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反诗(2 / 2)
严浩已经挺久没有享用过这个美熟妇了,两人一见面自然干柴烈火,温存了好一会儿。
销魂过后,严浩问道:“念芯找朕什么事情?”
顾念芯这才记起正事,递上一张白棉纸:“皇上,润州有人提了一首反诗,实在是大逆不道,请您过目。”
严浩拿来一瞧,这首诗乃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追忆的是梁朝一位将军为国戍边,但却遭奸人陷害而死的事迹。诗写得虽然稀松平常,但看不出有什么“反”的迹象。
他放下纸,奇怪地问道:“爱妃啊,这首诗朕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呀?”
顾念芯却愤愤地指着纸上一处道:“陛下请看此句!”
“严将军热血洒塞北,浩然正气无长存。”严浩念了一遍。
“皇上,您看这‘严’字与‘浩’字不就是指您吗?这浩然正气无存,不就说您这皇帝当得不好吗?这种人该杀!”顾念芯道。
严浩顿时哑然失笑,他想起清人蔡显引用明人“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诗句,结果得了一个凌迟处死的下场。可乾隆皇帝又怎会知道,明人写这句诗的时候是在两百多年前,那时候女真人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呢。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硬是弄成一桩冤狱。
这回顾念芯交上来的这首诗也是这个道理,结合全诗来看,诗的作者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诽谤皇帝的意味,但偏偏拿出这一句来看,硬要曲解的话也能说得通。这就是典型的文字狱了。
若是正常情况下,他肯定不会治这首诗作者的罪,可现在刚好有个“文字狱”任务的五万点白花花的积分摆在面前,他就不得不好好考虑这件事情了。
严浩在殿内踱了几步,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文字狱的影响太过恶劣。大魏去年才刚刚施行了科举改革,正值思想解放,文艺兴盛的关键时期,若是文字狱之风一来,辛辛苦苦弄的教育文化改革非得倒退不可。这里面的损失,可不是几万积分能弥补得回来的。
这时严浩突然脚步一顿,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你说此诗的作者是润州人,难道是润州白氏?”
顾念芯点头道:“正是润州白氏中人。”
严浩挑了挑眉头,抬高音量道:“那可就有意思了。”
科举改制以来,全国的士子十有八九都已经接受了教育上的新变化。有心入仕途者非得抛下圣人经学,改学哲学、策论、历史、地理等等科目不可。
但偏偏还有些顽固分子对抗朝廷的改革,死抱着四书五经,每日继续皓首穷经,还时常发些牢骚,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礼乐崩坏。
其中,几个最顽固士族势力的集中地就在丹徒、润州、尹川三地。这三地自古学风兴盛,八股人才辈出,因此科举改制后受到最大冲击的也是他们,如今盛产这些顽固分子也就不难理解了。
想当初,丹徒周氏还曾经暗助西北王谋反,原因就是看不惯严浩的新政,这些人的危害可见一斑。为了完成科举改革的最后一步,铲除这些人是必须的。
严浩心想:如果是对付这些人的话,文字狱似乎也不是不可以了。毕竟这些人虽然碍眼,但偏偏严浩没办法名正言顺地处理他们。如果换一个罪名的话,既能铲除异己,又能完成任务,何乐而不为?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