有同数的预备弹药。

每团有重机枪约12挺,每挺子弹约1万5千发,有迫击炮6门,每门炮弹约80发。另战士每人有木柄手榴弹两到三枚,自带粮食4日份。

在兵员素质方面,其年龄一般在16至35岁,很注意抗日教育,故部队抗战士气很高,但不少下级军官缺乏作战经验,干部有半数为军官学校出身,部队训练较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